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個會叫人不知所措的地點我想可能是「寺山修司紀念館」。這裡的加入其實是天外飛來一筆,習慣不認真看旅遊指南的我這回挺仔細的逐字閱讀,忽然寺山修司紀念館就這麼映入我眼簾,加上當時正迷著看森山大道的書,寺山修司可說是森山大道的人生啟蒙師,所以硬是無理要求加上這個得搭計程車才可以到達的地點。

 

.照片取自http://ja.wikipedia.org/wiki/%E6%9C%A8%E9%80%A0%E9%A7%85

 

第三個厲害的地點應該是「木造車站」。這裡一開始就是櫻花珍堅持到底的地點,因為這個車站造型是日本的遮光罩土偶,在《宗像教授》系列的漫畫裡出現過,所以這可是我們的夢幻地點-雖然目的只是下車照個相……

不過不管這回是如何冷門的地點,都是我們很想一探究竟的地方,我現在只想歡呼一聲:「終於可以出去玩囉!

 

 

 

 

 

.安藤忠雄的繪本美術館http://www.hibinoshinbun.com/files/73/ehon.html

 

十二天的行程大致有如下地點

1.      下北半島的大間崎與恐山

2.      青森的國際藝術中心(安藤忠雄)、棟方志功紀念館、三內丸山遺址(宗像教授)、縣立美術館(奈良美智)

3.      白神山地的十二湖與五能線

4.      弘前的明治時代建築群:弘前昇天教會、市立圖書館、外人教師會館、萬茶(太宰治愛去的咖啡廳)

5.      十和田現代美術館(西澤立衛與妹島和世的建築)http://www.city.towada.lg.jp/artstowada/index.html

 

 

6.      八戶的蕪島神社有海貓

7.      角館的武家建築

8.      盛岡的光原社書店、宮澤賢治紀念館

9.      遠野故事館(我們可以在《遠野物語》發刊100週年拜訪這裡喔)http://tono100.com/tono100/

 

 

10.  會津若松的榮螺堂

11.  福島的鬼婆婆、莉卡博物館、繪本美術館(安藤忠雄)http://shigurashi.exblog.jp/1599049/

 

 

12.  石森萬太郎紀念館、登米森舞台(隈研吾的建築)

 

 

 

 

巫婆姊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雖然不是很能體會《為青年設立的讀書俱樂部》的趣味所在,但閱讀此書時腦海裡倒是浮現不少已然遺忘的陳年往事,算是另類收穫吧。

《為青年設立的讀書俱樂部》其實是個很有趣的書名設定,這小說寫的是一群我們通常不會用「青年」稱呼的花一般的女高中生。不過事件的主角們卻是女子校園裡的「偽王子」(這大概就是作者稱之為『為青年設立』的原因),而這些「偽王子」則全是讀書俱樂部的社員(而且幾乎都是過客)。櫻庭一樹以五本小說篇章帶出五個故事,橫跨一百年的時光,時光交錯的閱讀經驗會在最後一章有個繼往開來的圓滿大結局,只可惜這五本書我都沒讀過,可能是因為這樣少了共鳴,不然巫婆也是女校畢業的說,書裡蒙上一層薄霧的女校,可是遮不了巫婆的眼哪!

知道很多人都對女校有著不切實際的幻想,《為青年設立的讀書俱樂部》其實也是對於這些「玫瑰色幻想」的反諷作品,只是女子高校畢竟和我當年就讀的大專院校相比還是多點粉紅吧?巫婆當年就讀的女校號稱就業率99.9%,也因此同學間多的是競爭第一而非友情至上。

印象最深刻是有回開學典禮,我們校長照例台上哭花了臉說著她創校維艱的陳年往事,一說一小時,忽然隔壁班有位同學昏倒,不過和我唸高中時期不同(巫婆的高中男生比女生多得多),那位同學碰的倒下來,旁邊的人宛如紅海的海水為摩西分開一樣,瞬間空出一個大缺口。還有一回剛上打字課老師就嚴詞正色的說:「同學如果在你旁邊昏倒,請務必起身告訴老師,我不會扣你分數!」原來前一節課有同學在教室裡昏倒(因為冬天門窗緊密但打字教室裡大家在考試空氣悶熱得很),發現的同學理都不理,是老師自己發現才送同學上保健室。這大概就是所謂的「同類相殘」吧?

