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未分類文章 (486)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一開始同事還開心的恭喜我說:「這下子你有很多著色本可以買囉!」但是成了現在這個著魔的情況,連同事都開始阻止我;「嘿!別買太多囉,你塗不完的…」

紙膠帶貼的朋友說很有日式FU
因為不會畫畫,所以我一直很喜歡著色。高中時英文不好的我,英文課的唯一樂趣是在文法課本的插畫上著色(我們的文法課本每一課都有一幅小插圖)。七、八年前發現日本的曼陀羅著色本就很喜歡,一直都在「玩」著色。對我來說這只是一件好玩的事
,但是一下子所有人像是被下了咒似的開始瘋這件事,讓我覺得很神奇,總覺得這八成是另一個「蛋塔事件」吧。

發現一款bling-bling的紙膠帶 貼的時候吃足苦頭 不過還滿好玩的
回想幾個月前我還考慮要在amazon上訂購著色本,沒想到一齣韓劇就可讓情勢扭轉,這兩個月著色本的翻譯速度與出版速度可說是前所未有的快速,哈!像是搭火箭直奔火星呢!

雖然不知道這股風潮何時退燒,但有很多著色本可選擇對我來說樂事一樁(雖然說苦了我的荷包),本來就是不喜歡和別人湊熱鬧的我居然也跟上流行,真是有趣的經驗。

雖然同事開始要我別失心瘋,但我應該還是會大買特買吧,誰知道呢,也許只要再過兩個月,所有的出版社裡就會堆滿著色本的退書呢!







巫婆姊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2年底我有個東京的小旅行。十天的旅行去了不少美術館,也到松本、新潟來了一日小旅行,但旅行中最深刻的記憶是在某個百貨公司的毛線專櫃看到一件披肩。
披肩是棒針打的,但我卻看不出怎麼編織而成,因為那個編織式樣是我不曾看過的,猛一看會以為是用兩條帶子編織而成的,但仔細看又是一體成型,很是特別。我其實是棒針的菜鳥,所以自然看不出端倪,但很喜歡那樣的「風格」,所以當下是有點心動,想把披肩買回家,只是瞧了價格可是連退三步,因為這樣一件手編披肩的要價是三萬兩千多日幣,折合台幣也約莫一萬塊了!口袋很淺的我只能把美麗的記憶留在腦海裡,傷心離開日本。
只是沒想到,兩年後的現在,我居然因為參加了社大開的「就是愛編織」的課程,學到了那一年印象深刻的披肩的編織技巧,且運用這樣的技巧編出了漂亮的毛線帽!
能夠參加這樣超激發腦力的編織課真的很開心。老師總是把最新最好玩的編織技法用無限的耐心敎給我們。即使同學們是新手也能很快得到編織的樂趣與成就。期待下學期更豐富更有趣的課程喔。

 

巫婆姊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幾乎每天必上博書店晃晃巫婆偶然看見「你是文化系女子嗎?」的廣告,點進去看了一下,居然發現我的文化系女子的體質高達八成?那也算了,畢竟巫婆沒有廣告slogan說的「75%清新、20%知性、5%古怪」-不過巫婆還是蠻適合丸子頭的說,但是這裡面的書單我都好愛啊!果然我真的是清新知性的文化系女子?妄想!妄想!我想我絕對還是屬於「60%冰雪聰明、30%古怪、10%黑心」的巫婆吧,畢竟最近迷上的是馬修‧史卡德、恐龍和蘇打綠…

 

 


文化系女子─
由日本雜誌《ユリイカ》(Eureka)提出的名詞,指喜愛閱讀、音樂、電影、美術、戲劇等文化事物的女性。興趣大都是室內活動,對戶外運動興趣缺缺,不僅是單純欣賞藝文表演,自己也擁有特殊的文化觀點。
後來日本知名文藝雜誌《ダ・ヴィンチ》(達文西)製作了「想成為可愛的文化系女子!」特集,並提出以下20個特
徵:

1.喜歡閱讀
2.喜歡看電影和看美術展
3.喜歡寫寫文章、畫畫或創作
4.會寫日記(改成偶爾寫寫Blog就成啦)
5.喜歡獨處
6.覺得沒有朋友也沒關係
7.不想生小孩
8.喜歡散步
9.不擅長戶外活動和運動
10.有戴眼鏡
11.對流行事物沒興趣(喜歡老東西)
12.比起長生不老更希望早點死

13.曾經想尋死
14.有妄想癖好
15.曾經在不知名的車站下車過
16.喜歡聰明的男生
17.討厭好萊塢
18.四季中不喜歡夏天(因為喜歡海就一定得喜歡夏天啊)
19.曾經和年長10歲以上的男性交往(改成被小10歲的男生告白過行嗎?)
20.幾乎不穿膚色絲襪



 

 

 

巫婆姊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巫婆姊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很久沒PO文了,倒不是和大家一樣開始玩FB或有了smart phone(我兩者皆無),反而是慢慢的減少了上網的時間,到底在忙什麼也說不上來,前些時候換了房間,丟了好幾大箱的書和相片(可是房間依然全部是書),整個人彷彿空了,開始習慣不開電腦,翻翻書、打打毛線,日子過的閑散罷了。

3月份參加了台南社大的毛線玩偶編織班,學到了很多有用的技巧,學期末要交作業了,於是到了321巷拍照。本來想到犀牛妹妹的聚作瞧瞧,順便看看我的毛偶在這裡過的如何,可惜那天聚作沒開門,無緣。倒是天氣大好,拍了幾張巫婆很喜歡的照片。



 

有時候會想就這麼下去好嗎?可是我本來就是那種不熱愛生命的人,叫我做出多熱血的事也是沒辦法的,最好的証明是我又開始走下村上春樹的井裡了,想想還真有點糟糕呢!

