目前分類:未分類文章 (486)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館內播放的30分鐘短片十分有趣,不僅介紹生剝祭的由來,還有一些古老的記錄片,紀錄片裡被生剝鬼嚇得號啕大哭、十足恐懼的小孩看來十分可憐(櫻花珍一直很好奇不知道館內的工作人員有沒被嚇過,跟我們一起看影片的婆婆想來應該也很好奇,所以問了館內比較年輕的一位先生,他的回答是:「YES」我真的很同情他)。不過我覺得以人類進化的角度來看,這可能也是必要的吧?一般來說在生活較為艱難的地方對於「活下去」這件事是很重視的。留下能力好的、生命力強的、適應能力高的人是必要的,所以會有很多祭典是殘酷的,因為生命就是殘酷的,這是我的感想。

   

這位先生實際在館內雕刻著面具,巫婆也買了一把「菜刀」

 

除了影片播放,還有男鹿地區不同村落生剝鬼的展示。我記得 宗像 教授系列有個故事是敘述面具是有怨力的,普通的人戴上了就會殺人,以此發展出一個十分悲傷而殘酷的故事。在看面具時,我驚訝於設計人的天馬行空的想像,櫻花珍大約是想起了那個故事所以覺得恐怖。誰知道呢?那些面具有些真的是十分悠久的,也許真的有什麼東西棲息其中也說不定啊!

 


巫婆印象最深刻的面具



 

巫婆姊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生剝祭是秋田縣男鹿半島這裡獨有的奇特傳統民俗祭典,起源於真山神社(「男鹿真山傳承館」就在神社的下方,只是往神社的道路真的很陰森,所以我和櫻花珍放棄一探究竟),是當地一項冬季例行祭典。通常在祭典期間會由數名年輕人頭上戴著恐怖的鬼面具,身上穿著蓑衣(用稻秸作的防雨雪的雨具),到各家各戶的房前屋後巡遊,以此祈求消除災難。

 


 

「生剝NAMAHAGE」據說源自namomi(皮膚因接觸火而變紅)和hagu(剝)這兩個字,意思指剝去那些長時間懶散坐在火爐邊烤火,而使得皮膚變紅的懶人的皮膚。傳說,這些青面獠牙的生剝鬼,是漢武帝騎著白鹿帶來的五隻蝙蝠化身成的鬼,其中有一對是夫妻,另外三個是兄弟,他們每天辛勤工作,只有在每年115可下山,生剝鬼一下山便在村子裡搗蛋掠奪,氣急敗壞的村民於是和生剝鬼打賭,要求天亮前鋪好一千級石階,每年就準備充足食物孝敬他們。但村民在做弊,在生剝鬼鋪到999級時模仿雞啼,生剝鬼以為天亮了,憤怒的發出雷鳴般的吼聲,從此不曾再出現(好像我在西班牙聽過的惡魔橋的故事)。但至此之後村人深怕欺騙的行為引來生剝鬼的來報復,於是每逢115讓村裡的未婚年輕男子扮成生剝鬼,到家家戶戶去接受款待。
 

 

這個奇特的習俗究竟始於何時已無從考究,又為何會跟漢武帝扯上關係,更是誰也說不上來,原本搗蛋鬧事的生剝鬼,也不知從何時起變成祈求五穀豐登、家庭圓滿、除厄的神明,為家家戶戶討來吉利,總之這個奇特的除歲儀式,盛行於整個男鹿半島,每個地區的生剝各有不同造型,但大多是戴著面具、手持菜刀、水桶,一路大吼大叫前去拜訪一家又一家,不過家有喪事或產婦,生剝鬼是不會進其家門的。
 

 

男鹿真山傳承館的館內就有完整關於生剝的介紹,很有趣喔!當我努力拍著各式造型的生剝時,櫻花珍一直說很可怕,館裡的阿輩則是興味盎然的看著我問道:「喜歡嗎?」當我大聲說:「喜歡!」的時候,阿輩很高興大笑,櫻花珍則是一臉要昏倒的樣子,


 

惡魔之橋---賽哥維亞的羅馬水道橋

http://tw.myblog.yahoo.com/cat410mimi/article?mid=7378&prev=9988&next=6644&l=f&fid=70


 

巫婆姊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所以沒有事先沙盤推演的兩個人,一大走就拖著行李從郡山搭車前往秋田,這一趟就要三小時,接著從秋田車站再轉搭慢車到羽立站,又花了一小時(兩個人還為了在哪下車研究半天,因為旅遊書上只有小小一段說明),還好一下車就看到「男鹿半島.傳說」的大大廣告給了我們信心。只是一出車站又立刻傻眼,羽立站不僅是無人車站還荒涼到連計程車與商店通通沒有!

 

這裡荒涼的狀況大概跟木之殿堂那回的遭遇有得比(但仔細一想伊勢的那智大社也很荒涼…開始納悶自己怎麼都只能到這種地方旅行咧),四下張望的結果只有車站旁的一間辦公室模樣的組合屋可以求救,我們於是又拖著行李跌跌撞撞地好不容易才拖過滿是碎石的空地抵達組合屋門口。


 

還好應該常有像我們如此莽撞的旅行者出現,辦公室裡的小姐是計程車行的事務員,她幫我們叫了計程車,也幫我們看好回程的火車時刻,還願意讓我們寄放行李,一切似乎順利妥當,只是依巫婆糟糕日文的解讀,那位 車行的 小姐似乎要我們自己和計 程車司機 先生約好回程時間,所以當我們即將抵達目的地「男鹿真山傳承館」的時候,巫婆跟計程車司機提出請他幾點回來接我們的要求,令我們疑惑的是這位十分親切的司機阿輩竟然很為難的沒有答應,於是我跟阿輩說沒關係就下車了,哪裡知道這是烏龍事件的開始,一直到現在我還是不知道自己到底是哪一句日文說錯了?

 

 

巫婆姊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跟鑽石妹說一看到那個片頭我就感覺到好沉重的寂寞。因為Twitter而成為朋友的五個人會發展出什麼樣的故事?一這麼想就感受到一陣無奈與無力。因為寂寞所以想與某人有所聯繫,但最渴望真實情感的人卻往往會選擇最虛幻的方式,因為這些人無法面對自己,也無法面對寂寞。我的所有感想在片尾被女主角的好朋友桃子一語道破:「那麼多人沉迷於Twitter,是因為想和某個人保持一點聯繫嗎?因為寂寞是如此可怕!

朋友公司的惹人厭狐狸精又有最新事蹟,他千方百計要參加的聚餐居然在最後一刻沒出現,惹得全公司抓狂,他不來其他人就得多付錢,因為他們參加的是有限制的特惠專案,人數與服裝都是算好的。《素直》的意思是「變得無法坦白」,我跟朋友說那個惹人厭狐狸精也許是因為謊話說的太多了所以無法坦白,以至於他做的每件事即使本來無惡意也會因為以前的印象而被安上罪名。但是我們大部分的人何嘗不是如此?因為害怕寂寞、因為渴望真愛,所以努力美化自己、表現自己,只是我們不會越界,一旦越了界就再也無法回頭了。

鑽石妹說我竟然可以把一部青春物語看成社會寫實片,我也很不想啊,可是公司跟家裡都沒有一點點令人高興的事,永遠只有爭吵與指責,這樣的生活要能正面思考也很難吧?

