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如何這是本很好看的書,我尤其喜歡結局。小男孩大衛花了32章的時間想辦法從森林的冒險脫困(那就是一段面對自身恐懼,繼而努力克服的過程),但他漫長的人生卻只在最後一章就結束了。我想是因為他從冒險裡已經知道人生就是「充滿了大悲大痛和無窮喜樂、受苦與懊悔、勝利與滿足」,即使是無從預料的人生,但他已從冒險的經歷裡習得了智慧、寬恕、容忍,怎麼樣的人生就怎麼過吧!這就像我們自己不是嗎?在漫長的人生裡,我們不斷學習,也希望自己的生活的確「充滿了大悲大痛和無窮喜樂、受苦與懊悔、勝利與滿足」,並在最後時刻遺憾不再。
- Apr 19 Sat 2008 00:00
《失物之書》
- Apr 14 Mon 2008 00:00
打字課的惡夢
(A4)唯一規定:不准有打錯的地方。所以如果你手指很不爭氣的把最後一個
標點符號句點打成了逗點,那恭喜你 你的下場就是--這張重打吧!
巫婆記得當年要畢業回台南時,我的室友阿姨全部很傻眼的問說:「你的成績能畢
業?你們學校不是很嚴格?怎麼從來沒看過你在唸書?」什麼話!我可是每天
(幾乎啦)都在打字耶!當然巫婆修的216個學分不是只有打字,不過巫婆天資聰
穎,可以每一科都臨時抱佛腳,唯獨打字課例外,所以室友阿姨才只有巫婆每天都
在玩的印象,可是每天抱著打字機敲一點也不好玩啊!!!
光起針我就起了起碼五十次
為什麼會忽然出現打字課惡夢?因為編織課的新作業是「披肩」,用棒針。巫婆不
會棒針,所以這可是全新的體驗,編著編著我的打字課夢饜就上了身,因為初學不
是力道不均就是忘針,我又不會「倒退嚕」-因為還不熟悉棒針的針法,所以沒法
只拆到錯誤處,最簡單省事的辦法就是壯士斷腕-整個重打。所以我才說這是打字
課的惡夢重現啊!
還好經過兩個禮拜的「折磨」,巫婆已經小有進展,終於有了五分之一的進度,編
出來的部分也挺漂亮的,希望不久之後這件披肩就可以「安全誕生」!!
這應該是重打的第三次和第四次的紀念照
後記:早上寫完這篇遲來的周記後帶著「功課」去上班,因為今天犀牛妹妹也有上
班,可以再請她教巫婆一次「引返」,認真學完引返,巫婆的第一顆毛線也即將打
完,這表示披肩已經完成六分之一。晚上下班回家就繼續趕工,想在今天接第二顆
線,可是就在我看著衛星頻道上播著莫名其妙恐怖片、快樂的接上第二顆線的時
候,忽然發現不知為何,我又在不該有空針的地方出現空針!拆了線發現好像少一
段?巫婆完全沒有概念錯誤打哪來,唯一知道的是,我又要重打了,而且是從頭開
始打-真的是打字課的惡夢重演耶!
喵貓旁邊的是第二顆毛線 可是我又打錯啦
- Apr 08 Tue 2008 00:00
《十二味生活設計》
盡頭的攤販、攤販、攤販。都是攤販也就算了,整個攤販區只有「亂」和「髒」兩
個字可形容。巫婆媽覺得巫婆小題大作,她覺得是沒有很乾淨,但也不至於到用
「髒」來形容。只是對巫婆來說,攤販區很多都是賣吃的,怎麼連帳篷上的落葉都
已經滿到快掉下來也沒人處理呢?那可不是一兩天的落葉喔!