 

在理查‧葉慈的《十一種孤獨》的封底有兩段話我很喜歡。

 

「如果我的作品有什麼主題,我想只有簡單的一個:人都是孤獨的,沒有人逃脫的了,這就是他們的悲劇所在。」

 

「孤獨是  當我們有機會得到他人的了解時,那個瞬間一閃而逝。」

既然孤獨是人類的宿命,那就這樣吧,看看書、打打毛線、散散步、曬曬太陽,大概我能做的事就這麼多了吧。畢竟要把我房裡的書看完基本上還是蠻花時間的,因為這裡只有一半

 

‧犀牛妹妹聚作的FB  https://www.facebook.com/tainan33   是33號喔

 

巫婆姊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與維珍相識是在網路上,這對巫婆這種連MSN都要走入歷史卻不曾用過的非網路社交上癮者實在是奇緣。如果沒記錯當初應該是因為寫了關於《江戶町》這套書的文章而與維珍結緣,到現在也快六年了!平時不連絡的我們偶而有接觸也都是因為書,也許是他看到我的讀書心得後來個留言,或是我看到他新編的書去個媚兒(因為巫婆沒有非死不可)。去年要出門旅行前剛好看完維珍編的《情書的技術》,維珍來了留言,於是巫婆寫了聖誕卡從日本寄回來給他當紀念,可愛的維珍回寄了名信片與一本書給巫婆,名信片是巫婆喜歡的松浦彌太郎的(超開心),而書呢?是維珍介紹的《我們的幸福時光》作者的另一本書《熔爐》。

其實維珍介紹的《我們的幸福時光》我一直記在心上,書一出來就看了,可是感受卻複雜的沉澱許久都無法清楚表達。這本書的作者是韓國人,老實說我對於連上帝都快變成韓國人的這個國家不是太有好感,但是對於維珍的推薦還是有幾分信心,書的質感好的出乎我的意外,因為翻譯的十分順暢,在閱讀的時候常常忘了是韓國作者,不過這本書想探討的問題十分複雜,我覺得作者還是有煽情的成分在,這點讓我有小小的「韓劇感」。

《我們的幸福時光》主要探討死刑。主角是一位自殺三次未遂的富家千金女與一位自小身世悲涼的死刑犯。在兩個同樣憤世嫉俗的靈魂相遇後,彼此漸漸有了改變,最後死刑犯還是死了,女主角則像是代替他活下去似的,繼續從事輔導死刑犯的工作。

 

死刑說來似乎是正義的化身,但從另一方面說它仍舊是剝奪他人生命的行為-依然是殺人,只不過是在所謂法律的保護傘之下變得合理化了。這並不是說我贊成廢除死刑,關於生死的問題一向都很兩難,尤其是死刑與自殺更是如此。不管任何宗教只要碰觸到「剝奪生命」都幾乎是反對的,自殺會下地獄永世不得超生,墮胎會有嬰靈糾纏等等,而死刑的灰色地帶就在於死刑犯先剝奪了他人的生命,所以該以生命償還,但人類如何執行神的權利?所以警察、法官、律師、劊子手即使法律的保護下殺人依然會有罪惡感。

《我們的幸福時光》書中有一段是被害者的母親因為接觸宗教,想要依照上帝的話語去寬恕殺了她女兒的主角而去探監,但當她真的與兇手面對面時她卻無法說出:「我原諒你!」我覺得想要去寬恕他人是「神性」,而無法原諒他人是「人性」,這兩種矛盾的情感是人的本性,不管「神性」或「人性」都是人類獨有,畢竟眾神與上帝也是我們發明的(絕對不是只屬於韓國人喔)。

人類的矛盾情感是我們能生存至今的最大武器,互助合作讓人類進步繁榮,仇恨殺戮讓人類維持平衡,所以人類應該是直到滅亡的一刻都擺脫不了這兩難的局面吧。死刑的存廢與否很難因為一本小說的出現就驟下定論,我個人覺得作者用了點伎倆讓她的觀點獲得較多支持,那就是這位死刑犯其實是冤枉的,而且他在死前深深悔改了(這就是巫婆覺得韓劇化的橋段)。如果今天主角是挪威的殺人魔,作者還能堅持她的觀點嗎?也許我們早已文明的不該用「一命抵一命」的思考邏輯來生活,但每當我看到每天層出不窮的殺人事件時,我還是會猶豫廢除死刑的「正確性」。

在這世上的每個人都在追求幸福,而幸福的定義如何就如同我們生命一樣複雜沒有標準,對於這些沒有答案的問題,我只能相信身為人類,我們會找出更好的答案,一起為幸福的人生努力。

 

 《我們的幸福時光》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571415

巫婆姊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的aNobii500本完讀的作品是京極夏彥的《冥談》。京極夏彥對巫婆來說是個無法親近的作者,因為他的書我實在看不下去,不過最近出版的《幽談》與《冥談》倒是讀的有滋有味。不知道為什麼,這兩本書給我一種很懷念的感覺。前年去日本東北的時候,有兩個地方是我覺得一定得去的,一個是恐山,另一個是遠野。想去遠野是因為一本無緣拜讀的書《遠野物語》。

《遠野物語》是柳田國男將遠野當地許多民間傳說整理編撰成書,用比喻的話可說是日本版的聊齋誌異,不過我一直沒機會讀到譯本,不知道實際是怎樣風格的書。《冥談》裡有一篇就叫「出自『遠野物語』」,看的時候腦海裡浮現的是在遠野時買到的森山大道名為《遠野物語》的攝影冊子。森山大道那充滿粗黑粒子的攝影風格猛然一想總覺得與遠野那充滿綠意的鄉村風景很不搭嘎,但看了照片卻有了某種理解,民間傳說並不等於童話故事,不一定有著美麗的結局,或者該說其實只要牽扯到人的故事,滲入了人的情感與慾望,多半都不是會是甜美的吧。

 



上個休假日被巫婆媽帶去觀音亭拜拜,接著又去天公廟改運,晚上還得到附近的宮廟收驚。為什麼?因為巫婆媽上個禮拜做了關於巫婆的惡夢,害她連著幾天都睡不好。我不知到巫婆媽為什麼那麼緊張(她今年已經夢到兩次了,以前從來沒有如此過),但想起她做惡夢的前一天她跟我聊起有個認識的女孩得了癌症,年紀比巫婆小呢之類的,我跟她說,我啊不留遺書,如果走了就走了,我沒想過要留戀什麼,以前還擔心我的書呢!現在也想開了,通通捐出去就好了,其他的東西一把火燒了也就了了。不知道是不是這樣的話讓巫婆媽擔心所以做了惡夢。

《冥談》裡有一篇故事便是這樣的,母親為了知道兒子為什麼自殺所以去了個據說可以聽到過世親人遺言的地方,但是那真實的話語卻將生者帶進生不如死的煉獄裡。我想很多話是不該如實的說出自己的真正想法,縱使覺得虛假,也許那才是正確的作法,這就是人生。

PS《冥談》的故事是收驚後看到的,冥冥之中有些巧合是很奇妙的。

   

巫婆姊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而且接下來她應該還是沒時間更新部落格吧?因為巫婆姊姊終於又決定年底聖誕假期要和櫻花珍和仙人掌妹妹去京都玩,所以現在正著迷於繪製地圖,而且還派給自己一個超級無聊的任務-在出發前打完一件披肩,因為根據去年的經驗-京都好冷喔!