如果許願能成真,我不會期待在Twitterfacebook找到真愛,我只期待自由,沒有任何人干擾,不與任何人生活的自由,縱使再寂寞也沒有關係。

 

PS緯來日本台把第一集最後桃子說的話翻譯成了「孤獨」。我其實是不同意的,孤獨不會使人恐懼,寂寞才會。我想翻譯的人可能沒看過蔣勳的《孤獨六講》或是村上龍的《寂寞國的殺人》吧?

 

巫婆姊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身為遜咖的我只能是博客來閃亮到不行的鑽石會員,唯一的成就是現在只要走進7-11,店員會自動搜尋我的貨件;房間裡又堆起書籍金字塔;還有就是多了U2和堂本剛的演唱會DVD。買U2的DVD很正常,畢竟I love U2。但堂本剛?其實巫婆也不知道自己算不算堂本剛的粉思,我很喜歡他演的《To Heart》,因為我喜歡可以看到成長的演員。有回在電視上看到他在奈良的藥師寺舉行了個人演唱會,就對這個演唱會很好奇(應該是說對於可以在世界文化遺產的區域舉行活動感到驚奇),誰曉得竟在博客來發現DVD,於是一時鬼迷心竅給他下了單。

 

 

07年去奈良的時候就對藥師寺的美麗留下深刻印象。原本以為只是一座小巧的寺院,沒想到不只建築大得出奇,連佛像也是巨大的,莊嚴美麗而優雅。這座寺廟是紅色的,鮮豔的大紅色沒有霸氣迫人的感覺,反而給人活潑爽朗的氣氛,加上主殿前一大片的荷花,那種美麗很難形容。

 

 

第一次到奈良感覺很奇妙,明明是比京都古老的城市卻沒有京都的規劃。看了堂本剛的演唱會花絮-《奈良漫步》後居然豁然開朗,真的很有趣。《奈良漫步》內容十分無聊,完全沒有奈良的風景,只有堂本剛一路的碎碎念。不過因為堂本剛是奈良人,所以當他說到奈良人是被動性格時,我忽然有了:「原來是這樣!」的領悟。

 



 

京都人是很精於表現與計算的,所以他們對於他人看自己的眼光是很自覺的,而奈良人如果照堂本剛的說法就是活在自己的世界裡,不會認真去在乎別人的眼光,也不會在乎現在的世界是什麼模樣。所以京都是要你去拜訪她的美女,她時時裝扮好邀請你去欣賞;而奈良是永遠在那裡,她並不要求你去看她,而是等待有一天你得到召喚前去時,你才能體會她的特殊氣質。



 

所以美麗的藥師寺在我拜訪的那一天是很安靜的,夏日光彩的艷陽下,大紅的主殿、樸素的五重塔、翻騰起伏的荷花,都只屬於受到召喚的我和櫻花珍。我私心的希望奈良永遠是這樣的被動性格,在這變化不停的世界裡保持宇宙似的永恆不變,等待我下一次的拜訪,下一次受到召喚的時刻。

 




PS堂本剛藥師寺的演唱會還是不錯的,可以看到一個偶像的成長。沒想到不知不覺他也30歲了,我在看他的《奈良漫步》碎碎念時,頗有同感,果然是同一天生日的人會有的古怪想法啊!

 


 

巫婆姊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梨木香步雖然在《沼地森林》創造出一個可以無性生殖的奇妙糠床,最終她還是讓這樣的傳承方式無以為繼,也許作者還是認為即使也許我們生命的起源是來自一個細胞的孤獨,但她不忍心讓這個孤獨繼續,所以讓久美找到了風野先生,只是我還是忍不住懷疑兩個人在一起就一定會比較不孤獨嗎?

前幾天去看了《大搜查線》,電影裡小泉今日子演的精神異常者想在大眾媒體前自殺,只為了「生出無數個我」,我覺得這也像是因為女人被身體裡那個想繁衍下一代的基因驅使所做出的瘋狂行為,但如果就此「生出無數個我」,那麼新生的我會因此而比較不孤獨嗎?

也許在太古時代的那個全宇宙的唯一的細胞想活下去的執念太深了,所以我們永遠要被迫在「孤獨」與「繁殖」間做選擇。因為害怕孤獨,所以選擇繁殖,但不斷出生的「我」卻都是孤獨的個體,於是我們只能不斷不斷的重複這無止盡的循環直到一切毀滅消失才告結束,如同《百年孤寂》的最後一幕 

巫婆姊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從國中開始聽西洋音樂,很快就迷上了搖滾樂。在台北唸書時,快樂的事是每個禮拜去誠品看書、到唱片行聽音樂。習慣上都是一個人戴上耳機慢慢的散步到敦南店去晃上一整天,隨身聽裡可以是Queen、可以是U2。回到台南工作後曾經很失落,雖然一直在出版界上班,同事卻絲毫沒有閱讀習慣。自己平常看的《誠品閱讀》某天發現竟被同事當成品牌來炫耀自己的高人一等,習慣聽的搖滾樂不知何時成了少數民族,唱片行裡盡是劉德華與張學友。

老實說我從不覺得自己的閱讀習慣或對音樂的喜好是優於他人的,相反的我總以為這大概是我嫁不出去的最大原因了,不過我就是這樣,狗改不了吃屎,一旦工作穩定,每個假日騎著我的歐兜麥去圖書館和唱片行就成了大事。那幾年我的U2專輯全是進口碟,也迷上ECM的音樂,尤其是Jan Garbarek的薩克斯風,他的音樂冷冽不似Kenny G的煽情,卻因此顛覆我對薩克斯風的印象。這家現已消失的唱片行不但餵養我古怪的音樂,還讓我有機會看到很多非好萊塢的電影,我最愛的溫德斯也是在這裡發現的。

也許是因為有過那一段總是一個人晃盪的安靜時刻吧?看著《死神的精確度》時心裡不禁想著:「其實最適合我的職業不是書店店員,而是像千葉一樣的死神吧?」

 


□關於 ECM   http://en.wikipedia.org/wiki/ECM_(record_label)

□關於 Jan Garbarek  http://zeushsu.blogspot.com/2008/03/jan-garbarek.html

關於我最愛的U2 http://tw.myblog.yahoo.com/jw!.pcyNW.REQOfCg0NB_481RA3/article?mid=3013

巫婆姊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本心裡認為這又是一次記憶空白的返鄉之旅了,直到該辦的事都大致底定,巫婆媽下令一起到老家祭祖,一個似曾相識的場景把我的記憶全喚了回來。

