癡心推薦 就這麼生活吧-梨木香步的《家守綺譚》
愛上死神這職業--《死神的精確度》
伊坂是個很溫柔的作家,即使是絕望的死亡困境在他筆下依然輕盈。這本有著六段關於死亡故事的小說,是由一個冷漠的、無法接觸的、認真的、無法理解人類的死神串場,對於死神來說,人類的死亡是輕如鴻毛的,即使不由他判定,人類終究還是會老死、病死,所以當他到人類世界來出差時,最重要的其實是「聽音樂」-雖然死神千葉總是嘮嘮叨叨的說著他是個認真工作的男人,祂判定該死的人都是真的該死,但這傢伙常因為留連唱片行而差點趕不及見證死亡時刻,讓人不禁對他的話多少要打折扣的。
完整推薦請看
http://tw.myblog.yahoo.com/cat410mimi/article?mid=16667&prev=16684&next=16562&l=f&fid=6
癡心推薦伊坂幸太郎的《終末的愚者》
《女神記》:麻煩的愛情故事
《女神記》說的是愛情。我總覺得愛情是極其麻煩的東西。不過與其說是愛情麻煩,到不如說是人類麻煩吧!怕寂寞的人總需要愛情的滋潤,談了戀愛,如果時機成熟那就步入婚姻,接著愛情成了責任與義務;如果時機不對,可能得一個戀愛談過一個戀愛…無數個愛情故事可能不是那麼美麗,總之花心一輩子的結局可能是孤單老人一隻。這說的都是自己的選擇,如果所有的相遇相知乃至於生離死別都是被安排好的,那麼我們該如何看待自身的遭遇?愛情的價值?
完整推薦請看
http://tw.myblog.yahoo.com/cat410mimi/article?mid=16562&prev=16667&next=16551&l=f&fid=6
癡心推薦獅子蜜:參孫神話的新解讀
不同樣貌的家庭風景-《家日和》與《我家有個風火輪》
太乙真人說哪吒要被他愛的人傷害,愛他的人救贖,他才能成長。但現實裡我們總不斷與所愛的人彼此傷害,然後和好,再傷害,再和好,也許在這過程裡我們的確成長了,但進度緩慢的叫人抓狂,甚至永遠沒有結束的一天。因為愛所以在乎,因為在乎所以期待,小時候我總生氣無法接受大人以「我愛你」、「這是為你好」作為不願意傾聽與了解我的理由,也許在那個年紀就看了哪吒的話,真會崇拜起他有屠殺自己的能力,但現在早已理解父母也會偏心、也有盲點,也知道自己無法割捨離棄父母,所以只能羨慕與心痛哪吒-因為恨有多深愛就有多深啊。
完整推薦請看 

http://tw.myblog.yahoo.com/cat410mimi/article?mid=15760&prev=15807&next=15678&l=f&fid=6
癡心推薦《橫山家之味》:平淡、真實、無法挽回也無法留戀
為了工作,我們是『出賣』或『奉獻』靈魂?---《不毛地帶》試讀有感
從山崎豐子的《不毛地帶》到村上春樹的《發條鳥年代記》,可以從中發現不同世代的不同特質。首先《不毛地帶》其實是1978年的作品,三十多年前的日本處於經濟高度發展時期,Made in Japan正橫行世界,「充滿希望」我想應該是個不會太不相稱的形容詞吧?這與《發條鳥年代記》出版的1994年的社會氛圍大相逕庭,也因此兩位作家關注的部分截然不同,雖然不能比較,但看得出不同世代人們的不同性格。
對於山崎豐子的書迷來說,故事裡各式各樣的鬥爭攻防應該是迷人之處,我不是很愛這樣的故事,不過看到壹歧正從軍人身分轉進商場,進入一個比作戰更加需要權謀的世界時,我心裡浮現的是:「為了工作,我們是『出賣』或『奉獻』靈魂?」這樣的疑問。
完整推薦請看 
http://tw.myblog.yahoo.com/cat410mimi/article?mid=15807&prev=15823&next=15760&l=f&fid=6
癡心推薦療癒系的《炒魷魚株式會社之討債王子》
櫻庭一樹的《不適合少女的職業》
剛看完櫻庭一樹的《不適合少女的職業》,故事的澀味還停留在腦中,看到老師的瞬間,突然有種能順利變成大人好像也不是件壞事的想法冒出頭來。《不適合少女的職業》說的是兩個國中女生殺人的故事。這兩個女孩住在一個偏遠的海島上,個性南轅北轍,連好朋友都算不上的情況下,因為命運的作弄殺了人-—暑假一個,寒假再一個。因為殺了人所以這兩個國中女生很難有機會「順利」變成大人了,她們的生命在這時候轉錯了彎,從此不再有回頭的機會,因為人生是一條不回頭的河流,不管勵志書怎麼說,我們永遠只能順流而下。
完整推薦請看 
http://tw.myblog.yahoo.com/cat410mimi/article?mid=15678&prev=15760&next=15338&l=f&fid=6
癡心推薦《為青年設立的讀書俱樂部》--櫻庭一樹
重看《一次》
溫德斯是個溫暖、安靜但好奇心強烈的人,這些特質從他的照片、電影裡就可看出端倪。他的照片不管是景物或人物總給人一種「接下來呢?」那種有故事性的感覺。而反觀我自己的照片就可以發現巫婆是個索然無味的傢伙-我覺得自己的照片只呈現了景物卻毫無感情-我果然極度缺乏好奇心。
記得看過的《溫德斯論電影》裡溫德斯寫道:「天使(《慾望之翼》的主角們)無法感覺恐懼、忌妒、羨慕或憎恨,這些感覺在規避著天使。天使具有一種純粹的意識,比人類的思想更完全,更善於洞悉人心,但也更貧乏。」某種程度上,我和溫德斯設定的天使有相似的特質,但設定出此種天使特質的溫德斯主要目的卻是讓天使成為人類-這是我和溫德斯的分歧點,永遠是旁觀者的天使才是我真心期望的角色。
完整推薦請看
http://tw.myblog.yahoo.com/cat410mimi/article?mid=16181&prev=16212&l=f&fid=6
癡心推薦《乘著光影旅行》的故事
超長的《告白》:關於復仇與制裁
《告白》的主角悠子老師就是這種球員兼裁判的典型。在故事一開始她就以「雖然沒法成為熱血老師,但仍努力公平把學生當成平等的個體對待」這樣形象似乎耳目一新的好老師出場,但到最後一章,我的感覺不一樣了,並非說老師不能對學生「復仇」,但我的重點是:請不要「球員兼裁判」。「復仇」是站在相同的高度以牙還牙、以眼還眼,沒有誰會有正當理由或是誰擁有詮釋的權利。但「制裁」不同,制裁表示-我認為你錯了,而我有權利糾正你或要你付出代價-兩者的高度是不相同的。悠子老師以身為教師的優勢,設下計謀奪取了兩個孩子與其父母的生命,但她認為自己沒有錯,因為先犯錯的是孩子,她不過是懲罰他們,而代價是生命罷了。
完整推薦請看 
http://tw.myblog.yahoo.com/cat410mimi/article?mid=14754&prev=14787&next=14686&l=f&fid=6
癡心推薦《放學後》裡恣意橫生的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