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總以為人類的獨一無二是因為「愛」,而《無愛繁殖》卻說出了另一個故事,一個不是因為愛而產生的「新人類」將取代自稱愛的結晶的「舊人類」,我不知道這算不算諷刺,只不過對照現今社會的樣貌,這則寓言式的科幻小說也未嘗不可能是人類社會最終的現實。

 

 更多請看

http://tw.myblog.yahoo.com/cat410mimi/article?mid=11397&prev=11520&next=11304&l=f&fid=6

 

《外出偷馬》-記憶永遠是不真實的。

 

故事一開始,一位老先生決定搬到一間沒水沒電的小木屋度過餘生,遠離所有的人包括自己的女兒,什麼人能做這樣的決定,還是說某些人的基因裡生來就帶著孤獨因子,無論如何總會走到這一步。

在老先生開始他的隱居生活時,往事開始在每個寂靜的夜晚浮現,童年時的記憶與現實交錯,作者高超的寫作技巧讓人絲毫不覺故事突兀,特別的是這本書很淡很淡,好看卻平淡至極,甚至在看完的當下還不能太了解究竟是看了怎麼樣的一本書。

老先生的記憶只在於童年時與父親共同度過的一個快樂的暑假,在大戰後期一段看似平靜卻暗潮洶湧的時光,有時候記憶是會欺騙人的,但是經過重組的記憶是我們意志的選擇,從另一種角度檢視自己的過往,往往得到的是不同的人生。

如老先生的父親最愛說的一句話:「痛不痛的事,我們真的可以自己決定。」所以我們可以選擇自己的回憶,架構想要居住的世界,這一切也許真的可以自己決定-只要自己願意前進。

更多請看http://tw.myblog.yahoo.com/cat410mimi/article?mid=11628&prev=12202&next=11520&l=f&fid=6

。《黑與褐的幻想》-我們各自迷失在自己心中的迷霧森林。

看了很多本恩田陸的小說,這位作家風格多變,橫跨推理、幻想、驚悚各領域,難怪被冠上「被故事之神眷顧的小女兒」這樣的封號。《黑與褐的幻想》故事簡單,四位大學同學在畢業多年後相偕旅遊,透過不斷的對話,四人想找出多年前深藏於心中疑問的解答。簡單的故事卻因作者引人入勝的寫作方式而有出乎意料的閱讀樂趣。

作者將時間設定在旅行的三天兩夜裡,分別由四位主角以第一人稱敘述故事的進行,雖然都多數都是對話卻不會因此落入「He say」、「She say」的扁平敘事裡,反而因逐漸在對話裡浮現的線索讓讀者對四位主角的個性與四人的關係有了更清楚的了解,感覺如同一顆切工完美的鑽石-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切面卻仍閃耀相同美麗的光芒。

更多請看http://tw.myblog.yahoo.com/cat410mimi/article?mid=12700&prev=12731&next=12668

。《阿拉斯加之死》-關於夢想也關於殘酷。

 

 

有的書即使一輩子只看過一次,但因為閱讀時的疑惑、感傷、甚至許多無以名狀的情感,它的名字將永遠被刻在我們心底的某個角落,忘也忘不了…對我來說《阿拉斯加之死》就是這樣一本令人無法忘懷的書。

 

第一次看「阿拉斯加之死」是1998年,整整十年,我不曾忘記這個故事。如同小野先生寫的序言:「這是一本很難用三言兩語就說清楚的書,就如同你很難用三言兩語就把生命的本質和人類最潛在的心靈世界完整描繪…。」一樣,我也很難三言兩語說清楚,到底是什麼樣的閱讀經驗讓這本書深深的刻在心底。

2007年西恩潘把這個故事搬上了大螢幕,我始終無緣觀看這部同名電影,很好奇在西恩潘的眼中這是個什麼樣的故事,不過因為電影裡威廉赫特演的是克里斯的父親,這是在書中一直不曾具體出現卻影響深遠的角色,這引起我的興趣,也因此在最近一次閱讀裡突然思索起「家庭」在克里斯人生裡所扮演的角色。每個家庭都有不為人知的秘密,而好的故事會在人生不同階段給我們不一樣的指引。這就是《阿拉斯加之死》的魔力。

更多請看http://tw.myblog.yahoo.com/cat410mimi/article?mid=4756&prev=4845&l=f&fid=6

。《不合理的行為》-Don Mccullin是我們不能閉上的雙眼。

 

我一向不看勵志與傳記類的書,但是《不合理的行為》卻徹底推翻我對於傳記書籍的刻板印象。

Don Mccullin公認為當今是上最傑出的戰地記者。一九三五年出生的他有長達十八年的戰地生涯,從賽浦路斯、越南、柬埔寨、剛果、比拉夫、以色列、北愛爾蘭…二十世紀後半葉的主要戰爭都有他的足跡、他的照片。這位戰地攝影記者確實十分傳奇,他有閱讀障礙、擅長畫畫卻有部分色盲、出身貧寒卻成了國際知名攝影記者,照片被世界各主要美術館列為館藏