巫婆爸的老家在縣城外的山上,上回去的時候是走了好久的田埂路才到達,隔了十六年,終於可以搭車,但路況十分恐怖,一路泥濘、崎嶇、蜿蜒、險峻的顛簸三十分鐘才抵達。

不過要進到主屋,還得走下一個接近九十度陡坡,那天下著雨,原本就看不出有路的山坡看來更危險,我正遲疑著不知如何該踏出第一步時,這個總是喊我「姑姑」的姪子已經在一陣兵荒馬亂之後,變魔術似的站在我的前面,伸出手牢牢握住我的手,一步一步帶著我走,即使在我差點滑倒的時候也穩穩擋住我。突然之間我想起十六年前也總是這樣。

那時候我們在老家住了十來天,每天無事可做,這個姪子總是問我:「姑姑,耍去不?」然後帶著我爬這個山、那個山,看梯田、看很遠很遠的長江總是牢牢握住我的手,沒有讓我一滑滾到山腳下;想起那時候破舊的屋裡住了好多人,還養著豬,吃飯的時候豬會跑來桌子下,像小狗似的等著我們丟菜渣;想起那個時候為了招待我們吃肉,大姪子還走了好幾個小時在趕集的時候買回來一份都是肥肉的豬肉;想起許久不曾憶起父親的身影與面容;想起那年離開的時候也下著雨,而我曾以為再也不會回到這裡。

當晚由哥哥做東,二個姪子與仔仔們(姪子們的孩子們)當陪客,去吃了頓長江魚。也許是任務完成後的解脫感,姪子問:「么叔,喝白酒不?」巫婆弟欣然接受,所以我也來參一腳。只是喝到後來變成我和小姪子「把酒言歡」,因為姪子一臉不思議的跟我說:「姑姑,妳的樣子跟十六年前一樣,一點沒變耶!」(最好是啦,我至少胖了六公斤),加上我一點看不出喝醉的模樣(事實上也沒),所以一路給他喝下去,52度的五糧液整整喝了一大杯,醉是沒醉,隔天起喉嚨整整痛了一天

八天的旅程,完成巫婆媽的心願也算值得。更何況我還發現自己兩項娘胎裡帶來的「天賦」-喝酒AND吃辣,我果然還是四川人啊。

 


 
 

 

巫婆姊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櫻花珍怕錯過巴士想在附近走走就好,但巫婆想到我們一整天只在恐山吃了碗拉麵,回程還得耗上三、四個小時,因此堅持去吃點東西墊墊肚子。拗不過巫婆,櫻花珍只好一起走進巴士站邊的一間小食堂。

   



 

食堂裡沒有其他客人,老闆娘手腳俐落的馬上端出水杯,害我們兩人有點措手不及。菜單上沒有拉麵之類的簡單食物,我只好努力解釋因為要搭巴士的關係,來得及吃到食物嗎?老闆娘點頭保證來得及,我們兩個也只好既來之則安之的點了烤魚定食與安康魚湯定食,想說能吃到多少是多少了。

 

 

 

坐定後櫻花珍去了洗手間,巫婆則一個人研究著店裡的擺設。忽然廚房的門打開,從外面走進一個歐吉桑。也許是廚房裡的大嬸跟歐吉桑說我們不是日本人吧,歐吉桑興味十足的看著巫婆,很自然的開口問:「你們從哪裡來?」雖然想白目的回答:「青森。」不過我是卒仔,還是規矩的說:「台灣。」歐吉桑立刻跟大嬸說了些什麼,應該是說他們猜錯了,我們是台灣人。接著歐吉桑又說:「台灣人為什麼不吃海膽?」ㄟˊ,我哪知道台灣人為什麼不吃海膽?我在意的是難道已經有台灣人來過這家店?而且還是很多?不然歐吉桑怎麼為這麼問?我想不吃的原因主要還是價格吧!但是我的日文實在詞窮,所以千言萬語都化成一句:「我不知道耶!」

 

 

我的結結巴巴讓歐吉桑有點懷疑:「妳知道什麼是海膽吧?」我很肯定回答我知道後歐吉桑繼續主導我們的對話:「那妳吃過海膽嗎?」看到巫婆搖搖頭,歐吉桑接著說:「那妳要不要吃看看?」唉喲!2500¥耶!今天搭公車都已經大失血了,哪有錢吃海膽!不過我不敢跟歐吉桑說真心話,只好繼續裝傻不回答,沒想到歐吉桑竟然接著說:「要吃嗎?サ-ビスよ!」え?紅豆泥?傻傻的巫婆只能說:「いいですか?」歐吉桑大笑:「いいですよ!」說完就出門去殺海膽了。

 

 

櫻花珍這時才從洗手間出來,巫婆立刻跟她說:「我們有海膽吃耶!」櫻花珍一臉茫然,簡單解釋了一下,便請櫻花珍一起去看歐吉桑殺海膽。第一次看到海膽,比我想像的大,我努力跟歐吉桑解釋是因為看了日本節目才想來這裡,而且是釣鮪魚的節目。歐吉桑的表情從一開始的不解到後來哈哈大笑,讓巫婆安心,我想他應該聽懂了我的破日文。

 

 

回到食堂,我們的食物好了,出乎意外的豐盛,嚇了我們一大跳,因為櫻花珍的烤魚定食是800¥,而我的魚湯定食則是1000¥,但湯裡滿滿的魚肉,一夜干的烤魚也好大一隻。不過隨後出現的海膽才叫我們張大眼睛-因為竟然是一人一顆!難怪老闆娘趁歐吉桑沒看見時已經跟我們說了好幾次-You’re so lucky!海膽真的很好吃,在吃著海膽的同時,歐吉桑還跟我說他在1997年釣到的鮪魚可是那一年築地市場拍賣的最高價喔!一條鮪魚可值兩百萬日幣,難怪有那麼多漁師願意在冬天寒冷的津輕海峽上逐夢!

 

 

旅行第一天,六月的津輕海峽對巫婆來說海風還是冰了點,但是大間崎漁師的豪邁好客,美味的海膽、暖到心裡的魚湯,讓我的旅行有個快樂的開始,對東北有了個美好的第一印象。




 

關於海貓請看-失心瘋的選擇:蕪島神社行

 

巫婆姊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回請我吃海膽的是大間崎的歐吉桑漁師。話說大間崎是巫婆早早預約的行程,這裡其實是個鳥不生蛋的小漁村(我自己覺得啦),但因為我這個電視兒童迷上《靠黑鮪魚賺大錢》這個節目,很好奇是什麼樣的地方可以讓這個節目一拍就是七、八年,「一本釣」又辛苦又危險,冬天的津輕海峽看起來冷的要命,到底是什麼樣的致命吸引力讓大家都想「靠黑鮪魚賺大錢」?所以百聞不如一見,有機會我當然想去瞧瞧啦!

