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一次很難忘懷的旅行,到中央公園裡的爵士餐廳吃晚餐、到百老匯看歌劇魅影、一整天的格林威治、一整天的美國大都會、現代美術館,還到波士頓的哈佛大學參觀、還到了華爾騰湖看到梭羅住過的小屋子…。出發前巫婆看的資料幾乎都是博物館的歷史、藝術品的介紹等,當然能親眼看到席勒、克利、林布蘭、夏卡爾的畫,自然是興奮無比,但最讓巫婆驚異的其實是紐約的建築。

滿是超高摩天大樓的曼哈頓天際線極美(我們有去坐觀光船),從世貿雙子星大樓上的觀景台看紐約高樓的樓頂也覺得美,我曾經百思不得其解,為什麼覺得這座城市美呢?回台灣後忽然有所感觸,那是因為在回家的飛機逐漸降落時,巫婆看到的地景是隨意加蓋的鐵皮屋頂、各式顏色、高低不齊、造型各異的房子,像是一塊塊的補丁,與紐約比起來-我居住的城市很醜。

忽然理解紐約的美在那俐落的建築線條,連街上的人也是一身簡單俐落的裝扮,似乎也成了街景的一部份。我們的生活其實就是在建築間移動,而建築反映出的不只我們的審美觀,甚至它就是我們的美學計分板。一個美麗的城市絕對少不了美麗的建築,它是城市的靈魂,建築的生命是由生活在這個城市裡的居民所共同創造的,而生活其中的我們就是那個讓建築發光或蒙塵的最大力量。

常想把這樣的想法與朋友分享。城市是有機體、建築也是有機體,看建築其實無關懂不懂,只要用眼睛看、用身體感覺就是最棒的方法了。可是老是詞不達意,就像是閃亮亮妹妹說的:「你講的好深奧喔!」深感挫折的巫婆最近發現了兩本很棒的書:《東京建築散步》與《旅行建築風》,這兩本書所表達的意念就是巫婆喜歡建築旅行的原因。

作者矢部智子擅長從日常的角度觀察各式建築物,經由她的介紹每棟建築物不論古典現代都有了親切感,你可以輕鬆的走進世田谷文學館,在寬敞的沙發上看一下午的書;或是到神戶的海關大樓喝杯下午茶;她所介紹的建築都是安藤忠雄、黑川紀章、丹下健三、萊特等建築大師的作品,但作者的角度是很輕鬆日常的,其實建築就是房子,就是我們的生活空間,如果以這樣的角度去感受,一定更能體會大師設計的概念,也更能體會建築與我們生活的關係了吧!

很喜歡作者的一段話:探訪建築--這意味著透過不同的觀賞時機去體會光線的瞬息萬變;意味著去聆聽水流動的聲音;意味著在截然不同的場合去感受風。探訪建築真的沒那麼深奧,只要帶著舒適的心情,用感覺去體會就能有最棒的收穫了。

下面網址可以看 ppt http://addons.books.com.tw/G/001/ppt/1/0010381861_01.pps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巫婆姊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