每次到所謂的「觀光地區」走一趟,巫婆總滿腹牢騷。如果我們的「觀光行
銷」只能做到這樣,我不知道政府每天高喊「海外觀光客倍增」有何用,不
過是來一批嚇走三批;如果這就是台灣人的生活品味、生活方式,那我更不知
要說些什麼,因為我覺得我們值得更好的生活。
松浦彌太郎的書店是巫婆如果有朝一日能到東京趴趴走時一定要去的地方
好的生活品味,幸福的生活方式需要很多錢才能過嗎?絕對不是這樣的,至少看了
《十二味生活設計》後的巫婆認為最重要的是「心」,只要有「心」去體會,有時
候很簡單的生活方式就是最好的品味、最幸福的狀態。
這兩年書市上生活設計類的書很多,大概分「北歐」和「亞洲」兩大類。北歐的設
計講究的是簡約,巫婆也喜歡,但總覺得太冷冽,泰國風是最近異軍突起的設計熱
門國家,對巫婆來說又有點太濃烈,巫婆最喜歡的生活設計風格還是日本,簡單低
調卻有帶點溫度,像《十二味生活設計》裡的十二位職人給我的感覺。這本書裡介
紹的十二組生活設計師包含了食衣住行,巫婆最喜歡的地方是關於這十二組創作大
師的訪問,從其中就可以體會到我從他們設計的物品裡感受到的溫度從何而來。
像插畫家大橋步小姐認為人生最重要的事是:「擁有愛的能力」;造型師剛尾美代
子則認為人生最重要的事是:「保持充滿動力的態度」;陶藝家大宰久美子認為人
生最重要的事是:「思考後實踐」。我總覺得這才是這些人能做出感動人的作品最
深層的原因,在日復一日平淡的生活裡做著自己喜歡的事,並不是為了賺錢、並不
是為了他人的目光、並不是為了表現自己,他們努力生活是為了實踐自己,卻也讓
我們看見了另一種可能:平平淡淡的生活也能有簡簡單單的幸福,而且絕對不缺熱
情與樂趣。
十二味創作者,歡迎你來認識他們
插畫家大橋步 http://www.iog.co.jp/
傢俱設計TRUCK http://truck-funiture.co.jp/top.html
服裝設計師皆川明 http://www.mina-perhonen.jp/
平面設計師seki yurio http://www.salvia.jp/
造型師岡尾美代子 Okao Miyoko
動畫作家村田朋泰 http://www.tomoyasu.net/
料理人淺野正己 http://www.a-chef.com/
設計團隊graf http://www.graf-d3.com/
料理創作團隊Goma http://gommette.com/
平面設計師菊地敦己 http://www.bluemark.co.jp/
陶藝家大宰久美子 http://www004.upp.so-net.ne.jp/suire/
書店經營、作家、總編輯松浦彌太郎
生活手帖 http://www.kurashi-no-techo.co.jp/
Cow Books http://www.cowbooks.jp/
- Apr 03 Thu 2008 00:00
因《給冥王星》而想起變動與不變的事
從頭髮說起好了。前幾天因為巫婆的頭髮太重了,頭痛的受不了,所以把一向紮著的馬尾鬆開,隨意綁了個公主頭,我的英文老師來了,像發現新大陸似的說:「換髮型啦!」巫婆覺得奇怪,這傢伙去年對於我把原本及腰長髮一下子剪到肩上長度完全沒知覺,怎麼只是把頭髮放下來就會覺得很不同?忽然想到也許是這幾天我都帶著耳環的原因吧。老爸很喜歡我戴耳環,因為他覺得巫婆的臉小小的、下巴尖尖的,挺福薄的模樣,戴了耳環看起來臉圓潤些,所以他喜歡我戴耳環,常忘了當初他可是對於巫婆沒打商量就穿了耳洞的事有些微詞。
這兩天看《給冥王星》時忽然想起這件事,因為作者張惠菁在書的一開頭就寫到了頭髮,是她剃了光頭後的經歷與感想。冥王星是顆和死亡有聯想的星星,它的命名就是來自希臘神話裡掌管地府的Pluto。不知道是不是看了《給冥王星》的緣故,最近好多事讓我想到老爸,雖然在這本書裡並沒有談到死亡。