也許是年紀不同,當年同學可不像《為青年設立的讀書俱樂部》裡迷戀學園祭時選出來的王子(學校裡的美少女),而是忙著與他校男生聯誼、參加舞會。我還記得國中同學高中唸女校就不同了,學校裡來個年輕一點的男老師全校女生就為之瘋狂,而同一個老師也曾到巫婆的高中兼課,去跟隔壁班同學打聽只得到:「哪有很帥!很囉唆!」的評語。

說實話巫婆的個性還蠻像《為青年設立的讀書俱樂部》那些邊緣社員,也許是如此才能慢慢啃完這本對我來說不甚有趣的書-一邊羨慕能有個如此古怪社團的學校,一邊回想我那又寂寞又自由又孤單又豐富的大學女校的詭異生活,如此度過這個四月,在日本屬於櫻花與畢業的月份,也是我的生日月。

 

故事簡介

  第一章 烏丸紅子戀愛事件  ~ 艾德蒙.羅斯丹《大鼻子情聖》 

  第二章 聖女瑪莉安娜失蹤事件  ~ 佚名《哲學福音南瓜書》

      第三章 奇妙的旅人  ~ 莎士比亞《馬克白》

      第四章 第一顆星  ~ 霍桑《紅字》

      第五章 習性&實踐  ~ 奧希茲女男爵《紅花俠》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465670




 

 

巫婆姊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六角堂的歷史甚至比京都古老,正式名稱是頂法寺,因為本堂為正六角形,所以通稱為六角堂,傳說聖德太子於587年時為了建造四天王寺所用的木材,來到當時這個地方後發現了泉水,並在當晚神靈托夢指示要他蓋一座六角形的佛堂以安置觀音像,於是才有了這座六角堂,可說是京都歷史相當悠久的寺院之一。

巫婆原本不知道六角的意義,只覺得特別,看了《京都33祝福》才曉得所謂的六角代表的是眼、耳、鼻、舌、身、意所謂的六根,果然是觀音道場啊,因為我也是讀了心經才知道何為六根」。

 

 

 

 

 


 

因為拜訪六角堂的當時並不知道它顯赫的歷史,只是在一本介紹京都御守的書上發現它的御守很特別,所以特地趁著看葵祭前的空檔去買御守。記得我們當時出了地鐵站立刻東西南北分不清楚,沒想到一位打扮的很俐落的OL立刻親切的前來幫忙我們兩個拿著地圖發呆的外國人,最令人感動的是這位美麗的小姐說的還是英語呢!所以我要在這裡說一下日本人其實還是很親切的啦,而且lucky的話還是英語流利的喔

 

 




原本擔心七點多不知道六角堂開門了沒,但我們果然是多慮,京都的神社都是很早開門的喔,而且一早就很多婆婆參拜喔,當場我就覺得:「這廟是不是很靈啊!」所以參拜後狂買御守,這裡賣御守的地方很有趣,是間小小店不僅種類繁多而且人潮洶湧呢

 

 

 

 

 

除了超人氣的御守禮品店這裡還有個很有名的地標-臍石。傳說793年遷都至京都之時,六角堂位於道路的正中央,當時的天皇因為有新的都市規劃,因此祈願遷移六角堂,沒想到一夜之間六角堂竟遷移五丈,使得道路規劃得以完成,而六角堂移動後殘留一塊礎石被傳言為這塊石頭的位置剛好位於平安京的中心點,於是才被稱為臍石。

當時為了找臍石和櫻花珍兩人繞了一大圈都沒發現,還是硬著頭皮問了掃地的阿伯才看到那小小的石頭。所以當我在看《有頂天家族》,書裡掰道:臍石是貍貓一族裡一位有毅力的貍貓變的,我就忍不住狂笑,那塊我們找半天都看不見的石頭也太神奇了,如此受到京都人「注目愛戴」?