 

於是趁著休假巫婆姊姊帶我到北港的朝天宮去拜拜,祈求可以有人趕快帶我回家,這樣她才有動力編織新的毛偶,沒辦法,那傢伙的日子太空虛了點,哈。在好久沒拜訪的北港發現了奇特的建築,走進一看原來是以前的自來水廠,這樣的建築還蠻漂亮的,希望它早點修復好就可以進去參觀啦。





 

巫婆姊姊有帶我很虔誠的拜了朝天宮裡的眾家神明,因為很虔誠所以沒時間搞笑拍照,最後就只能在暮色深沉的廟門前留下到此一遊的證據,過幾天我就要出發去拾寶了,不知道什麼樣的人會帶我回家呢?

 



關於拾寶http://www.facebook.com/pages/%E6%8B%BE%E5%AF%B6%E6%89%8B%E4%BD%9C/193742897317796

http://tw.myblog.yahoo.com/jw!LzZS_9qLERm9tg9Or14Yi0MImDAU/article?mid=2841 

 

巫婆姊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去年開始我的毛偶在犀牛妹妹的拾寶有了小小的位置,跟許多人結了緣。犀牛妹妹跟巫婆說我的毛偶買家從日本人到來自敘利亞的阿拉伯人都有,讓我除了驚訝外也想起了曾經一起旅行的漫慢,所以把翻出好久不見的《あみねこのいる生活》,又打了三隻編織貓。

 

 


 

 

今年打算再去一次京都,要一起出發的毛偶我私心想帶奈美去,不過毛茸茸的奈美有點給她不上鏡頭,所以我想:「maybe該帶新的漫慢出發?」不過離出發的日子還長,也許我可以創造出更多不一樣的漫慢,到時候再決定囉!

 




。睡成這樣真夠最近常常做惡夢的巫婆羨慕了


巫婆姊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已經好一陣子都提不勁來做些自己感興趣的事了,原因是工作很忙,不過正確的說法是:工作讓我忙得很空虛,所以反而提不起精神做事。工作的生涯越久就更感覺所謂「認真的人最美麗」、「說得漂亮不如做得漂亮」這些台詞都是鬼話,在我工作的職場裡會拍馬屁才是紅人,只要說得漂亮就一切好談,這種戲碼看多了也膩,但是又沒法說離開就離開,這種不乾脆的感覺真的跟吹南風的天氣沒兩樣,真的教人振作不起來。

說是這麼說啦,巫婆也不想被這些「小人」影響太久,雖說提不起勁,還是趁休假時把手邊try了好幾天的熊寶寶完成。

 

 

我老是看不慣做事很馬虎或者不動腦筋的人,有時候不是很了解我的人都會覺得好笑:「妳自己還不是隨便做做!」嗯~~會說這種話的人要是看到我做毛偶的「龜毛」大概會很surprise吧?不包括編織的時間,光是把所有配件縫起來就可以花掉整整一天,她的頭和脖子起碼分家了四次,手腳加起來大概拆了十次以上…這隻花花熊是嘗試,因為我沒用過段染的毛線來做毛偶,我自己覺得結果不盡滿意,但是我盡力了。

 

就這麼慢慢的看著花花熊成型,心裡忽然有些明白自己為什麼看膩了每天在公司上演的戲碼。我覺得自己看不到那些人的靈魂,沒有喜歡的事、沒有討厭的事、沒有想堅持的事、沒有該做的事、沒有不該做的事,只有老闆喜歡的事、能偷懶的事、能推卸責任的事、能邀功的事,那些人像變形蟲,只趨近於對自己有利的方向。趨吉避凶是人的天性,但如果沒有一點「靈魂」在其中,那些人在我的眼中便慢慢變得像蛆一般,走也走不遠,只能在同一具腐屍上爭奪有限的資源而面目變得越來越醜陋。

 

 

我其實並不覺得自己做的事有什麼多大的用處,只會看書、聽音樂、做毛偶能對這世界有什麼貢獻?我想應該一點也沒有吧?(B型人應該會優先考慮有沒有興趣,實不實用這回事可能不存在考慮的選項裡),可是既然已經來到這個世界了,起碼該活得更有趣一點吧?沒有堅持、沒有夢想、沒有叛逆、沒有瘋狂,實在有些太無聊了吧?

 

 

但搞不好說到底最無聊的是我,一整天只做了缝毛偶和出門去吹海風兩件事,也的確太懶散了點。

 


巫婆姊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開始我們的確還是迷了路,車子開著開著進了中山大學,繞過西子灣,往上進了宿舍區,然後又從後門出來,這一段路,我曾經短暫的熟悉過,在很久很久以前。

 


 

不知道為什麼看來一臉溫良恭儉讓模樣的巫婆好像做過很多人覺得很奇怪的事情。例如搭便車、例如請長假、例如不工作…,這些現在看來平常的事,我在二十年前全做過(櫻花珍一定會說:「你到底在驕傲什麼?」所以我還要加一條穿超短迷你裙和熱褲去上班,還要附加說明我其實也沒有真的很老)。

那麼我跟中山大學的緣分是什麼呢?也是奇怪的事之一,有一年巫婆和同學到中山大學的男生宿舍住了一個禮拜。要講前因後果實在很麻煩,反正巫婆在那裡住了一個禮拜,跟著朋友四處閒晃。我從來都有這種運氣,別人是在談戀愛或搞曖昧,但我天生是絕緣體,是大家眼中要照顧的小妹妹,所以可以跟著出去吃香的喝辣的。

 


 