 

 

不過要到大間崎其實不容易,因為它在陸奧灣頂上的角角上,我們得先從青森搭火車到野邊地轉大湊線在下北站下車,這樣得花一個半小時,然後再從下北站搭巴士到大間崎,也要一個半小時,而且這都沒有加上等車的時間!所以是超級累人的行程,偏偏我們兩個一早五點起床趕車,睡眼惺忪的坐過站,因此當時決定先到恐山,等到從恐山回到下北站時已經是下午一點半,這種尷尬的時間很難決定該何去何從。

 

 

還好車站旁就有觀光案內所,這裡的小姐十分親切,我們詢問了巴士的班次,確定五點半還有最後一班車可回來,所以原本沒機會到達的大間崎之行又復活了!不過這趟行程所費不貲,一路上看著票價不斷往上飆升心情和去年的熊野古道之旅一樣-七上八下,畢竟這只是第二天的行程啊。從下北站到大間崎單程巴士票價是1930¥,加上到恐山的巴士,我們這一天的車資就是5360¥,這還不算JR Pass的錢呢!

   


 

我們坐了一個多小時的車子,心裡有些疑惑,因為這巴士司機沒有按照站名廣播,所以當我看到疑似大間崎的地方時已來不及按下車鈴,只好衝到司機旁比手畫腳的要求下車,司機還好沒有兇我們,無奈的讓我們下車。在東北搭巴士的機會相對多些,我發現不管如何一定要按下車鈴,不然司機先生會很兇,我想可能是公車上有某些裝置是設定好的,如果不按照規定也許司機先生會被記過吧?

 


 

「一下公車就可看到大間崎的地標,還有『本州最北端』的地標。然後,就什麼都沒有了。」這是櫻花珍寫的,也是最真實的,這裡真的是個小漁村,除了海鷗、燈塔、海風就什麼也沒了,不過巫婆可是在這裡第一次吃到海膽呢,想來也值得,因為海膽定食好像就要2500¥,而我可是免費享用,過程如何請待下篇分曉。

 



㊣哀愁的預感--恐山之行 上

㊣哀愁的預感--恐山之行 下

 

 

巫婆姊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同事的反應是:「『木造』的車站喔?那很古老囉?很有名嗎?」

「嗯……應該不會啦,好像是新的。只是有個土偶……」

「土偶?什麼是土偶?」

「就是很像外星人的那個啊!」

接下來一連串解釋伴隨而來的必定是沉默或疑惑。大概心裡的OS是:「到底是怎麼找出神奇的地方咧?」唉,這都該感謝櫻花珍提供的《宗像教授異考錄》吧!雖然櫻花珍說為了去木造車站這個很不順路的地點,我們得早起餓著肚子趕車,讓她覺得很不好意思。巫婆自己是沒什麼感覺啦,反正我從頭到尾沒搞清楚路線圖。況且我也很想親眼瞧瞧那巨大的遮光罩土偶啊!

 

 

遮光罩土偶是什麼樣畫時代的考古發現?對日本歷史有什麼改變?對土偶出出的木造帶來的什麼?老實說我不記得也不清楚!我所有的記憶是《宗像教授異考錄》裡認為這土偶乃是恐山巫女的形象的故事。所以當櫻花珍說一定要到這裡拍照時,我可是完全同意的喲。

㊣水溝蓋當然是遮光罩土偶

‧告示板也是遮光罩土偶


‧連銀行的鐵門上也有土偶的芳蹤

 

 

原本的目的只是要拍車站的外觀,但是下班回頭車得等一個小時,於是和櫻花珍拿了車站裡置放的地圖,打算來個小小的未知冒險。這是個非常落寞的安靜小鎮,街上幾乎看不到人影。沿著主要大道走(我們兩個超級大路癡還是怕迷路趕不上回頭車),兩旁盡是頹圮廢棄的舊屋,總覺得空氣裡瀰漫的是一層淡淡的哀傷。

 


 

我的英文老師沒話找話時總是愛問我:「下次要去日本的哪裡?」巫婆的答案forever只有兩個地方:鄉下和海邊!雖說是鄉下,各地的氣氛可是大不同。四國的鄉下純樸輕鬆;京都的鄉下高傲清冷;紀州的鄉下則多了分高貴莊嚴;東北的鄉下呢?我總覺得有種淡淡的悲傷味道。不知道是不是因為被太宰治、宮澤賢治、伊坂幸太郎這些作家影響,還是太陽照射的角度不同?總覺得東北很美,有藍藍的海、綠綠的蘋果樹,但就是悲傷啊!

 

 

木造的小小街道旁有許多氣派的舊洋樓,幾家陳舊的吳服店、釀酒場,看得出來也曾經有過風光繁榮的過往,只是幸運之神離開了這個地方,所以那淡淡的、無言的、屬於沒落城鎮的特有空氣逐漸佔據了這裡。

 


 

老實說我很喜歡這個謎樣的小鎮,可惜沒有太多時間停留,偶而會想起不知道有沒有機會再拜訪一次,不知道那時候身邊是誰相伴,能不能和我一樣聞到空氣裡的寂寞味道呢?

 

巫婆姊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直很喜歡神話,即使是不同的文化系統裡神話依舊會有許多相同的成分,讓人覺得這真是的奇妙的世界。而大塊的這個書系又十分特別,這個書系的所有故事都是新的,當然骨幹是舊有的,但是當新的作家以自己的方式重新述說的時候,所有的故事又成了新的,這也是神話迷人之處,因為神話是我們人類最初也是最真的情感投射。

《女神記》是桐野夏生重述《古事記》的作品。雖然我沒讀過《古事記》,但好歹《宗像教授異考錄》也看了十數本了吧,對《女神記》裡伊邪那美與伊邪那歧的故事並不陌生,不過透過桐野夏生的眼睛,我對這個故事有了更多的想法。

《古事記》說的是日本誕生的神話故事。《女神記》雖是依據這個骨架發展的故事,很多細膩的描寫與故事轉折卻給了我更多的思考空間。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女作家的關係,總覺得許多觀點與《宗像教授》系列裡曾出現的視野與解讀是不一樣的。

《女神記》說的是愛情。我總覺得愛情是極其麻煩的東西。不過與其說是愛情麻煩,到不如說是人類麻煩吧!怕寂寞的人總需要愛情的滋潤,談了戀愛,如果時機成熟那就步入婚姻,接著愛情成了責任與義務;如果時機不對,可能得一個戀愛談過一個戀愛…無數個愛情故事可能不是那麼美麗,總之花心一輩子的結局可能是孤單老人一隻。這說的都是自己的選擇,如果所有的相遇相知乃至於生離死別都是被安排好的,那麼我們該如何看待自身的遭遇?愛情的價值?