 

 



 

不管怎麼說京都的確是個神奇且迷人的城市,有機會我大概會規劃個:「萬城目學全集」加「森見登美彥全集」加《京都33祝福》集大成的京都大巡禮,不知道有沒有人想跟巫婆團啊

 

 

 

 




 

巫婆姊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很討厭有著車禍意外的故事。也許是因為父親死於交通意外,加上巫婆自己也是交通意外的受害常客,所以對這兩個字打從心裡感到恐懼。父親的意外讓家裡所有的人承受了極大的痛苦,很多事情從父親車禍那天開始就完全不一樣了,只能說糟到無可挽回。而我自己則出過一次大車禍,雖然有得到所謂的金錢賠償,但我的小腿從腳踝到膝蓋裝了至今未取出的鋼釘,所以不能跪,不能長時間蹲著。車禍前我常常穿著短褲、短裙,現在只穿牛仔褲,因為躺了一個月加上拄了六個月的柺杖,讓我以往人人羨慕的腿除了無法消失的疤痕外,也變了形-這些無形的傷害金錢是無法賠償的。

好不容易第一篇《天使之耳》在我想起不愉快往事的的回憶干擾下讀完,第二篇《分隔島》竟然又是車禍事件!忍不住先跳到東野圭吾的後記一看,忍不住叫出聲來:「搞什麼,全部都是車禍案件喔,這傢伙腦袋裡到底在想什麼!」不過說是這麼說,巫婆是那種答應了就要做到的呆子(連櫻花珍都這麼說),所以該看完還是要看完,只得靜下心來,安靜地把故事看到最後。

雖然一開始這本書真沒有我的緣,但直到最後一個故事結束時,我還是得承認這本書很好看!東野圭吾以一種平淡的、沒有情緒起伏、客觀的、不灑狗血式的敘述,輕輕鬆鬆的開始一個事件,結束一個事件。但即使筆調如此輕快明朗,所有的故事卻留下一個模糊的、曖昧的結局,留下一個不能輕易從心裡抹去的記憶。

這多麼像真實的世界!車禍最可怕的是那瞬間的失控,彷彿是無可避免的宿命、不可抗拒的命運。所有的車禍大概都沒有所謂「真正的真相」,因為瞬間發生的衝擊常常導致記憶的模糊、甚至消失(關於我自己車禍的記憶從不曾出現在我的資料庫裡),更別提因為要逃過肇事責任所羅織的各種藉口與說辭。

雖然還是討厭本格推理的古怪陷阱,還是討厭讓我想起關於父親或我自己的不愉快回憶,還是不能不佩服東野圭吾。由這六個短短的故事裡,看到的是人生的無助、無奈與無常。闔上最後一頁,心裡想到的是,也許這本書替「世‧事‧無‧常」做了最佳的詮釋吧

巫婆姊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書中主角壹歧正是二戰時期日本大本營的參謀,當日本宣佈無條件投降後,他為了貫徹日本天皇御令,前往滿洲處理終戰的相關事宜,卻從此與駐滿洲的七十萬日本軍官遭到蘇聯的拘禁,在嚴寒的西伯利亞經歷了地獄般的十一年生活後,才有幸回到日本。

最近在看村上春樹的《發條鳥年代記》第一部看完了,第二部進行式。在《發條鳥年代記》村上春樹設計了幾位曾經在門諾罕被俘虜後逃出回到日本度過餘生的老人角色。我好奇的是這場日本始終不願誠實面對的戰爭,在兩個不同世代的作者筆下會有什麼不同差異?