我對戀愛這檔事其實很晚熟,原因之一是嫌麻煩,原因之二是覺得自己的條件很差。嫌麻煩其來有自,唸書時代聽太多朋友的戀愛史,在街上吵架然後飛奔又和好的戲碼也不是沒看過,不斷根據男友的反應來猜測他還愛不愛我的事聽到耳朵要長繭,大家都說戀愛就是這樣,我卻無法理解,因為我很任性,凡事都要說請楚講明白。原因之二是覺得自己的條件很差,簡單說就是不漂亮。因為不漂亮所以即使有男孩子對我好,我也不覺得他是想認識我才這麼做。不過我也沒有因此自怨自憐啦,我是那種可以和男生「和平相處」的類型,沒有硬要當哥兒們,也不會是紅粉知己。我是安靜的臨演-我一直這認為。


 

不過我後來工作上的朋友卻不以為然,她說:「你覺得一個男生在聯誼後五年打電話給你拜年是吃飽沒事嗎?」又說:「你覺得一個男生願意筆友從大三寫到當兵是吃飽沒事嗎?而且你還不只一個,這些傢伙真的這麼閒嗎?」還說:「妳忘記名字的高中學長可以在畢業十幾年後,路上巧遇還喊得出妳名字,你以為他記憶力超佳嗎?」所以我朋友的結論是-你這個天然呆的笨女人!

 


 

雖然我平時是別人的犀利朋友,但碰上別人對我犀利的時候,我也是無力招架。只有不服氣的說:「講的跟真的一樣,那他們為什麼不明說?」因為-根據我朋友的解釋是男生會怕我。我跟男生相處太自然,所以他們會認為我沒意願,也不認為抓得住我,所以放棄的放棄,消失的消失。我其實不太相信這個論點,不過我的戀愛運超級不良,幾乎每個男孩子都問過:「妳在想什麼?」這種沒頭沒腦的問題,我想的可多的咧,有必要一一報告嗎?

 


 

唉,大年初一竟然開始回憶往事,真的是老了,又不是川本三郎,寫的出《我愛過的那個時代:當時,我們以為可以改變世界》那樣悲傷又美好的小說,只能就此打住,反正我已經跟老媽說過了;「到了某個年紀還不結婚的都有問題,只是有人承認,有人不敢面對現實罷了。」我的問題在我的天然呆和わがまま(任性),江山易改本性難移,我也不想太勉強自己啦。

 


我愛過的那個時代:當時,我們以為可以改變世界

                

那個一點也不溫柔的六年代,究竟,我們相信的是什麼?

我確實因為川本三郎,而對村上春樹和他的作品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賴明珠
 Suntory學藝賞×讀賣文學賞×桑原武夫學藝賞×每日出版文化賞受賞作家
  「東京學」第一人川本三郎渾身之力作 

    一本考驗時代價值觀的青春回憶錄

 

 

我也曾經想過世界是可以改變的啊

 

 

 

 

 

巫婆姊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記得剛看完《找到你的工作好感覺:松浦彌太郎的舒服工作術》的時候也介紹給同事們分享,有一位同事看完後跟我說:「雖然在家看完的時候很受鼓舞,可是今天一到辦公室就被打回原形!」這樣的feedback對我來說有點新鮮,因為我沒有把這本書當成勵志書。我總認為失敗與成功都無法複製,因為每個人的個性不同,同樣的方法鐵定有不一樣的下場,所以這個世界才會這麼複雜!當然他人的失敗與成功可以成為借鏡,但是最終還是取決於你如何解讀。
這位短暫被松浦彌太郎鼓舞的同事是位能力很強的人,我認為她是聰明又有好能力的人,所以對她如此直接的反應有些驚訝,但是慢慢相處下來,雖然還是不太熟悉的同事,但我敢大膽猜測也許這位可愛的同事的反應來自於「不願長大」的魔咒。
能力好的人多半對自己是不妥協的,是驕傲的,松浦彌太郎如此,我同事也如此。對自己要求沒有模糊地帶的人,對他人也很難寬容,松浦彌太郎如此,我同事也如此。但是我覺得松浦彌太郎厲害的地方在於他的意志力堅強,對於自己想做的事義無反顧而且願意付出代價;更厲害的地方在於他也能妥協,知道人總要變老,總要負擔責任,總會變得圓融,更更厲害的地方是他依然堅持理想,不忘好奇心。
我以前總認為不再任性是件很可悲的事,年紀大了一定變得現實。果真如此?來到這個年紀的我也只能像其他「老人」一樣狡猾的不給答覆。畢竟人生道路上坎坎坷坷、傷痕累累,年輕時可以說:「這才是青春!」年紀大了還如此德行我只能說:「這就叫愚蠢!」;「現實」換種說法就是「實際」,知道可以不摔跤的方法卻還故意跌倒的人真的就青春無敵還是害怕長大?年輕時耍任性是個美麗的錯誤,有年紀了還耍任性只能讓人覺得可憐。
我不喜歡長大,可是沒辦法像班傑明一樣越活越回去,所以我只能接受事實變成大人,可是我希望變成看得見帽子也看得見大象的大人。我不知道方法,但我想誠實面對自己會是個方法。拋下自己的驕傲、堅持、害怕,仔仔細細的和自己對話。我很喜歡《找到你的工作好感覺:松浦彌太郎的舒服工作術》裡的這段話:「如果不為所動,就會迷失方向,所以才要覺得不安,要勇敢地停下腳步,回歸自己的理念。工作或許有需要妥協的情況,但理念是絕對不能妥協的。」可是在喜歡這句話之後我做的事是去思索:什麼是我無法妥協的理念?雖然是老人的現實,但我希望漸增的年紀是自己的資產而非負債,把劣勢變成優勢(用正道)是長大的好處,我想這是我目前的收穫-我誠實面對自己的結果。

 

 

找到你的工作好感覺:松浦彌太郎的舒服工作術

 

《最糟也最棒的書店》 

 

巫婆姊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常常疑惑每個人觀看世界的「眼睛」是怎麼形成的,是因為家庭教育?生活環境?學校教育?社會歷練?或其實只是單純的個性甚至基因影響?雖然完全沒概念,但是我倒是真的很喜歡「逛」美術館。因為完全沒有美術細胞,所以只能走馬看花,但也因為沒有美術細胞,所以除了展覽品本身,能引起巫婆興趣的東西還不少,因此從第一年出國,在美國大都會博物館、MOMA那種單純看畫的經驗到現在加入了建築、歷史,甚至社區再造的概念,都讓我對於「美術館旅行」無法捨棄。

 

 

只是那種在國外驚喜且驚奇的旅行經驗好像很難在台灣發生,不過偶而也會有美麗的邂逅出現,雖然機率真的不大,但也是個美好的回憶。這個美麗而偶然的邂逅出現在新化,主角是歐威紀念館與楊逵文學館。