先是同事的媽媽上個禮拜入院開刀,事出突然,同事在媽媽開刀時自醫院打電話給我,尋求安心。這是同事回來上班時跟巫婆說,她說:「我那時候就覺得聽到你的聲音很安心。」我想那是因為我可以體會最愛的人在加護病房時,身為家屬無助害怕的心情。同事說她母親的傷口很可怕,還插了引流管,忽然她說:「我覺得你好厲害,你以前怎麼熬過來?」是啊,怎麼熬過來我也記不得了,老爸幾年前因車禍成了植物人,一開始在加護病房住了一個月。進加護病房的第二個禮拜才開刀取出頭部血塊,連頭蓋骨也拿掉一半。開完刀的隔天早上,我一個人進加護病房看老爸,媽媽和弟弟趕回台南處理車禍的事,一進去看到的老爸頭凹了一大塊,頭上插著引流管,血不斷從管子裡冒出來,做了氣切,喉嚨也插著管子,當下我只能眼淚不斷不斷的流,止也止不住。加護病房只能住一個月,老爸情況完全沒好轉,接著進了重症病房,又是一個月過去,醫生婉轉告知請我們轉回台南,因為他們判斷老爸是好不了了。
我們回台南找了一間護理之家,剛住進去的第一天,醫生就直說沒指望,叫我們有心理準備,媽媽只哭了一天,隔天開始我們盡全力照顧老爸。翻身、拍背、擦澡、餵食…能做的我們盡量自己來,老爸在護理之家住了一年多才走,我們從沒一天缺席,連護士都說我和弟弟抽痰的功力比他們還行。記得回台南兩個月後,還帶老爸回原來開刀的醫院回診,我永遠忘不了幫老爸開刀那位醫師看到老爸時的驚奇表情。我想醫生當初應該預期老爸撐不過一個月才叫我們回台南的,他不知道老爸多陪了我們六個「兩個月」,我自始至終很感激掌管地府的Pluto,我想是他大發慈悲給了我這麼珍貴的一段時光。
接著又接到許久不曾聯絡的朋友電話,上回見面時,父親剛回台南,車禍得打官司。幾年不見,她的記憶停留在當時,自然問起父親及車禍的事。若不是這通電話,我不會也不願再想起那場叫人心力交瘁的官司。
會在書架上發現《給冥王星》這本書,是因為瞧見書腰帶上有著:「給變動與變動中的人。」的字,吸引了我的注意。打電話來的朋友就是變動型的人,記得她剛考上公職便到花蓮上班,接下來是台北、南投、台南,隨著工作單位不同而變換著住所。原本以為結了婚會安定些,卻又因為先生的工作舉家搬到台中,去年才又搬回台南。相較於朋友的經歷,巫婆就是不變動的人,光在書店就呆了八年,可是「位置」沒有變動就表示人也是不變的嗎?我一直以為是這樣的,直到老爸車禍官司結束的那天才發現人是不會不變的。
老爸車禍官司打了兩年,直到他去世後才結案。過程很煎熬,直到最後一次出庭法官判我們勝訴,害死老爸的司機還在和法官討價還價說他沒錢,法官一句話:「沒錢就去坐牢,你自己選一個。」那司機才不敢說話。保險公司的人看大勢已去,卻還想拖延,跑來跟巫婆說:「我需要XX文件才能辦。」巫婆當時大發飆,指著保險員的鼻子罵:「你敢跟我要文件!這兩年我什麼證明沒給過你們!一年前你們可以冷血的要我帶著已經成植物人的爸爸坐兩個小時的救護車回診,只為了一張你們看也不看的證明-給了還是不理賠的證明!我告訴你這兩年我已經銀行欠了上百萬,房子也抵押,但是我咬牙就是敢花錢打官司。現在我爸死了,我每個月不用再付四萬多的醫療費,從他過世那天我就每個月多賺四萬。本小姐年輕的很,你以為我怕沒錢嗎?再難我都熬到現在,你真以為我稀罕?你有本事就不用辦,我可以告到那個兇手去關,告到全台灣都知道你們公司怎麼做保險的!」
巫婆其實從來都不是可以那樣大聲罵人的人,但是在那當下我發現自己不再是當初只能在加護病房裡掉眼淚的那個女生了,縱使兩年來我每天走著同樣的路上班、下班,做著同樣的工作,時間還是在我身上留下了痕跡。我也是變動著的人,永遠不停的變動著,就像每年被我剪掉的頭髮,總以為再長出來的也是一樣的頭髮,但其實是不一樣的,也不會一樣。
常感覺自己在時間的河裡載沉載浮,卻是永遠也回不了頭,只能順流而下,不知道這河的終點是不是遙遠的冥王星?
