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晚開花,日本人給它一個極美麗的名字「夕顏」。這可愛的植物其實很鄉土性,一

般民宅門口就可見其蹤影,所以它也成了胭脂巷的主角。

胭脂巷原本是安平聚落裡一條沒有名字的小巷,經過巷子裡一位居民的巧手,漸漸

有了今天的風貌。因為從小在這裡生活,眼看著巷子經歷繁華落盡的悲哀,她認為

這是自己生活的空間,是該做些什麼事,而不是只有搬離一途。她開始種花、打掃

環境、貼春聯、做花架,漸漸的胭脂巷花團錦簇、連巷子裡的貓兒也把這裡當作秘

密基地,總在午後聚集在壓艙石上曬太陽。

 

 

 

經過這些年的生活,她更加愛上巷弄裡的生活。安平巷道尺度狹小,所以只有行人

與極少數機、腳踏車通行,巷弄曲折蜿蜒,富人性尺度,例如在巷內穿梭從不需擔

心毒辣的陽光,這彎彎曲曲的造型讓你無論怎麼走,都可覓得一片貼心的陰影,讓

你暑氣全消。安平巷弄的另一個特色是有許多圓形的轉角,厚道的引導行人隨之蜿

蜒前行,而這樣的巷道不只提供通行功能,更是住宅的延伸空間,巧妙彌補住宅狹

小的問題,還是居民交誼、小孩遊玩、放置盆栽等展現不同生活行為的地方。

 

 

各戶人家的出入口與巷道交會點形成迷你的小廣場,各個廣場有不同的屬性,有的

擺了石椅種了龍眼樹,現在成為貓咪的地盤,住民則停了機車;有的廣場有井,以

前是主婦們取水、洗衣、洗菜的空間;有的廣場較為隱密就成了住民曬衣的好場

所。在這裡的居民彼此都熟識,無形之中已有了守望相助的利益與義務。這樣的巷

道空間不是一下子成型的,它是經過幾代住民一點一滴慢慢營造出來的生活空間,

是先民生活智慧的具體呈現。

 

所謂的「住宅」並非只是一個將人的肉體置入在其中生活的容器而已,它必須要是

個能夠讓人的身、心、靈都能安穩地、豐富地、融洽地持續結合一起的地方。為實

現自己心裡那個理想住宅的原型,她租下了花貓居-一間位於胭脂巷裡的老房子。

安平舊聚落裡的主角其實該是這些老房子,是這些老房子才造就胭脂巷及其他巷的

不同風景。現在看來極其矮小、擁擠、殘破的老房子,其實是最適合居住的住宅。

 

如以胭脂巷西側的「大厝內陳氏」來說,這是因血緣而聚集的住宅群,房舍以數棟

三合院為主體,棟與棟之間有小通道聯繫,但置身其中仍有在家中行走的感覺。巷

內的埕與方間的過度位置有一抱廈,在安平溼熱日照強烈的氣候下,在此作家事、

聊天則顯得清涼舒適。但鑑於目前老屋多半是任其頹圮或乾脆拆毀重建成完全不符

合巷弄尺度的龐然大屋,她選擇由花貓居出發,「老屋新立」也可以是雲淡風清,

卻更符合「住宅」原來該有的意義,「生活空間」原來該有的面貌。

 

 

花貓居是間小磚房,木窗、清水紅磚、水泥瓦,外表清秀可人,但房屋內部如一般

乏人照顧的老屋一樣,牆壁斑駁、天花板垂落、床板破洞、屋頂漏水…,但它的建

築格局極好,入口的起居室地面鋪著龜形紅色磨石子磚、房間的高度只蹬張椅子就

可換燈泡、清理蜘蛛網,十分輕鬆。右邊是架高的和室,床下可置物,拉門輕巧、

門花刻條分割細緻美麗,空間有三疊,即使偶爾有位知心好友來訪也不怕。左邊是

小廚房,有個紅磚爐灶,爐灶是個溫暖的物件,煮飯、燒熱水都要靠它,爐灶之於

住宅就像是心臟之於人體,它是一個家庭溫暖動力的來源。

 

 

租下花貓居後,她只做必要的整修,例如煙囪和灶門的修理、整理好屋頂漏水地

方、加個吊櫃放衣服、釘個書架放書。花貓居雖然小小五坪但生活機能樣樣不缺,

甚至更有趣,如窗外的雨庇在側面加個竹竿就可以曬枕頭、曬鞋子,在正面可以種

些小花、垂吊美麗的飾品,讓生活在屋裡的她望向窗外就有美麗的風景可看。

 

在經營胭脂巷七年後的今天來回顧,總感覺生活是須身體力行才能有所得、有所體

會的。今天安平舊聚落的危機不在於老屋一間間頹圮毀壞,而在於人們已經無法體

會這樣生活空間背後所蘊藏的歷史感及其意義。因為不了解所以才會做出破壞巷弄

尺度的舉動,例如拆除舊屋、砍到老樹,隨意加大加高建築體,以致於舊聚落裡出

現了這些張牙舞爪的奇異怪物,這樣的結果是直接影響了聚落裡其他住民的生活。

如兩層樓的住宅加裝了冷氣,熱氣是讓巷子裡其他人受害;比周圍高聳的建築擋去

了原本可以共同分享的日照,再也找不到好地方曬衣服;原本圓形的轉角不見了,

也許讓在巷子裡遊玩的小朋友受傷。

在花貓居開始的新生活是想當一顆種子,用心去實踐原本就該如此的巷弄生活,也

希望更多人能靜下心來,細細思索,我們可以留下些什麼給未來的安平人。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巫婆姊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