在《古事記》裡伊邪那美與伊邪那歧是生下日本國土的神明;在《女神記》裡伊邪那美與伊邪那歧是高天原神明創造出來的亞當與夏娃。他們的相遇相知只是為了創造生命。既有生自然有死,所以原本是不死的神明伊邪那美依然要遵照高天原神明的規則落入黃泉之國,以死亡統治死亡;既有死自然有生,失去妻子的伊邪那歧則得以不死之身每天在各地找尋美女製造生命。

以前看《宗像教授》系列時總覺得伊邪那美只為了伊邪那歧違反誓言看了她骷髏般可怕模樣就要追殺他未免太小心眼,而伊邪那歧只不過看了妻子的骷髏就怕的魂飛魄散未免太膽小。但這兩者的行為在《女神記》有更多的轉折。

伊邪那美因為老公違反誓言以致無法帶她回地面而說出了:「我每天將殺一千人來報復。」的詛咒。我原本認為小心眼,但桐野夏生的解讀更深刻,《女神記》裡的伊邪那美之所以怨恨如此之深,不單是因為老公把她丟在黃泉之國,而更是因為離開的伊邪那歧只靠自己的力量就生出了美麗的太陽與月亮,從此把伊邪那美遺忘了,遺忘了他們曾經一起努力生下日本國土和許多自然界神祇的日子,這種遺忘才是對愛情徹底的背叛,所以伊邪那美的怨恨才如此深刻無法消除。

伊邪那歧的膽小來自於他對死亡的恐懼(男人真的都很脆弱),因為妻子的惡毒誓言:「我每天將殺一千人來報復。」所以伊邪那歧得很辛苦的每天四處找美女製造生命,生出一千五百人來對抗伊邪那美。我以前一直認為這是因為《古事記》的作者是男的,所以給了男人花心的最好藉口。但是《女神記》裡伊邪那歧的死亡恐懼如此根深蒂固,讓我看到的了無盡的悲傷因為生活裡只有恐懼的人是無法享受生命的喜悅,這對於伊邪那歧這位光明之神可說是最大的諷刺了。

這是本層次很豐富的小說,除了伊邪那美與伊邪那歧外還有成為對照組的波間與加美空這對巫女姊妹,是很值得一讀的。

看完《女神記》,我又得回頭看李維史陀的《神話與意義》和羅蘭巴特的《神話學》了,神話真得很有趣呢!

 

MYTH系列的另一本《獅子蜜》

巫婆姊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會一路昏昏沉沉的閱讀應該是因為我和天主教不熟悉的關係-開始時是這麼想的。巫婆自認並不排斥天主教,畢竟我在教會上英文課,同學裡也有教徒,而且之前去義大利的時候認識了一位很好的阿姨,當阿姨在聖彼得大教堂因為時間的關係無法在教堂裡參加彌撒時留下的眼淚是極讓我感動的,我很好奇是什麼樣的「神」讓阿姨如此全心寄託信任,看遠藤周作的《深河》時也是很感動的……

但是《現代驅魔師》的閱讀過程卻一直讓我有種「格格不入」的感覺,幾度想放棄,但小異實在很大器,直接就寄了書過來,我怎麼可以不看完呢!然後突然發生一件是讓我有了點領悟的事件,那是在英文課,我們討論了同志婚姻是否應該開放的問題。同學裡反對者都是教徒,理由是:「This is not God’ s plan。」老實說我對這樣的說法很反感,為什麼我們要照著上帝的計劃生活?而且同學還加一句:「雖然他們 break the rule,上帝還是愛他們。」當下我終於領悟為什麼關於《現代驅魔師》之於我的格格不入在於我討厭人是該被「牧養」的這回事。


 

《現代驅魔師》為了解釋魔鬼為何存在花很大的篇幅,因為如果上帝是全知全能,為什麼會出現魔鬼?這裡所說的魔鬼並不是我們所說「卡到陰」的鬼,而是一種靈,比人類位階更高,更接近上帝的靈,他們是不被牧養的天使,God’ s plan裡的叛徒。惡魔為什麼要來招惹人類?因為要挑釁上帝。人類為什麼會被惡魔附身?因為上帝要試煉人類。

通過試煉的人類就可以像天使一樣到上帝的國度。這讓我想到王爾德的《快樂王子》,最後快樂王子的鉛心與燕子的屍體被帶到天上,放在上帝的花園裡榮耀上帝。

上帝對他的一位天使說:「把城市裡最珍貴的兩件東西給我拿來。」於是天使就把鉛心和死鳥給上帝帶了回來。
「你的選擇對極了,」上帝說:「因為在我這天堂的花園裡,小鳥可以永遠地放聲歌唱,而在我那黃金的城堡中,快樂王子可以盡情地讚美我。」--這是快樂王子的結尾,也是我很多年來一直不能理解的部分。看了《現代驅魔師》後好像有一點點理解王爾德的嘲弄意味,一身反骨的王爾德想必也不喜歡被「牧養」吧?

   


 

我自己覺得在上帝與惡魔的競爭中,人類只是無辜被擺佈的棋子,但是就如書裡所說「靈是純粹的,無關乎善與惡」,我覺得人類也是,沒有預先被計劃的方向,不管得到救贖或毀滅都是人類自己的選擇。

那麼關於驅魔呢?老實說即使不相信上帝的話,我也是相信有魔鬼的。「魔由心生」,更何況世上的事我們到底能理解多少?或者該說我是相信上帝也相信魔鬼的,因為那都是由我們的心裡長出來的,也許我的解讀還不夠周全,因為我的了解還不夠深入。誰知道呢?也許這是上帝給我的試煉的開端,能不能堅持下去直到得到「真理」,那可能就要看我是和上帝還是魔鬼有緣囉!

   


 

 

巫婆姊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從乙一想起伊坂幸太郎;從《GOTH斷掌事件》連接到《奧杜邦的祈禱》,終點是什麼呢?答案是仙台-伊坂幸太郎居住的城市,《家鴨與野鴨的投幣式置物櫃》的發生地點。重點是什麼呢?牛舌-仙台的特產,《家鴨與野鴨的投幣式置物櫃》不斷出現的主角,伊坂幸太郎式的悲哀。很書呆子法的邏輯,沒辦法,我一直是個書‧呆‧子,而《家鴨與野鴨的投幣式置物櫃》書裡的悲哀真的得到仙台才能體會!

計劃東北行時,早就決定要在仙台多住幾天。除了我們是由仙台機場進出外,還有一個原因當然是因為我和櫻花珍都看了伊坂幸太郎的作品。伊坂作品裡的舞台幾乎都是仙台,他住在這裡,也是東北大學畢業的。尤其看過他的專訪,他曾說仙台的書店裡都有他的書架(不只是他的作品,而是他喜歡的作家也擺一起喔!),這讓旅行時絕對要逛書店洞窟二人組怎麼不心動!