- Mar 28 Fri 2008 00:00
《雕刻靈魂的賈克梅第》
好久沒看到這麼難的書了,雖然看得很慢、常常要停下來思索以前的閱讀記憶,可
是我還是要推薦一下這本有點挑戰度的書-《雕刻靈魂的賈克梅第》,作者史作
檉。
開始看這本書是因為我本來就很喜歡看雕刻作品,記得很多年以前有部電影「羅丹
與卡蜜兒」讓這兩位藝術家的作品在台灣紅了一陣子,很多人覺得美麗的雕刻作品
大概就像卡蜜兒的「吻」吧,我倒不特別喜歡如此細膩的雕刻,不過仍然受電影影
響而討厭羅丹,沒辦法當時年紀小,實在無法了解人類情感的錯綜複雜,直有機會
在美國紐約的 MOMA 看到羅丹的「巴爾札克」才發現不管電影裡羅丹多麼唯利是
圖,他仍然個狠角色,在 MOMA 庭院裡近看「巴爾札克」是堆不明所以的破銅爛
鐵,但是若你走到美術館的二樓往下瞧,就會發現那的確是個有形有體的人。
賈克梅第不像羅丹有電影打知名度,但我對於他的作品卻是過目不忘,因為他的作
品真的很特別。纖細、瘦長、凹凸不平的皮膚、空茫的眼神…這就是賈克梅第的作
品「行走的人」。賈克梅第的「人」總會讓我想到另一個也有幸在MOMA看到作
品的畫家-席勒。我從以前就很著迷席勒的畫,直到那次在MOMA看到他的作品
後,就更崇拜了。
賈克梅第與席勒都是以「人」為主要創作題材,我記得第一次看到賈克梅第的作品
時,感覺到的是淡淡的哀愁,和初看席勒作品時的感覺很相似。很多人覺得他的作
品線條很混亂,但我卻不覺得「醜」,反而那行走的姿勢讓我感覺優雅,雖優雅卻
痛苦,這是我對賈克梅第作品的想法。
《雕刻靈魂的賈克梅第》的作者說賈克梅第是二十世紀藝術的真正代言人,史先生
由此出發,在書裡很詳細的剖析了賈克梅第的創作理念,老實說對我來講,這本書
真的很難懂,但是書裡的一段話卻像極了我初次看賈克梅第作品的感覺:「方法是
方法、人是人、潮流是潮流、我是我。」史先生說賈克梅第為了想表達自己想表達
的東西,嘗試了一切他那個時代的所有風格,最後又回到他自己的人像雕塑的探討
上。從外在回歸到自我,就只有人,人即所有,所以他的作品就只有人,但那就是
所有,很像我看異鄉人時所感受到的悲傷。
原本是因為賈克梅第的名字而選擇了這本書,但是史作檉先生哲學性的寫作思考方
式讓我收穫更多,原來藝術真的不簡單呢!
下面的畫是席勒較為人熟悉的作品 我在MOMA看到的作品很小幅 明明像是淡淡的水彩 卻能把皮膚那種 '' 病容 ''充分表現 真是叫人佩服 不過席勒作品其實也不美形 每次看到心裡總有點悶悶的不舒服 唉 ! 巫婆就是巫婆 即使如此 我還是喜歡席勒
- Mar 26 Wed 2008 00:00
毛線椅墊完工;還多了隻小紅貓
- Mar 22 Sat 2008 00:00
奈良鹿、宮島鹿、流氓鹿
這本書裡除了寫到鎌倉買果醬還有在奈良餵鹿的紀錄,看到這裡我又不禁佩服起作者來,因為巫婆超級討厭鹿。記得那回在奈良,我們到東大寺時間還早,賣鹿餅的小販還沒見著人影,南大門前的路上已經舖滿了鹿大便,所以我在走那條路的時候是嘴裡一直唸:「臭死了!」一邊飛快的走,連平常的標準動作-邊走路一邊拍照的動作都免了。Sakura jane對這件事可是啼笑皆非,她一直說:「鹿很可愛啊!」才怪!巫婆覺得日本的鹿真是可惡的動物,大概跟印度的猴子同等級吧。
這是東大寺前路邊的交通號誌,應該是提醒駕駛人注意鹿會突然「飛出」吧
在奈良、宮島鹿都多的不得了,傳說鹿是神的使者,因此奈良、宮島的鹿都是受到保護的,所以也特別的多而顯眼。老實說奈良的鹿的確是比宮島的鹿有教養的多,至少它們不會搶你手上的東西,宮島的鹿可不同,巫婆感覺宮島的鹿根本就是流氓,而且還是愛裝可愛的超級大流氓!
沙灘上都是鹿大便,我真疑惑為什麼鞋子上沒有黏到?
