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不住教訓起鑽石妹:「不要老是假裝自己是『不是自己』的那種人,害怕寂寞的人不要想藉由環境的改變來改變自己……。」說到後來巫婆乾脆強迫鑽石妹藉一本蔣勳老師的新書「孤獨六講」回家啃。
其實巫婆知道自己很雞婆又霸道,鑽石妹的頻率可能和蔣勳老師不同波長,這本讓巫婆極其喜愛的書,對她來說也許難以下嚥,不過也許巫婆說中了鑽石妹的心事(或是我的氣勢讓她不得屈服),anyway她願意翻看看,這對巫婆來說小安慰,在某個時刻,我希望我喜歡的書能對某個我關心的人有些好的影響。
我從小就是個很習慣孤獨的小孩,當知道這世界有人害怕孤獨時,感覺是很「嚇克」的,花了好長的時間才搞清楚:大多數人害怕的是「寂寞」,他們甚至可能孤獨和寂寞都分不清楚的。不過習慣孤獨並不表示了解孤獨,看了這本書會很有感觸其實是因為巫婆發現這本書解答了某些藏在記憶深處的困惑。
在「語言孤獨」裡蔣勳老師說到第一次因為聽不懂的語言而感動,是他在法國留學時看到一位寧波老太太用寧波話和一位法國老太太聊天,奇怪的是法國老太太用的是法語,兩人卻絲毫沒有衝突、沒有誤會。因為這個畫面,蔣勳老師第一次思考到,共同的語言是誤會的開始。因為我們有共同的語言,就會覺得我們應該有共同的思想,如果對方不懂自己的心事,我們開始感到「孤獨」,而這就是巫婆的經驗。
巫婆曾經有個很要好的朋友,可是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巫婆覺得即使和以前一樣談著心事,卻也像是隔著一層紗,漸漸不明白朋友的心裡想著什麼。也許是巫婆認為她了解我,所以我不用多說什麼;也許是朋友認為巫婆不再了解她,所以她也不用多說什麼。所以我們使用的語言越來越精確,卻也越來越空洞,最後我和她失去了聯繫。現在想起來才恍然大悟,我們都太相信「語言」表達出來的東西,卻忘了用「心」去體會語言沒有表達出來的部分。
好久沒有能讓巫婆動腦筋的書了,這個禮拜大概都會猛啃這本令我心動的書了。很喜歡蔣勳老師在封面和封底的兩句話,一起分享。
「孤獨沒有什麼不好。使孤獨變得不好,是因為你害怕孤獨。」
「孤獨是生命圓滿的開始,沒有與自己獨處的經驗,不會懂得和別人相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