這本Don Mccullin自己執筆的傳記極為精采,他毫無修飾、絲毫不避諱的敘事卻讓我們看見戰爭的可怕與人性的脆弱,作者說過有人批評他把戰爭與飢荒的恐懼帶到安樂的人面前,那是無意義的,因為即使我們知道這個世界上有這樣悲慘的事發生,我們也無能為力。但他相信這一切一定有深遠影響,他並不天真的以為一張照片可以改變世界,但總要有人去拍去紀錄這樣的世界。

我也相信很多時候人類只是不願記憶、不願了解,所以我們需要Don Mccullin這樣的人成為我們不能閉上的雙眼,也許有一天這個世界真的可以沒有戰爭、沒有飢荒-只要我們夠努力。

 

更多請看http://tw.myblog.yahoo.com/cat410mimi/article?mid=9706&prev=9883&next=9568&l=f&fid=6

 

 

 

。《回家:橄欖油與無花果樹的記憶》-詩的語言.血的意象。

 

我的名字裡有個很特別的字,它是來自於父親對故鄉的思念。從來沒問過父親,當他決定用這個字成為我終生被人記憶的符號時,是什麼樣的心情。在父親還在的時候,陪他走過一遭回鄉的路,只不過父親這個異鄉人的故鄉早已在時間的侵蝕下成了異鄉,後來父親沒有再提起「回家」,自此也不曾離開過這個他生活了五十年的「異鄉」。

閱讀《回家:橄欖油與無花果樹的記憶》時,不斷湧上的念頭是:父親回家時的心情也是如此複雜、無奈、感傷嗎?不記得在哪裡看過這樣一句話:「喜歡流浪是因為有個家可以回去。」如果有個回不去的家,流浪的終點又是什麼呢?

巴爾古提,阿拉伯世界的知名詩人,巴勒斯坦人。一九六七年伊阿六日戰爭爆發,當時他在開羅唸大學,戰爭結束,他的故鄉被以色列佔領,巴爾古提成了流民-一個沒有家可以回的巴基斯坦人。流民的生活並不美麗,他必須不斷的更新居留許可證,填各式表格,提出各種證明,卻無法生根於寄居的國家,因為他是永遠的異鄉人。

這是一本文字極其優美、情感極其深刻的好書,巴爾古提藉由「回家」這趟旅程看見了自己的流亡,對於複雜的中東關係並不十分了解的我則由《回家》看見了歷史的另一面,試圖理解「事實」與「真相」的不同。

 

更多請看http://tw.myblog.yahoo.com/cat410mimi/article?mid=7617&prev=7642&l=f&fid=6

 

 

《迷蝶誌》-外表美麗脆弱實則陰黯強韌的神秘生物。

 

對於蟲魚鳥獸我一向識的不多,也不甚有興趣深入了解;對於野菜美味我只能偶一為之,畢竟我天生兩顆虎牙擺明的就是要吃肉,所以會被這本書吸引實在是特別的機緣,因為這本寫蝴蝶的書是黑白印刷!在我淺薄的想法裡-美麗的蝴蝶不是該有很招搖圖鑑式的照片穿插其中嗎?為解開疑惑,將書帶回家的我,卻因此迷上這本書。

作者在封面上就點名了此書的主題:一本以文字、攝影與手繪迷戀蝴蝶及一種生活姿態的剳記。他寫的的確是蝴蝶,但每一個蝴蝶的故事卻非常的不一樣,像「忘川」這篇文章寫的是白帶蔭蝶,作者可以由提香的名畫寫到歐洲命名在希臘羅馬神話故事裡的由來,寫到神話裡的忘川水,經過這段曲曲折折閱讀旅程巫婆才發現:白帶蔭蝶的種名是Europa(畫裡的腓尼基公主、宙斯的情婦,歐洲就是以她的名字命名的),而白帶蔭蝶是蛇目蝶中的Lethe屬,這個屬的名字就叫「忘川」。

 

第一次閱讀此書驚艷於作者的美麗文字優美敘述,重讀則又了一份對於環境惡化的無奈。蝴蝶看似美麗脆弱實則陰黯強韌,任何事物都有光明與黑暗的兩面,人類將往何處傾斜?

 

更多請看http://tw.myblog.yahoo.com/cat410mimi/article?mid=6945&prev=6983&next=6553&l=f&fid=6

 

 

 

。《給不讀詩的人》-功力十足的歐吉桑作家!

除了傳記、勵志的書不看的我還有一大死穴,那就是「詩」,不知道是不是因為腦袋瓜子裡屬於羅曼蒂克類的細胞都死光光的關係,不讀詩是因為讀不懂。所以當我看到鈞特.葛拉斯的第一本非小說《給不讀詩的人》時忍不住大笑起來,這本書是專門寫給我這種人看的耶。

以前看《啟蒙的冒險》時就知道葛拉斯也會畫畫與雕塑,不過直到看了《給不讀詩的人》我才知道這位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竟是藝術學院畢業的,又能寫作又能畫畫可說是文武雙全了。

這本書裡的詩句簡潔豁達、充滿好奇心與玩心,罵人不帶髒字一樣痛快,真是顛覆了我對「詩集」的想法,也許這就是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者的功力吧!

 

更多請看http://tw.myblog.yahoo.com/cat410mimi/article?mid=8141&prev=8222&next=7642&l=f&fid=6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巫婆姊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