為什麼我一直用懷恨的語氣寫這篇文章呢?當然就是因為我是受害者,在宮島時被鹿攻擊,害我少喝一杯二百大洋的ももjuice!我們初到宮島時就發現這裡的鹿很「盧」,根本是「目中無人」-只有食物,它們不像奈良的鹿會等著你餵鹿餅,而是不管三七二十一就湊過來聞你的袋子,完全不怕人(巫婆就看到一個小妹妹因為手上拿著食物,被鹿群盯上逼到牆邊而嚇得嚎啕大哭)。
我們在宮島住民宿,老闆娘說晚上神社有打燈很漂亮,所以我們才出來瞧瞧。白天的鳥居在燈光的映照下果然很不一樣。
巫婆是因為晚上跑去拍大鳥居和嚴島神社夜景而被鹿襲擊,在這裡真的要隨時眼觀四面、耳聽八方,最重要的是食物不可以離開身邊。當巫婆發現自己只喝了一口的果汁被愛吃鹿偷喝(其實沒喝到,但巫婆已經不想碰那杯果汁了),真是超火大,很想把那隻鹿抓過來,將那杯果汁整個塞到牠嘴裡讓牠噎死算了!
這樣看起來巫婆像是個超級小心眼又愛計較的歐巴桑,沒辦法,誰叫我天生就討厭動物咧,不過還是推薦到奈良可以逛逛土產店,有很多和鹿有關的商品,其實還蠻可愛的,如果你喜歡動物那更恭喜你了,畢竟應該很少有地方可以如此與鹿親密接觸,買個鹿餅好好享受被鹿圍繞的樂趣吧!
- Mar 17 Mon 2008 00:00
巫婆的毛線課
第一節課老師帶了幾樣作品解說,順便給我們立下目標,希望我們可以在這學期完成三樣作品-毛線坐墊、披肩、毛衣。哇!老師對我們可真是信心十足,班上還有些同學連鉤針都還不會拿呢!
不過巫婆上了第一節課後就發現犀牛妹妹怎麼可以連上三學期,因為老師真的很棒,親切又認真,上課的氣氛也很自由,隨時有問題都可以問老師或學姊-比自己厲害的就是學姊啦。
結果第一節課在愉快的氣氛下結束,但不知為何巫婆竟由前任班長犀牛妹妹指定為副班長,本想副班長應該不用做啥事吧(巫婆認知就是擺著好看的嘛),沒想到第二個禮拜去上課才發現副班長有個重責大任-期末成果展書面資料彙整!
【講座時間】上面的照片是老師在示範如何組合,這可是有訣竅的,雖然圖形看來像菱形,可如果你用菱形的印象去組合就會歪掉不成形喔!秘密在下面照片,還是得想成正方形,因為不管是坐墊或袋子都是方形啊,把鉤片如數字排列就成一個長方形,沿箭頭方向組合,就可出現雛形,接下來就不會被混淆可輕鬆完成了。
記性不太好的巫婆只好在部落格寫毛線周記了,不然到期末這學期發生了什麼事我應該都不記得吧。話說我們這個班實在很可怕,才第二節課就已經有人要組合坐墊了!讓只鉤了五片(要鉤十六片才可以做一個坐墊)的巫婆超級給它膽戰心驚,我想我應該會有收穫豐富的三個月美麗時光吧。!
這是下次的作品用棒針鉤披肩,老師很喜歡請同學當人形立牌展示作品
老師說只用下針就可以鉤出這麼漂亮的披肩 好期待 因為巫婆還不會棒針
- Mar 15 Sat 2008 00:00
奈良我最美-興福寺
不過由於我們事先規劃了行程,離我們最近的興福寺竟拖到最後一天的最後一刻我們才在白天看到它完整的面貌。興福寺的重要建築當屬五重塔和東金堂。這座五重塔(一四二六年建)是日本的第二高,僅次於京都東寺的五重塔,也被指定國寶。東金堂(一四一五年重建)的特徵是正面的廳堂採用只有柱子的挑高空間,堂內有藥師如來坐像、日、月光菩薩,佛像極美,都是國家指定文化資產或國寶。
東金堂是勝武天皇為祈願元正天皇疾病痊癒聳興建的
巫婆發覺奈良的佛像和京都的十分不同,巫婆很愛看佛像,對於奈良的佛像超級超級推薦,不管是法隆寺的飛鳥時代的百濟觀音立像(國寶)、東大寺三月堂的日月光菩薩(國寶)、藥師寺的日月光菩薩、興福寺的天平美少年(阿修羅像)我覺得非常值得花錢、花時間去細細觀賞,因為太美了。