 

結果因為試讀是從第十一章開始,我想了解的部分不在其中,但還是可以從中發現不同世代的不同特質。首先《不毛地帶》其實是1978年的作品,三十多年前的日本處於經濟高度發展時期,Made in Japan正橫行世界,「充滿希望」我想應該是個不會太不相稱的形容詞吧?這與《發條鳥年代記》出版的1994年的社會氛圍大相逕庭,也因此兩位作家關注的部分截然不同,雖然不能比較,但看得出不同世代人們的不同性格。

《不毛地帶》裡的主角們生活得十分刺激,人性的試煉殘酷冷血、政商的攻防詭譎多變、職場的鬥爭激烈掙扎,《發條鳥年代記》裡的主角們只能靜靜的徘徊於人生的迷宮裡,永無止境也無出口。

山崎豐子在日本可是與松本清張、水上勉齊名的作家。她的風格寫實批判卻帶暖意,格局宏大卻貼近現實,故事結構緊密,劇情高潮迭起(難怪超級容易被選來改編成電視劇),連我這樣不太喜歡女作家的讀者都不得不說這位老太太可是超級厲害呢!

對於山崎豐子的書迷來說,故事裡各式各樣的鬥爭攻防應該是迷人之處,我不是很愛這樣的故事,不過看到壹歧正從軍人身分轉進商場,進入一個比作戰更加需要權謀的世界時,我心裡浮現的是:「為了工作,我們是『出賣』或『奉獻』靈魂?」這樣的疑問。

《不毛地帶》的上冊主要繞著「軍機採購」的路線進行,書裡的川又伊左雄是個讓我印象深刻的角色。川又與壹歧正是對照的角色,川又以軍人為職志,即使進了防衛廳也以將自衛隊變承受日本國民支持的自衛隊為目標。他為這份理想工作,奉獻靈魂,但當現實與理想衝突時,「奉獻」或「出賣」的界線卻逐漸模糊了起來。

我覺得川又最後的死亡將他即將沉淪的「出賣」又拉回了「奉獻」的境界。而對我來說,工作是需要「奉獻靈魂」的,因為那不只是生活而是生命的一部份。如果只是單單為了薪水工作,對我來說應該就等同於「出賣靈魂」,看到書裡為了工作出賣靈魂的蘆田與小出的下場,我還是為自己有份能心甘情願「出賣靈魂」的工作而感到滿足-即使這份工作只是微不足道的書店女工。

 

 

主角壱岐正的原型被認為是大本營作戰參謀瀨島龍三http://ja.wikipedia.org/wiki/%E7%80%AC%E5%B3%B6%E9%BE%8D%E4%B8%89


巫婆姊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太乙真人說哪吒要被他愛的人傷害,愛他的人救贖,他才能成長。但現實裡我們總不斷與所愛的人彼此傷害,然後和好,再傷害,再和好,也許在這過程裡我們的確成長了,但進度緩慢的叫人抓狂,甚至永遠沒有結束的一天。因為愛所以在乎,因為在乎所以期待,小時候我總生氣無法接受大人以「我愛你」、「這是為你好」作為不願意傾聽與了解我的理由,也許在那個年紀就看了哪吒的話,真會崇拜起他有屠殺自己的能力,但現在早已理解父母也會偏心、也有盲點,也知道自己無法割捨離棄父母,所以只能羨慕與心痛哪吒-因為恨有多深愛就有多深啊。

 

 

 



即使到了現在,家庭的約束力依然強勢,例如電視劇的名稱還是大辣辣的「天下父母心」,也因此韓劇可以勢如破竹的進攻台灣(每一齣都是父母如何干預兒女婚事,婆婆如何虐待媳婦,妻子與丈夫互相復仇…),相較之下日劇就比較少這類劇碼,療傷系作品的走向也不同,從《家日和》這本書裡也許能略窺一二。