 


。志工婆婆跟我說這是全美戲院捐贈的椅子呢

 

 

老早就知道新化有個楊逵文學館,只是休假得當乖女兒的巫婆很多時候時間是無法自由運用的。而這回是恰巧出門閒晃時看到了小巧的楊逵文學館,也剛好還有時間,於是和巫婆媽與巫婆弟一起來個小小紀念館的小小旅行。

 

。好喜歡這簡短的文字 詩一般的美麗



讓我驚奇的是歐威紀念館。簡潔純白的建築上掛著大大的電影海報,二層樓的小展場卻意外的豐富。二樓都是與歐威相關介紹,他穿過的戲服、手稿、剪報等,雖然物品不多卻十分令我意外,畢竟在台灣是很少有這樣的「保存習慣」。一樓則有個小小的放映室,不斷的放映著歐威的電影,特別的是這裡的椅子可是全美戲院捐贈的,標準的超級古老的電影院座椅,現在可是找不到了呢!

 




 

歐威紀念館旁是楊逵文學館。對於臺灣文學超級不熟悉的巫婆沒讀過楊逵的作品(汗顏),但是對於小小文學館裡的設計倒是驚喜不已。文學館裡的館藏雖然不多,設計卻十分用心,館裡的義工媽媽也十分熱情,是個有趣的參觀經驗。

希望這兩個小而美的紀念館能永續經營,因為這是屬於台灣回憶裡一頁不該也不能消失的人文風景。

 

 

 

 



。文學館旁是美麗的新化街役場  有閒可以進去喝杯咖啡喔
 

 

 

 

巫婆姊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記得六歲以前住的村子,因為只有一條馬路,但不記得房子裡是什麼模樣,只是模糊記得廚房,因為我在這裏吃了生平第一頓蚱蜢大餐,印象中我坐在椅子上,巫婆媽背對著我在大鍋裡炸著蚱蜢。蚱蜢很好吃香香脆脆的,不過要記得把頭和腳拔下來,這兩個地方不好吃。

記得剛上小學時在寫功課的時候偷偷吃了半罐奶粉。媽媽沒有罵我,但現在想來很心酸,因為那時候家裡窮的要命,半罐奶粉不知道要多少錢,我想媽媽心情一定很複雜吧?奶粉那麼貴,應該把偷吃的我狠狠罵一頓,但是對於沒有零食吃的我可能覺得可憐而罵不下去吧。

我最喜愛史努比裡面的奈勒斯,因為我也有一件跟了我十幾年的安心毯。那件毛線毯子是巫婆媽自己打的,原本是用來背巫婆弟的背巾,後來變成我的「蓋蓋」。「蓋蓋」這個詞兒是無法用文字表示的,因為它的發音得是老爸的四川土話才對味。毯子最後被老媽丟掉了,是我上大學的時候。只是我沒實現老媽的期待從此忘了我的蓋蓋,反而因為想「複製」一件蓋蓋,開始我的毛編生涯。

這是我的童年記憶,平凡平淡,再日常不過。會突然想起這些塵封已久的往事當然是因為看了《把我埋在牆腳下》的緣故。

和我同樣年記的小沙夏是俄國人,跟阿嬤、阿公住在莫斯科。小沙夏的媽媽和男人跑了,把腦子裡長滿葡萄球菌,被阿嬤診斷出有笨蛋病的小沙夏丟給阿嬤照顧。

阿嬤很凶非常凶,每次罵起人來總是不留餘地,不給人喘息的空間,連阿公都受不了,每次阿嬤發飆阿公就往外跑,可是小沙夏無處可逃,只能靠腦袋瓜子裡天馬行空的幻想來躲藏。

一直以來對俄羅斯的印象是寒冷、陰鷙與凶猛的。「這個國家的人民都不笑的!」這是我小時候的印象。但是當我認識了紅場的美麗建築、看過芭雷舞者的優雅身影後,又不禁疑惑起來:「這真是個超級矛盾的國家啊!」其實這樣的矛盾也表現在《把我埋在牆腳下》這本書裡。作者用小孩子天真的口吻,略帶戲謔的敘述著阿嬤的瘋狂咒罵與阿公的無奈逃離、在療養院裡大孩子的暴凌與護士的不耐,但是輕鬆筆調背後哀傷是如此沉重與巨大,果然十分俄羅斯。

為什麼輕鬆筆調背後有如此巨大的悲傷?我覺得是因為故事裡的每個人都無法脫離「愛的桎梏」。阿嬤不愛小沙夏嗎?愛!而且是非常愛。如果不愛不會擔心他生病、不會擔心他不寫功課、不會擔心他得了「笨蛋病」。阿嬤不愛自己的女兒嗎?愛!當然愛。如果不愛不會生氣她嫁了不好的老公,生氣她不努力自己的前途,生氣她沒有看男人的眼光。阿嬤不愛自己的先生嗎?愛!而且沒有他會活不下去。如果不愛不會生氣他總是往外跑,不會埋怨他工作沒成就,不會怨恨他將自己送進精神病院。

正因為故事裡的人們雖然互相愛著,卻因為愛的太用力,那份愛成了一條綑綁彼此的鎖鏈,因此而把彼此拉進更無法逃離的地獄而悲哀。愛,一直是個複雜難解的動詞,我們得花一輩子的時間在施與受的兩端拔河。只能說小沙夏何其幸運,有個如此愛他的阿嬤;或者該說小沙夏何其不幸,有個如此愛他的阿嬤!

 

                                                本書簡介

 

 

別懷疑,他的童年就是這麼悲傷又好笑!

  斬不斷的祖孫情,渴望不到的母愛,他用幻想來填補童年的破洞

  小沙夏的爸爸跑了,媽媽跟了別的男人同居,留給他的只有凶巴巴的阿嬤,還有生不完的病,吃不完的藥,做不完的功課,玩不夠的遊戲。他玩得掉進水泥坑差點死掉,把討厭的醫生想像成一團團衛生紙丟進馬桶取樂,在療養院裡幻想帶領一支突擊隊把壞心的護士抓起來……

  母親的愛他盼不到,阿嬤的畸愛又教人難以承受──待過精神病院的阿嬤老是抱怨和咒罵家人,連愛裝傻的阿公都受不了精神折磨成天往外跑,媽媽也因而喪志不敢來帶走自己的孩子。沙夏活在阿嬤與媽媽之間的撫養爭奪戰中,活在想逃離現實生活、期待媽媽接他走的幸福遐想裡。

  阿嬤早就診斷出沙夏有「笨蛋」這個病症,說他的腦子已經被葡萄球菌給吃光光了,他這個小殘廢活不過十六歲……沙夏信以為真,只希望死了之後能把他埋葬在媽媽屋裡的牆腳下,因為那裡可以透過縫隙看到媽媽,不會像被埋在墳墓裡那麼可怕。

  幸福的童年個個相似,不幸的童年樣樣不同!