興福寺的另一賣點是它的「國寶館」,裡面的收集極多,可見當年籐原不等比的勢力,有「天平美少年」之稱的阿修羅像是鎮館之寶,不過巫婆最喜歡的是一顆佛頭,看介紹說是在整修興福寺的建築時從某個台子下發現的,年代久遠,這個佛像的面容飽滿就像一個小孩,卻又有十分安詳慈悲的表情,讓巫婆十分難忘。
這帘子上印的是鹿,興福寺離東大寺沒有很遠,所以也有一堆鹿
對於興福寺還有另一個難忘的記憶。第一天拍了五重塔的夜景準備打道回府時,在興福寺的入口處發現天平美少年的照片打了燈光十分醒目,而在那看板下方草地上我和 sakura jane 都看到一隻貓咪靜靜坐在那裡凝視著那張照片。當時我以為那是菩薩像,心裡真有「菩薩好靈」的想法,直到最後一天才搞清楚那是我從頭到尾嚷嚷著一定要看到的天平美少年,那夜那景沒按下快門,但記憶卻深深刻在我的腦海裡。
南丹堂和北丹堂一樣都是八角圓堂,很是特別。
- Mar 11 Tue 2008 00:00
奈良我最大-奈良大佛
要說到奈良最吸引我的除了古老外還有一個就是:什麼都很大:寺廟大、佛像大,真的和京都很不相同。
寺廟大、佛像大的代表當然非東大寺莫屬。東大寺其實是一個很大的區域,這裡有供奉「奈良大佛」的大佛殿-這是世界上最大的木造古建築、收藏天平雕刻傑作的三月堂、有著國寶級的金剛力士力像的南大門…。說實話,從下車開始巫婆就感覺奈良真是個需要好腳力的地方,從南大門到大佛殿走好久喔,不過辛苦是值得的,大佛殿真得很大,古樸莊嚴的造型真得很美,奈良大佛也是超級巨大,大到有點匪夷所思的地步!
在《日本經典建築:奈良大佛》裡對於奈良大佛做了非常詳盡的介紹。奈良大佛高十六公尺,決定高度的方式是要建造高度為「丈六佛」十倍高的佛像。據說釋迦的身高有一丈六尺,所以這樣高度的佛像都稱作丈六佛,而在《華嚴經》一書中提到「十」表示無限大,因此把奈良大佛的高度訂為「丈六佛」十倍高。奈良大佛的建造緣起是勝武天皇時期政局不安,天皇當時在河內國(現在的大阪)的知識寺遇見了「盧舍那佛像」,這座佛像具有光明遍照的意義,天皇於是想打造一座大佛來鎮亂息災,於是開始建造奈良大佛的工程。奈良大佛的建造還有一個很特別的地方,除了僱用的工人外,還有很多人是自願來幫忙的。在佛教中,提供建造寺廟所需的金錢或勞動服務稱為「善知識」,勝武天皇則認為如果大佛是全民貢獻心力一同建造的,更能得到佛陀的賜福,所以積極呼籲全國人民參加建造大佛的工程。
光是奈良大佛與大佛殿就花了十二年才完成(而且大佛殿是大佛建造好了以後在大佛的所在位置蓋出來喔,很妙吧),根據記載參與這個工程的總人士竟達兩百六十萬三千六百三十八人,以當時的日本國民人口計算等於兩個人就有一個參與過這項工事!現在的大佛其實是將戶時期重製的,精美程度比不上天平時期的大佛,由以前的繪卷就可以發現,天平時期的大佛全身閃耀金色光芒(當時鍍金就花了五年,用了四千一百八十七兩黃金溶於水銀中,製成兩萬五千一百三十四兩的金汞合金塗料),天平大佛的背光繪有五百三十六尊化身,現在的大佛背光只有十六尊化身都叫巫婆讚嘆不已了,實在很難想像天平大佛懾人的模樣,只能說超級佩服古人的堅持與毅力了。
這是大佛殿裡的「鼻孔洞」:聽說這個洞的大小和佛像的鼻孔一樣大,只要鑽過去就可帶來好運。
因為這個洞看起來真的不大,所以我們拿布雷克當量尺,它坐著的高度大概 20 公分
最後當然是巫婆上場啦 先說明那天我們到的很早,幾乎是廟門一開就進去了,所以當時大佛殿裡除了巫婆和sakura jane以外沒有別人,不然巫婆應該不會表演這一場啦
不過看到裡應該會發現這柱子真的不是普通的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