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明益之前的兩本作品:《迷蝶誌》、《蝶道》都被歸類為自然寫作,這本《家離水邊那麼近》當然也不脫他關心的自然環境,不過我覺得他的書一向不止於此,從他的書裡可以看到的風景那麼多,反反覆覆的閱讀也不枯燥無味,我不會形容只能說:「能發現這本書真好!」

《家離水邊那麼近》寫的當然是我們的生活環境,人類自古的文明就是來自大河-從水邊開始,然而曾幾何時,我們似乎離水邊越來越遠,越來越「文明」,但這樣的「文明」是真的好?真的對嗎?我們的生活圈其實並沒有離水邊越來越遠,我們只是對它視而不見罷了,但不看見就表示我們不再需要河流、湖泊、大海在我們生命裡扮演的角色了嗎?看了《家離水邊那麼近》勾起我好多好多關於「水邊」的回憶。

飛驒高山的上高地地區 湖水清澈無比

打小到現在,我曾經有很長的時間是住在水邊-一牆之隔的水邊。小時候的家就在漁塭邊,那時候安平常淹大水,記得好幾次一下雨水淹進房間,巫婆媽擺了好多板凳當路,我就在板凳上跳來跳去,其樂無比,現在想起來覺得爸媽很辛苦,因為那是我們家日子最困頓的時光,尤其是巫婆爸,他應該很難過讓我們住在那麼潮濕與陰暗的屋子吧。

許是因為那段生活影響,我一直很不喜歡湖呀、潭呀的地方,感覺那種水不流動的地方都很臭,記得我小時候被罰跪都是跪在窗戶邊,三不五時就會看到漁塭裡有水蛇游動或垃圾飄蕩,所以巫婆絕對不吃漁塭養的魚。

海又不一樣了,小時候安平的海邊很美,因為是軍事管制區,記得國小的遠足就是走到海邊,那時候的沙灘是白色的,超多寄居蟹,連海水都是閃閃發亮的寶藍色,我想我一定那時候就愛上了「海」這個東西。

然而時光飛逝、物換星移,現在的安平仍然離水邊很近,但我卻一點也無法和水建立起親蜜的感情。每天上下班都會經過的運河還是不時飄來詭異的異味,黝黑的河水很難叫你相信它是整治有效的水道;小時候遍布安平的漁塭早已填滿蓋了許多大樓;曾經美得像幅畫的海邊早已因為「積極開發觀光」的口號成了佈滿垃圾的黑色沙灘。

作者在後記裡提到一點點他對台灣現在環境的一些看法,巫婆是贊同的。曾有朋友問過巫婆:「日本的山和海很美吧?所以你那麼喜歡去日本。」說實話,巫婆看過最美的山和海都在台灣,但是我們過度的消費我們得天獨厚的美麗景色,現在瞧瞧清境、看看墾丁,我不知道所謂「美麗的福爾摩沙」還剩下多少籌碼?

家離水邊近是一個極好的生活圈,如果這個「水」是京都的鴨川、是高山的木津川的話,真的是很幸福,希望我們還有機會努力啊。

上高地是個遊人如織的觀光區 很難想像這裡的自然環境竟保持的如此之好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巫婆姊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