  小說背景在蘇聯時代後期的莫斯科,小學二年級的沙夏以童真的眼光看這個破碎的家庭,以傻氣的口吻講述自己的不尋常生活經歷,隔代教養的互動有趣感人之餘,流露出傷痛又純真的童年幻想。我們看到他那位蘇聯阿嬤在大時代洪流的殘酷沖刷下,變得多麼可怕又可憐,她對孩子的畸愛或許不單是性格使然,而是從當時的社會、家庭、婚姻、教育等問題泥淖中生長出來的。

  身兼電影導演的作者薩納耶夫在這部小說創作中,加入了電影敘事技巧,如蒙太奇剪接、夢境與幻覺的超現實畫面,讓小說文字充滿了視覺效果,鋪砌出豐富的閱讀想像層次,在筆觸上帶有黑色幽默的嘲諷風格,使人讀著憂傷的故事也能發笑,而這帶淚的笑往往引起我們更深的同情。

本書特色

  ◎這是什麼樣的童年!讓你在笑聲與傷感中讀到最後一頁!

  ◎俄國書市21世紀最大傳奇,口碑長銷至今逾50萬冊

  ◎俄國電影導演薩納耶夫的童年回憶小說,獲俄國勝利獎、俄國布克獎決選、《十月》雜誌最佳首作獎,改編成電影轟動全國

作者簡介

帕維爾.薩納耶夫 Pavel Sanaiev

  一九六九年生於莫斯科,俄國電影童星,家族中的外公、母親、繼父皆為著名演員或導演。一九九二年畢業於全俄國立電影學院編劇系,一九九六年在《十月》雜誌發表《把我埋在牆腳下》,二○○三年出版後成為暢銷書,長銷至今逾五十萬冊,二○一○年被改編為電影。大學畢業後曾做過電影翻譯工作,大量翻譯許多西方影片。二○○二年完成第一部電影劇本,走上日後的編劇導演生涯,至今導演過四部電影長片。

巫婆姊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今天的鹽田海水還沒蒸發完拍不出美麗的石頭鋪面,鹽田好像還是冬天來看比較美,雖然冬日的寒風真的超刺骨!

這些毛偶也許過些時候就要到犀牛妹妹的拾寶露臉了,巫婆又想留下一個陪我年底到日本玩,所以只好大陣仗帶大家出遊,想瞧瞧誰比較上相-這是我的小心機兼特權吧。

結論好像是人氣王小紅最上相,所以她也許會暫留巫婆身邊,雖然我真的比較私心偏愛小紫。

 





小紫和大粉


人氣王小紅最上相


巫婆姊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讀了一個又一個不美麗又悲傷、可怕又無奈的「故事」後,我了解每個「罪行」背後龐大而複雜的枝節:文化、歷史、社會、教育、家庭…,那不是一個人的因,所以這苦澀的果實要大家都嚐。閤上書的當下,我是慶幸的。我知道自己沒有比這些故事裡的主角更高貴、更理智、更聰明,我只是比他們幸運,不須接受考驗與試探。所以我想我該珍惜這份幸運,所有不曾犯下「罪行」的人都該為自己的幸運感恩,甚至該思考如何讓我們生活的世界變得更好。

我覺得這十一個一點也不美麗的故事也許是個好的起點,我想靜心看、用心思考的話,也許能在其中找到一點蛛絲馬跡,如果可以那樣就太好了。

 

巫婆姊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透過文字與故事去了解這個世界,對我來說就是魔法,而且是我自己擁有的,完全屬於自己的魔法-這是當我讀著《格林兄弟不唱搖籃曲》忽然有的領悟。

《格林兄弟不唱搖籃曲》是本很有趣的成長小說,透過魔法了解人的本質,是很很有趣的觀點。女主角伊莉莎白與她在紐約借物博物館裡一起工作的同伴,碰上了博物館有史以來的最大危機,而伊莉莎白以為不存在的魔法是毒藥(引來危機的原由),也是解藥(最後還是用魔法解決)。但是魔法怎麼運用全取決於你怎麼記憶故事,而怎麼記憶故事其實取決於自己的個性、興趣,甚至是童年的回憶。藉由這樣的過程,我們終於了解自己與他人的不同,從而確立了自己的存在,這真的是件很有趣的事,難怪恩田陸說:「科幻小說是在開始面對世界的青春期,用來思考自己與世界的絕佳敲門磚,也是永遠的青春小說。」在這層意義上,奇幻小說與科幻小說的價值應該是相同的吧。

 

 

PS雖然不再青春年少,但偶爾看看這樣的小說也挺有趣。讓我想到小時候一直對於《白雪公主》這個故事有疑問,那就是:為什麼白雪公主這麼笨、這麼不聽話,大家還是喜歡她呢?我不能理解為什麼她會一直被巫婆騙,最後還吃下了毒蘋果,簡直是笨蛋一個。但是問了很多人有沒有對這個故事產生過疑問,答案居然還是讓我無法理解的-「沒有!」,沒有人對白雪公主的不聽話感到疑惑,沒有人對於她因為自己的愚蠢而掛掉,卻還是讓小矮人傷心這件事感到不解,難道是因為大家看的都是迪士尼的卡通版本嗎?不解啊!