「日和」是好天氣的意思,一個家庭裡可以天天都是好天氣嗎?不知道,我想需要的是更多寬容、忍耐和…愛。《家日和》裡有六個風貌不同的家庭,其實我很羨慕這樣的家庭風景。

上班族湯村有天遲到,進了公司卻只聽到老闆開會的最後一句話:「我們公司破產了,現在你們就可以回家了!」多麼晴天霹靂的一句話!他打電話回家跟老婆報告,老婆只是說:「喔!真的嗎?」而當他和同事去吃完離別宴回家時,看到的是在做瑜珈的老婆,還有附帶的:「老公,我明天去上班,我以前公司的老闆說我可以再回去工作。」接著湯村就成了家庭主「夫」,每天想著不同的料理,希望可以讓他的兒子吃下青椒。他喜歡這樣的生活,妻子也喜歡上班,所以一切就這麼自然而然的形成生活默契-多麼令人羨慕,如果巫婆家碰到問題都可以如此「和平」解決,那絕對比中威力彩還叫我瘋狂!

這書裡我最喜歡的一篇是個關於分居夫妻的故事。有天男主角回家發現妻子搬走了,兩個人住的公寓頓時空盪盪-因為妻子把她買的家具都搬走了。妻子是個出身富裕人家的千金,買的東西都要求所謂的品味,也因此他的東西就在妻子的要求下一樣一樣收了起來,而在妻子離開的現在,他才發現房子空的可怕。

因為不想沒地方吃飯所以他打算至少買張餐桌,這是故事的開始,從買家具開始男主角逐漸建構出一個屬於自己的地方:可以聽他收集的老唱片-因為他買了高級的家庭劇院組;有舒服的角落看自己喜歡的小說-因為他的妻子曾經嫌他小說的書背不符合家裡的裝潢……,男主角在這樣的過程裡慢慢找回「消失」的自己。故事結束在已分居的妻子來電,用落寞的口吻說:「你把家裡重新整理了,看起來很舒服,這比我在家裡發現你有女朋友還讓我沮喪啊,原來你一個人也可以過得很好!」

我喜歡這個故事是因為我總覺得家人的距離太近了,近的讓人做不了自己,也無法了解自己。很多事情總要隔段距離觀察才能看清楚全貌。愛有時候是種束縛,難以掙脫的束縛,很多時候離的遠一點才能給彼此呼吸的空間,也才能更了解彼此。

 

 

 



 

這是我開始陪讀課後的第一篇「讀書心得」(學生沒寫都是老師在寫),我真的很好奇十歲小女生怎麼看待哪吒的故事,不過要期待她能看完這個故事還不知道是不是奢望呢!我實在不是當老師的料啊!

 

 




 

巫婆姊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直以為逛完橫丁後就是公車站,但沒想到走出橫丁卻是完全陌生的景象!這下可糟,我們還得趕五點的巴士呢!當下只好沿著大馬路走,希望能找到公車站牌,走過來時公車上曾看過的幾棟建築,發現這裡離伊勢神宮已有段距離,橫丁的長度叫我迷惑,但是都沒看到公車站牌,忍不住有點心急起來。

 


 


 


 

「不問路不行了,」心裡這麼嘀咕,正好迎面走來一個中學生,這女生正沉浸在音樂中,她鐵定想不到在她每天走過的路上會有外國人向她問路,畢竟這裡離伊勢神宮有點距離。因為她是學生,一開始我們脫口而出的是英文,不過她可能真的嚇一跳,一句英文都說不出口,還嚇的「皮皮銼」-動詞也非形容詞喔,我只好改以日文問路。雞同鴨講一番,我們的方向沒錯,只是眼前看不到站牌。謝過可憐的學生,再往前走轉個彎終於看到公車站牌,查了時刻表,下班公車518到,好家在!