 


 

不只是書店還有牛舌,在《家鴨與野鴨的投幣式置物櫃》裡,讀來連牛舌都是悲哀的。不過對巫婆來說東北可真是好地方,我不但吃到了海膽、生馬肉,還有現在想起來肚子都好餓的「牛舌」。

在仙台好像到處都可看到牛舌的招牌,連吊飾都是一大堆牛舌很好笑。我是很疑惑怎麼每天都可以有那麼多牛舌可以賣啦,不過那可不影響我的食慾。我們去的是利久-名店喔!在仙台車站附近的大樓裡,原本我們應該是不會到那麼奇怪的地方覓食的,不過為了牛舌可要豁出去。

 

 

利久的生意真得很好,不過不知為何沒有外國人,我們兩個看著菜單上的圖片胡亂點一通。老闆模樣的歐吉桑很好玩,因為我點了山藥泥的麥飯,所以他還特地跑來跟我說怎麼吃。果然是大器的東北人,用的是日文,其實加上動作也不難理解。

旅行回來也三個月了,照片也沒選,部落格也沒寫幾篇。沒辦法,回來後公司鳥事一堆……,不過看到心愛的牛舌照,讓巫婆想起這回旅行可不同以往,吃了許多好料,也真的有到旅遊書上介紹的名店吃他一頓說,嗯,我會振作點把這些都好好介紹一番……

 




‧不知為何只照了一張照片

閱讀乙一夏天、煙火、我的屍體

閱讀伊坂終末的愚者

 

 

巫婆姊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以往也有過寫媚兒詢問的紀錄,但有回信的比例並不高,但讓我訝異的是登米的回覆極快,雖是用日文回覆但清楚明確,不但告知閉館時間還建議該搭幾點的車班較適合。這讓我對登米有了好印象,不是因為他回覆得快而是因為他直接用日文回覆了。

 

 

也許是因為自己不管是英文或日文都是半調子吧,所以我總覺得英文不會用日文就好啦,像我們第一天在仙台要換JR PASS,都是因為櫃檯的兩個大男生擠不出英文又不肯說日文才搞得一頭霧水。不過這大概是我這樣的半調子才會有的任性與傲慢吧。

 


 

常有朋友說自助旅行是不是就是「深度之旅」?我自己的答案是否定的,想起到登米的前兩天晚上,和櫻花珍兩人餓著肚子在仙台車站前的四個路口上上下下找著往登米的站牌就累,因為這是很花時間的,而且又不知道找不找得到!這樣的場景說是冒險嗎?也許,不過當這種「冒險」開始變成焦躁就不好玩了,所以自助旅行對我來說不是深度之旅,是修行之旅的原因在此。

 

 

等到真正抵達登米,發現這裡好迷你與安靜。一下車就看到物產中心,那是回覆媚兒給我的地方,我們進入裡面立刻到櫃檯買票並詢問森舞台的地點,招呼我們的是個年輕小女生,聲音可愛的像卡通人物,她雖立刻知道我們是外國人,但還是用日文加上地圖的指示,緩慢而清楚的告知我們如何前往森舞台,對我來說這是最棒的服務。

 


 

我很喜歡東北,因為這裡的人開朗而爽朗。離開森舞台慢慢散步回物產中心,剛好碰上小學校放學。這裡沒有家長騎著機車、開著汽車堵在校門口接小孩,所有的小朋友排好路隊自個兒走路回家。早上下了雨,好多小朋友穿著雨鞋,迎面走來還會元氣十足的跟巫婆說:「こんにちわ!」紅紅的臉頰、大方自然的態度讓我好喜歡!

 





 

途中經過的高中有著彷彿《情書》裡的停車場,走過的小學校古老的木頭校舍讓我想起《情書》裡的圖書館。回到物產中心,賣票給我們的小女生連忙偷偷跑到巫婆身邊問說:「有找到森舞台嗎?」看到巫婆笑著和她點頭才放心的去做自己的事。


 

這樣和人們的短短接觸是跟團旅行體會不到的,仍然我會說我的自助旅行絕對不深度,但這樣旅行中小小的溫暖接觸卻是最讓我著迷的,也是最讓我驚喜的,雖然日常不過,但卻是我想持續這樣旅行的最大動力啊!

 

 




 

巫婆姊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李屏賓-一個我完‧完‧全‧全陌生的名字。

對我來說外國的月亮永遠比較圓(不是說外國的東西比較好而是對我來說比較有趣),我總是把這種偏執的想法歸咎到我的星盤:太陽、金星、水星與土星都在第九宮-又稱為遷移宮,顧名思義,此宮與長途旅行、國外事務有關。第九宮的核心意義在於高層次的探索與追尋,因此也代表宗教、哲學、理想、高等教育、法律等領域。

所以從小我對經典文學的定義是《基督山恩仇記》、《快樂王子》而非《紅樓夢》或者《三國演義》;現代文學我看的是賈西亞‧馬奎斯、卡爾維諾、米蘭昆德拉而非沈從文、魯迅;電影想得起《一曲相思情未了》、《妙麗的春宵》、《悄悄告訴他》,反正不會是《戲夢人生》、《戀戀風塵》或者《心動》。

 

這樣對國片全然空白的人來看《乘著光影旅行》的故事這本書會不會太勉強?我想不會,因為這本書的主角雖然是我不認識的攝影師,從事的工作是我陌生的電影工業,仍然不管是作者或主角那種對於工作的執著、對生命的豁達、對生活的投入依舊深深感動了我。


 

整本書讓我印象深刻的是關於李屏賓的工作態度,他不預設立場,努力達成目標。我覺得那是一個對自己與他人都有充分了解,有深厚底子與自信的人才能做到的事。

巫婆工作的場所最近來了新同事,他總是要求別人照他的「吩咐」做事,而且還會說:「這是為了讓你們工作能簡化,才希望如此進行。」我一向不愛和人計較這些,只是日子一久我總感覺啼笑皆非。他的替你設想其實是方便他自己;要求他人照他步驟做事不過是為了掩飾自己的能力不足(我覺得能從別人不同的做事流程裡找出問題所在才是有本事);說話總是頭頭是道、光彩漂亮,實際上卻是自信不足的反射。

老實說在我們公司的環境裡這樣的人才是紅牌,老早也見怪不怪了,我總戲稱此乃「國之將亡,必有妖孽。」只是偶爾還是會感嘆:安安靜靜累積自己實力、安頓自我生活的人真的永遠低人一等嗎?

然後在這個時刻我遇見了這本書,知道其實很多人都是認真的在自己的工作上努力著,並且真誠的喜愛與珍惜自己的工作,對我來說這樣就夠了,好久沒看完這麼一本能「胸解鬱」的好書了。

 

 

(以上海報來源:開眼電影乘著光影旅行)

 

後記:認真看完書才知道李屏賓是個大師級的攝影師。他的作品有《策馬入林》、《童年往事》、《戀戀風塵》、《魯冰花》、《仙樂飄飄》、《心動》、《花樣年華》、《咖啡時光》、《太陽照常升起》、《空氣人形》、《挪威的森林》……。這位攝影師很願意挑戰自己,但不會突顯自己的風格,我覺得真是很了不起的人哪!

剛看完《謎樣的雙眼》,對於影片裡那種空氣光線的金黃色調十分喜愛,我想攝影師是影片的雙眼,雖然對於專業的部分我完全不懂,看完書的現在,倒很想看看這部紀錄片,還有大師的《空氣人形》、《挪威的森林》兩部作品呢!