 

巫婆姊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不過如果《別相信任何人》只是單純在敘述失憶這件事的話可能就不那麼引人入勝了,S. J Watson巧妙的藉由失憶提出了一個很難的、關於愛情的功課:「偏執而寂寞的愛還是愛嗎?」

克莉絲汀會在日記的第一頁寫上:「別相信班恩。」是因為她藉由日記的提醒發現她的先生班恩在塑造她的記憶。每天睜開眼睛面對的除了陌生的自己外還有陌生的丈夫,本來該是最能依靠的人卻依然在失去記憶的自己身上引發了不信任的情緒,該相信自己的直覺還是相信那個已經被自己遺忘的自己所選擇的終生伴侶?愛情所需要的安全感到底從何而來?人類的大腦真是令人好奇。

隨著謊言逐漸被揭發,克莉絲汀即將發現自己失憶背後最不堪而可怕的故事-自己的失憶是不倫的代價。她愛的班恩在她失憶的那些年裡離開了她,但他以為那對她來說才是有益的(可是對巫婆來說那是逃避,面對失憶的妻子的確痛苦難熬,但若不是兩人一同努力走出困境,這樣的愛好寂寞);愛她的班恩捨棄了自己的一切,執著的想將她留在身邊-即使代價是她永遠想不起自己-這樣的愛偏執而空虛,因為他能擁有的只是一具軀殼。說到底,沒有記憶的愛情究竟是什麼?即使最後克莉絲汀最後回到她愛的班恩身邊,但是如果明天以及其後的每一個明天她都不記得班恩,這樣的她還是愛著班恩的嗎?班恩不會再次捨棄她嗎?

還好S. J Watson沒有這麼殘酷,她留給我們一個有希望而溫暖的未來,畢竟我們該做的是彌補曾經所犯的過錯,努力成為一個更好的人,這樣人生才有往前邁進的動力與意義,不管我們碰到的課題是愛情、親情、友情,我想道理應該是一樣的吧!

 

感謝寂寞出版社提供試讀機會

本書簡介

每一天醒來,克莉絲汀都身處一個陌生的房間,身旁躺著一個不認識的男人。

 當她面對鏡子,只看見一張陌生的臉,比她所知的自己老了20歲。接著,男人會耐心說明:我是妳丈夫班恩,妳今年47歲,20年前遭遇嚴重車禍,從此記憶受損。

  每一天醒來,克莉絲汀就像懵懂的孩子,關於她世界裡的一切,全仰賴班恩告知。不過每一天,她也會接到陌生的奈 許 醫師來電,要她到衣櫥後方找出日記。原來,克莉絲汀在睡前會寫下今天的事作為「備忘錄」,提醒明天失憶的自己。

  就這樣,克莉絲汀藉著日記的累積,一天天重建了自己的歷史,但其中細節漸漸和班恩、奈 許 醫師的說法產生矛盾。究竟哪一個版本可以信任?

  今天醒來,她翻開日記,第一頁只寫著:別相信班恩。」

 

 

作者簡介

S. J. 華森 S. J Watson

生於英國中部,居於倫敦。於伯明罕大學物理學系畢業後,曾任職於倫敦數所醫院的聽力醫學部門,並擔任英國國民保健服務計劃部門副主任。華森正式成為作家之前,經常利用下班後的時間創作,2009年申請參加英國著名老牌出版社費伯(Faber & Faber)舉辦的寫作培訓班,獲選為第一屆學員,其間被文學經紀人發掘,立即簽訂了兩本書的合約。處女作《別相信任何人》即為他在寫作班所完成的作品,出版後聲勢一鳴驚人,成為文壇深受矚目的新作家,英國週日泰唔士報更直指「明天醒來,請記得 S. J. 華森這個名字」。

《別相信任何人》不僅獲得英美各大書店選書推薦,更售出37國版權,由名導雷利.史考特製作公司所籌拍的電影也密切進行中。華森目前正在撰寫第二本小說《九條命》(Nine Lives,暫譯)。www.sjwatson-books.com/

 

 

 

巫婆姊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在會津若松就遇到這樣一群爺爺啦,因為一直記得爺爺們七嘴八舌的樣子,而忘了到底為什麼要去會津若松呢!話說到會津若松的那天下著小雨,因為每次和櫻花珍出門都會有這麼一、兩天,不知道誰是雨女,也就不能埋怨啦,只是一下車還是會發呆,因為得思考接下來的行動策略。

 

 

就在車站裡我們遇到一大群要出去玩的爺爺奶奶,因為他們穿著一樣的防雨外套看起來挺不錯,我就在他們後頭鬼鬼祟祟的想拍照,沒想到被爺爺們發現了(大概是我拿著很專業相機可是看起來一點都不專業,所以反而引人注意?),爺爺們開始和我們聊天。依照慣例,不久之後會變成爺爺團-巫婆;奶奶團-櫻花珍,屢試不爽。因為是閒聊所以炒熱氣氛是首要目標,反正我也聽不是很懂,就認真選聽得懂的部份附和就好了,也因為是圍著會津若松的吉祥物「赤牛」展開談話,所以也可以猜出爺爺們的意思,只是說著說著,爺爺們開始說起「愛」這個字,還比了心的形狀,這可難倒我了,完全沒線索,只能猜出與這裡的景點有關。

 

 

終於我們的觀光巴士來了,跟爺爺奶奶說完再見,上了車我忍不住跟櫻花珍說:「那個爺爺一直跟我說『愛』耶!」櫻花珍的反應是立即的:「ㄟˊ,直江兼續!」巫婆:「???」櫻花珍:「直江兼續以前在這裡住過咩。唉呀,妳怎麼沒跟我說咧!」原來如此,真是對不起爺爺們了,巫婆不喜歡歷史,也不看時代劇,最重要的是我們跑來會津若松並沒想到要看那麼熱門的景點,我們想看的是散步地圖裡很小很小只有幾行介紹的-榮螺堂。

 

 

只是特地來也不可能只看一個榮螺堂嘛,所以我們的第一站是七日町的車站咖啡店。一開始研究東北的旅行資料時很訝異於這裡的咖啡店之多與年代之久遠。等到真正踏上這塊土地,與這裡的人接觸後,才發現東北人的豁達大度,以及對新奇未知事物的好奇心與接受度都與我們曾經拜訪的其他地區不同,有種拓荒者的冒險與浪漫的情懷,但又有著某種冷靜自持的節制,所以原本是異質的東西卻在這裡生根,成了日常生活風景的一部份。

 

 

七日町的café就是這樣的地方,這個車站已成無人車站了,但1934年開始的café還是繼續營業著。屋內有色澤厚重沉穩的木頭桌椅,美麗的日式雜貨,日式小點心,還有空氣裡濃濃的咖啡香,這些東西在這個小小的空間裡並列卻一點都不顯突兀。我們點了咖啡加蛋糕的套餐,咖啡非常好喝,蛋糕綿密札實帶著淡淡柑橘香,讓我心情愉快起來,雖然外面還下著雨…

 

 

原本還想這樣的地方多半是觀光客才會來的吧?沒想到完全猜錯,停留的一個小時裡只有巫婆和櫻花珍是道地觀光客。我們到得早,一開始店裡只有我們,但隨後進來的居然是當地的爺爺奶奶,聽他們的談話似乎常在這裡聚會,喝個咖啡,買點伴手禮,待會再一起去走走,好個日常卻又歐夏蕾的生活享受啊。

 


 

我真羨慕擁有這個已經七十幾年的café的東北人啊!

