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執著於某些類型(我不看蔣勳的詩與小說,散文跟藝術史才看),有很長一陣子蔣勳對我而言是位「厲害的參考書作者」,每次看到他描寫畫就覺得那畫讓我很想一窺究竟。有一年到紐約的MOMA,看到席勒的幾幅人像,高興的不得了,因為我經由蔣勳的介紹認識這個畫家,在看著畫的當時真的能感受席勒畫裡的那人體所表現出的恐懼、悲傷,曾經讀過的文字轉變無形的感受其實是很奇妙的。

 

 

直到《孤獨六講》我才有一點點感覺彷彿當年讀到惡情緒時的波動,太喜歡「孤獨沒有什麼不好。使孤獨變得不好,是因為你害怕孤獨。」這段文字,因為自己習慣的孤獨常被認為是不合群,看到這本書時,就彷彿年輕時讀到惡情緒後的安心,可以安心繼續死性不改的習慣孤獨(但要注意「保持甜美外表」以免被批評「就是那個怪脾氣難怪嫁不出去」)。

 

但是真正直到在09年的最後這個禮拜慢慢的看完《新編傳說》,我才有一種自己果然是有年紀了的感覺,但還好有個我不認識卻熟悉的人以文字跟我一同「變老」。

《新編傳說》不是新書,以前早看過了,書裡的傳說是蔣勳改寫過的,我對中國和印度的傳說與歷史向來不那麼熟悉,當年看時只覺得蔣勳的文字真美,而今重看(有四篇新的故事)感受卻是大不相同。體會最深刻的大概是《莎樂美、約翰與耶穌》、《有關納西斯與Echo》、《薩埵那太子與虎》三篇。

曾經被我的英文老師問過為什麼那麼喜歡買書?因為想「擁有」嗎?當時覺得不只是因為想擁有,但仔細想過又覺得應該真的只是為了「想擁有」吧!而「想擁有」這個念頭又是蔣勳說的「貪念」,即使我想擁有的是「書」,但這並不表示我比想擁有鑽石或法拉利的人「不貪心」。有了貪心就會執著,這是我的想法。

《莎樂美、約翰與耶穌》、《有關納西斯與Echo》、《薩埵那太子與虎》說的雖是不同的故事,但我讀到的是對無法得到之事的貪念與執著,然後我就會開始想哪樣比較快樂?盡情放縱自己的貪念與執著或是收斂放縱的心?以前的我可能不會思索這樣的問題吧,因為會一開始就認定「人生得意需盡歡」,但現在不再那麼篤定,極度燦爛華美之後隨之而來的頹圮蒼涼往往叫人更無法忍受。

擁有之後得到的是飽滿還是空虛?我不知道,但喜歡蔣勳在這本書裡的導讀裡的一段話:「傳說,是永遠不會說完的故事,在個人生命的不同階段,會有不同的領悟;在不同人的身上,也會發生不同的意義,不同的結果。」即使不是全然懂得傳說的隱喻,我也能安心,因為這是說不完的故事,等待我下一次的閱讀。

其實最最讓我感同身受的一句話是蔣勳寫的「…大概是中年的心情了吧,不是蒼涼,卻是蒼老了。」不過我比蔣勳老師小很多很多很多歲喔,所以絕對不是巫婆進入中年的心情寫照喔!就只是真的覺得能跟著某人一起變老是很幸福,能很自然的說出:「不是蒼涼,卻是蒼老了。」更幸福。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巫婆姊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