   

 

巫婆姊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六月初出發到東北前剛好瀏覽了隈研吾的另一本書《負建築》,我沒仔細讀完,但對這位建築師十分好奇,尤其他1995年的作品「水/ガラス(ゲストハウス)」真是超級吸引我,不過那座建築物在靜岡所以只能捨棄,因此我提出想看「森舞台」的願望,因為這件作品在登米,離仙台不算太遠。

 

 

雖說不遠卻也要來回三小時車程外加2000¥的車資,還好櫻花珍毫不遲疑的答應了,只說了:「自己找路。」這大約是我們的慣例,若是自己想去的地方就把資訊備齊(因為通常巫婆想去的地方旅遊書上的資訊是很少的),才方便排出最佳旅行動線。

 

 

花了大半天時間去看一棟能劇的舞台有什麼樂趣?我說不出來。但很高興自己有了這趟行程,因為如此才會在閱讀《自然的建築》時,更能體會隈研吾想表達的想法。

 

 

 

 

登米是個小地方,但這裡似乎有著深遠的能劇傳統。連展示室裡的婆婆都可以和我說上一大篇的能劇,而且是薪能劇。森舞台的所在位置稱為登米町伝統伝承館,基地的一樓是間展示室,走上樓梯才能看到這個得到1997年日本建築学会賞受賞的小巧作品。

 

 

其實舞台本身並不特別,或者該說這樣的不特別才是他特別的地方。記得我第一眼看到這個作品時感受到的是疑惑,因為那建築的色澤、式樣讓我感覺它彷彿已經在這裡幾百年了,它不該是1996年才建成的啊。

 

 

隈研吾是個很厲害的作者,不像西澤立衛或妹島和世極少有自己的著作,隈研吾是個理論清晰、文筆極優的建築師,透過書寫我可以對於他的建築有更多的理解,但親自到作品的所在地拜訪則是讓理解立體了起來,建築果然要連結場所才能感受其獨一無二的幸福感哪。如果有機會我一定要到靜岡瞧瞧「水/ガラス(ゲストハウス)」!

 

 

 

PS:個人覺得《自然的建築》序章的部分實在太棒了,讓我對於建築的理解又多了一個面向,不過關於混凝土變身的部分實在叫我印象太深刻,連在看巫婆英文老師借我的DVD《謎樣的雙眼》都可以想到這本書,因為當我看著電影裡雄偉的建築時都忍不住想:「嗯…這應該只是貼了大理石片而已?不可能整棟都是大理石蓋的吧?」

森舞台網址http://uratti.web.fc2.com/architecture/kuma/moributai.html

 

 

 


 

 

巫婆姊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因為這些模糊又刻板的印象,我原本預期看到的會是杜斯妥也夫斯基式的作品,沒想到完全不同,雖說是不一樣,但在閱讀過程中可以很鮮明的感受到這是俄國作家的作品,因為契訶夫是位堅持現實主義傳統的作家,注重描寫俄國人民的日常生活,塑造具有典型性格的小人物,藉此忠實反映出當時俄國社會現況。


 

契訶夫生於一八六○年,卒於一九○四年,只在這世上停留了四十四個年頭。在世紀交替的時代總是充滿著樂觀的想像,與對新世紀、新生活的莫名渴望。契訶夫生活在仍有貴族但已解放農奴的新時代,但由書中的故事看來,顯然契訶夫認為那樣的改變是不夠的,聰明的俄國人應該可以做的更好。

《帶小狗的女士》總共收錄「帶小狗的女士」,以及「燈火」、「小玩笑」、「某某小姐的故事」、「薇若琪卡」、「阿麗阿德娜」、「未婚妻」等七則短篇故事。每一則都是愛情故事。巫婆早說過自己對愛情故事解讀能力極低、感受方向絕對扭曲,所以我就不談愛情啦,不管是外遇、一夜情、單戀、逃婚,我都覺得人就是愛自找麻煩的傢伙,無論古今中外皆然,所以沒興趣延伸。

我想看完這七則故事讓我印象深刻的應該是契訶夫穿插在故事裡,讓我感覺是作者個人思想的某些段落。

《薇若琪卡》講述一個城市青年到鄉村工作,碰上一位鄉下的女孩的熱烈告白。裡面有一段敘述:「人生中有那麼多機會遇上好人,遺憾的是,相遇之後除了回憶就沒別的留下來。這就像天邊隱約乍現一群野鶴,微風捎來牠們那悲喜交織的叫喊聲,而下一分鐘,不管多麼用力遠眺遠方藍天,都沒法看見任何一個小黑點,也聽不到任何聲音了--人們似乎也是如此,他們的樣貌和話語在生活中忽倏而過,便沉落在我們的過往中,除了無用的回憶痕跡外,什麼也沒留下。」

我是個對過去很少記憶的人,但始終記得小時候一個只有一面之緣的原住民小女生。那是到外公家玩的時候碰到的,已經忘了我們為什麼一起度過那個下午,只記得要回家的時候,那個有著大眼睛的女孩子跟我說:「要想我喔,因為你想到我的時候,我也一定是在想你的。」當我還是個孩子的時候對這樣的話語沒有什麼感覺,現在想來卻覺得好寂寞啊,跟我說這句話的小女孩是不是在分別後曾經想起過我呢?類似的話也曾經有個男孩跟我說過,我天真以為自己不會忘記他,但現在幾乎連「無用的回憶痕跡」也快留不住了呢!

契訶夫的故事裡其實著某種淡淡的無聊,關於生活或生命的部分,有點像卡謬的《異鄉人》,但又不是那麼虛無;有些淡淡的嘲諷,關於愛情或婚姻的部分,但也不是那麼顛覆。在《某某小姐的故事》裡有一段直到今日依然十分適用的描述:「然而現代戀愛裡的男主角,就我了解他們的程度,他們通常太膽小、不積極、懶惰又多疑,他們太輕易像這種想法妥協--認為自己是失敗者或被生活所矇騙;他們不去奮鬥,光只批評這個社會庸俗,卻忘記他們的批評本身也漸漸成了庸俗。」

多麼精采的一段話,難怪經過一百五十年的現在我們依然要讀契訶夫!

 

 

 

巫婆姊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心情特別煩躁的時候我會開始看很難懂的書,或者文字很冷的書(可是同時間音樂就要聽特搖滾的),我書架這類的書特多,現在看的是大江健三郎的《讀書人:讀書講義》和村上春樹的《1Q84》,原本進行中的《龍紋身的女孩》已經放棄了,我是很佩服女主角對那個惹人厭的變態律師採取的終極手段,但是那只會讓我更煩躁無法對哪個我討厭的傢伙如法炮製!

 




.巫婆好想買這隻熊貓喔

 

大江健三郎的《讀書人》是本讀書講義,幾年前淳久堂的池袋總店開辦了一個「大江健三郎的書房」的活動。他們在書店大廳裡實際把大江健三郎挑選出來的書全上了架,這間書房開辦半年,大江健三郎則在此演講,談的就是他看過的書、他的讀書方法他的人生經歷……每到這種時候我就特別佩服日本人,也羨慕在這樣書店上班的員工……嗯,感覺我又要開始煩躁了!