 


 

巫婆姊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感謝時報曼瑄主編提供試讀的機會。

 

總覺得人類好像對於交通工具懷有莫名的好感與幻想。所以有電影《航站情緣》,有電視節目《戀愛巴士》,是因為這樣的物體能帶離我們遠離日常生活,邁向未知的將來,所以讓我們對它傾注了羅曼蒂克情懷嗎?那如果是每天都要搭的電車呢?即將前往的目的地是熟悉的生活場所,每天每天持續的是相同的風景…如此我們也會對這樣的「時間」投注羅曼蒂克情懷嗎?我沒有搭電車通勤的經驗,搭便車的經驗倒是一籮筐。

 

 

 


 

學生時期就常搭便車了,從沒多想什麼,倒是工作以後偶然和同事聊起,大家全說我真是個怪咖,因為「有點常識的人就不會這麼做,我們又不是外國人」-這是典型的結論。但是我要先聲明,我的搭便車守則是「不麻煩別人,不讓自己危險」,這和新聞報導那種「不花錢環島」的人絕對不同,而且我認為那種人最可恥了。明明自己生活無虞,為什麼要去佔別人這種便宜?搭便車理所當然,拗小吃店請客理直氣壯,對我來說簡直不可思議,至少在我的價值觀裡這樣的行為比乞討還不如。

 


 

為什麼開始搭便車?解釋起來很麻煩,不過對我來說不是太奇怪的事,畢竟我不怕生,連搭車回家都可以鄰座的人聊開,從台北到台南。我不知道曾經和我一起搭過便車的朋友對這樣的回憶有什麼感想,對我來說那些陌生的善意曾在某個難以說明的時間點小小推了我一把,讓我有力氣繼續往前走,就像《阪急電車》裡的翔子,破壞男友婚禮那天,在回程的電車上,陌生婆婆的一句話,竟成了開始新生活的契機。

 



 

最後一次搭便車是在台東,結束一場毫無計畫的環島之旅的最後時刻。那時已經出社會幾年了,工作總不上不下,戀情來來去去,說好聽點是:「我還年輕,心情還不定。」其實自己最清楚,我還是不能避免要變成那個看不到帽子裡的大象的大人了。朋友也該是面臨某種關卡吧?但我們兩個是「心機女」,不想說破的終究沒說(反正就是工作與戀情的進度之爭啦),只是逞強的說:「去宜蘭走走吧。」到了宜蘭住在以前同學家的兩個人彷彿要比賽誰瀟灑似的,說了:「要去花蓮嗎?」而花蓮朋友熱情招待的結果是:「去綠島吧!」

 




 

 

已經忘了那時候朋友怎麼可以一直請假,而我之所以可以如此為所欲為是因為我的前主管拿我沒輒,只要每天起床後打通電話回公司說句:「我可能還要請兩天…」這種沒頭沒尾的話就可以了。那時候的綠島還沒高度開發(不小心洩漏年紀),我們搭的是那種八人座的小飛機(朋友熱心訂票的結果),只去無回,所以回程搭船。老實說當年的行程隨性的不得了,所以在綠島搭上船的兩個人對於下船後如何兵分兩路完全毫無頭緒。

   


 

那天是朋友的deadline了,他得搭飛機趕回台北,而我只能坐火車回台南。台東對我來說陌生極了,只是我神經向來大條,心裡想著下了船再說。那天下著細雨,我站在船邊看著浪,朋友早躲到船艙裡。那時身旁有兩個男孩,不知道為什麼就聊了起來,直到快下船了,男孩們說:「那你們接下來怎麼辦?」我說不曉得反正下船再問人好了。男孩們皺了眉說:「我們有車,要不要讓我們載你們去搭車?」我說會不會麻煩?他們倒是瀟灑:「ok啦反正得回市區。」

   


 

後來旁邊的阿伯驚訝的偷偷跟我說:「小姐,你很好運哪!這裡叫計程車到機場和車站要好幾百耶!」那兩個男孩其實真的很好心(他們也是在環島旅行中),因為他們也不知道機場怎麼走,還是很nice的先趕到機場讓朋友順利搭上飛機,接著又把我送到火車站。其實早超過「順便」的狀況了,而且他們一路擔心我都沒事先買票,不知道能不能有車搭。還好我真的是傻人有傻福,熱門的南迴線竟然給我買到坐票(這是後來和鄰座女生聊天獲得的知識,因為她說她是三天前排隊才買到有座位的票,對我在上車前十幾分鐘買到坐票無法置信)!

 


 

直到現在那兩個男生的擔心我都還印象深刻,覺得自己的魯莽給人家帶來了麻煩,也深深察覺到自己的任性讓很多人擔心,最重要的是那一天,在回程的火車上,心裡有些模模糊糊的體認到我終究得承認:「變成大人」是我逃避不了的責任,如何變成一個看得到帽子裡的大象的大人才是最高境界的叛逆!

 



 

雖然不像搭便車,但即使在每天都得通勤的固定路線上,應該還是有不同微小變化的風景吧?而這些來來去去、萍水相逢的乘客身上有什麼樣不同的故事,如果沒有機會大概一輩子也不會知道吧?如果把這樣的「時間」當成短暫的旅行,那麼是不是每天就可以有羅曼蒂克的期待?

 


 

有川浩轉型暢銷國民小說作家的作品《阪急電車》就讓我有在旅行的感覺。即使不出國,每天每天我們都參與了其他人的人生,不管是跑龍套還是演主角,每一個緣份都得來不易,都是一個奇蹟。雖然對巫婆扭曲的個性來說這本書有點太歡樂了,但還是忍不住想:「有機會的話,一定要來趟「阪急今津線之旅」啦!」

 

巫婆姊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