 

撇開工作上的不爽快,我很喜歡日本人關於閱讀的一些「設施」,比方說這回東北旅行裡的一處景點:新潮社文學館。新潮社是日本具有代表性的一家大型出版社,創立於1896年,旗下大牌作家超多,我們很熟悉的三島由紀夫賞、山本周五郎賞就是新潮社辦的,再加上小林秀雄賞新ドキュメント賞,則通稱「新潮四賞」。

這間有著悠久歷史的出版社在角館有文學館當然令人好奇,很多人介紹角館時偶爾也會提到這裡,不過都是介紹文學館外的櫻花。對於身為書店人的巫婆和櫻花珍而言,館內的東西才是重點。我們在角館亂轉時巫婆早已忘記新潮社,只是老天有眼沒讓我錯過它,當我們從西宮家繞出來時,冷不防文學館就出現在毫無防備的巫婆眼前!

新潮社文學館之所以坐落於角館是因為新潮社的第一代創辦人佐藤義亮就是角館出身。文學館一如很多東北的公共建築一般是純白色的外觀,牆面上有一本翻開的書,書上的句子是:「国境の長いトンネルを抜けると雪国であった。夜の底が白くなった。信号所に汽車が止まった。」就是川端康成的《雪國》的第一句。在這裡看到這段很有感覺,雖然我不是在冬天來,而且川端康成的雪國也不是東北,但四處可見的大型白色建築(十和田市現代美術館、青森縣立美術館)都讓我很期待能在雪季來到這裡。

 

. 瞧見沒,熊貓吃的是書喔

走進文學館,有位和藹的中年先生招呼我們,好玩的是這裡好像也有編輯部,因為有辦公室,感覺蠻多人在此工作,賣票似乎只是順便!這位先生發現我們不是日本人後,突然有些手忙腳亂起來,買完票我看到新潮社的吉祥物熊貓便厚臉皮的請那位先生拿給我拍照。一家出版社的標誌是熊貓?難道是希望所有人都熬夜看書變成熊貓眼嗎

文學館內的展示會場還蠻大的,有角館出身的作家介紹、新潮社吉祥物熊貓的專區,還蠻像台灣文學館。其中最重要的部分當然是「作家手稿」。新潮社旗下的大牌作家真得很多,手稿自然不容小覷。有川端康成、芥川龍之介、村上春樹等,還有一區是介紹新潮社的100冊選書,看了書單發現很多都看過,蠻好玩的。網址如下:http://100satsu.com/viewer/

 

.我老了以後大概就是以這幅模樣看書  

看完展覽和櫻花珍兩人正打算離開時,辦公室內的小姐叫住了我們,跟我們說可以到圖書館去看看,就在旁邊。我跟她說我們不是日本人應該看不懂,她嚇了一跳,跟我說:「是嗎?可是看不出來啊!」但還是熱情邀請我們去參觀圖書館,所以我就跟她說我們在台灣的工作是書店店員,所以才會想來這裡參觀喔,她很高興的說:「那請務必看看我們的圖書館!」

盛情難卻,我們還是去了圖書館。這裡的圖書館很棒,是角館町的圖書館。空間明亮舒適、書籍又新又乾淨、根本就是一間小型書店,真羨慕住在這裡的人啊!

 

 

 

新潮社網址http://www.shinchosha.co.jp/index.html

新潮社文學館網址http://www.city.semboku.akita.jp/sightseeing/bungakukan/kaku.html

 

巫婆姊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就像日出日落、花開花謝一樣,有出生就有死亡,這是大自然的規則。只是當人類文明進展到我們自己也開始無法掌握的時候,我們就像當初建造巴別塔的人類一般,以為自己可以超越自然的規律,不再需要思考死亡、衰老、毀滅,直到大自然開始反撲。

 

二○一○年的災難以一月二十日發生於海地太子港的地震揭開序幕,死亡人數達22萬人,接著有智利的8.8級大地震,美國與歐洲遭受世紀大風雪,中國西南百年大乾旱,冰島火山大爆發……,時間最近的則有巴基斯坦的大洪水災民估計竟高達六百萬人,俄羅斯的黑森林大火,中國甘肅的土石流死亡人數破千人,更別提不斷變形的H1N1,或是最近在南亞發現的超級細菌,似乎都在向地球人宣告:「地球末日即將到來!」

如果世界末日真的來臨,我們該怎麼辦?或者說:我們能怎麼辦?東野圭吾在《異變13秒: Paradox 13》裡給了我們很實用的知識、很現實的場景、很實際的理論,還有最最實在的關於人性的試煉!

 

這個故事其實很簡單:在三月十三日十三點十三分十三秒到二十六秒這命運的13秒之間,即將出現無法想像的殘酷世界……那是一個瀕臨毀壞的城市-東京。在這個滿目瘡痍、杳無人煙的超大型廢墟裡,一對警察兄弟檔、一對老夫婦、一對母女、還有建設公司經理和他的司機,以及護士、流氓等共十三人在驚恐惶惑之間,慢慢找到彼此,形成一個小團體互相支援。但在暴雨不斷、地震頻仍,物資不斷減少的情勢之下,衝突、裂痕和絕望也開始擴大!為什麼這個世界只剩下他們?究竟發生了什麼事?他們不但必須找出活下去的方法,更重要的是-找出活下去的理由!

東野圭吾真的是大師,一個說故事的高手。本來我以為末日之類的戲碼會很灑狗血,但是並沒有,反而讓我覺得很真實!比方說避難場所的選擇、尋找食物的方式、還有東京這座現代巴別塔慢慢毀壞的描寫,在真實正確不過的場景更讓人真切的思考起我們人類乃至於生命存在的真實意義為何!

面臨絕望的時候,我們人性能有多高尚、善良或者會有多邪惡、冷血?面臨絕境的時刻,我們該犧牲自己拯救他人或者遵循自然法則汰弱留強?面對如神明一般的強悍大自然,我們該俯首認罪放棄一切或者堅持到底頑強抵抗?面對一個善惡已無界線的新世界,如果我們是那倒楣的十三人之一,你會怎麼做?

闔上書的當下,我的心中沒有任何答案。我想人性是幽微陰暗、深不可測的,只能說謝謝東野圭吾給了我一個這麼好的故事。楊照說好的故事帶領我們離開世俗,找回素樸的童心,喚起共同的感受。重拾對故事的好奇心,就是重新認識自己,與世界對話。也許小說和故事不同,但對我來說每部精采的小說就是一面鏡子,照出自己、照出他人、照出世界,也讓我找出自己與世界的相對位置,發現自己與這個世界通聯的道路,這就是我不斷成長的養分,至於世界末日嗎?那就交給かみさま去決定好了。

 

巫婆姊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