 

 


 

不知道為什麼日本的學生特別不敢說英文,上個禮拜上英文課時,一起上課的同學還跟巫婆說:「真佩服你可以自己到日本玩,我寒假跟了團到金澤,在藥妝店才開口一句英文就沒有人敢跟我說話!」如果這樣在巫婆的部門工作很可能會沒有明天。雖然我一直覺得不會日文去日本自助也很方便,不過那也許是我多少會些日文才沒有切身之痛吧?不過去年的旅行碰到了兩位大方的上班族,很親切俐落的用英文與我們交談,總之重點就是:問路不要找學生而且speak English,那可能就會蠻挫折了。

 


 

 

我們順利搭上公車回到車站,搭上往京都的新幹線(雖然中途一度感覺搭錯方向,還好只是虛驚一場,沒辦法巫婆天生左右不分,加上日本又是右邊駕駛,我常常不清不楚),車行一段時間後車掌查票,我們居然得補票-又是一個驚奇。車掌很有意思,畢竟見識過大風大浪,看我們拿JR PASS就知道外國人啦,但他仍然不急不徐以日文不慌不忙地解釋著補票的理由,附加出示一塊沒有英文說明的牌子。原來JR鐵道會經過一段地方線伊勢鐵道,所以得付費給伊勢鐵道,JR PASS不適用地方鐵道所以要補票,一人490日圓。

 



補了票後櫻花珍想起Milly在《超完美鐵道之旅》提過這件事,再研究名古屋的路線,發現自和歌山開始到名古屋這個環半島之旅,正好是整條紀伊本線,而2009年正是紀勢本線通車50週年,我們竟不知不覺中完成這項紀念之旅,真是俗話說的好:「來得早不如來得巧」啊!

 

 

巫婆姊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橫丁入口

 

古時候從東京到伊勢神宮參拜是很艱辛的,因為路途遙遠又都得靠步行,所以常常一個村子裡只有少數人能去。而那些不能去的人便會捐些錢當旅費,期盼成行的人能帶上自己的祝禱,所以那些參拜伊勢神宮的人可說是帶著整個村子的願望呢!也因此單純參拜是不行的,總得有些「到此一遊」的證據,所以買おみやげ就是最好的選擇了,有了這種需求,神宮外自然形成商圈,赤福在這裡開設店舖提供參拜人群歇息的地方,好吃的點心也讓人想分享,於是赤福成了日本人最早的「おみやげ」。

 

‧入口處的赤福分店

 

老實說出發前我腦中完全沒有橫丁的存在,倒是櫻花珍十分記掛要吃到赤福。結果奔波了一天還沒吃午餐的我們,橫丁突然變得叫人期待起來,我們打算參拜神宮後好好吃頓東西,再逛逛橫丁最後搭五點的公車回伊勢車站。

 

 

 

沒想到才到橫丁入口就陣腳大亂--這裡的商店居然已經一一收拾東西準備打烊了!是怎樣啊!以客為尊的日本人難道不知道好不容易在最後一刻參拜了神社的遊客們也會想吃東西逛逛街嗎?難道不能比神社晚個一小時打烊嗎?

 

 


 

但是抱怨也沒用,肚子餓慘的兩人快速買了天婦羅和仙貝打算搭車時吃,突然櫻花珍看到一家攤子賣燒烤松阪牛肉串(有證書的喔),還有營業,馬上點了兩串,看看兩旁店家關的快速,兩人當機立斷兵分兩路,櫻花珍等松阪牛,巫婆則一路拍照到路頭的赤福本店等,這時發現橫丁的好處了-就一條路不會走散。

 

 


 

赤福其實在日本曾爆發各地販賣超過了賞味期限的產品而大傷三百年的商譽,但本店還是客人很多,我想三百年的習慣很難改過吧?畢竟走伊勢神宮一趟而不吃好吃的赤福似乎不算完整的行程。

 

 

雖然靠近神宮有家分店,但是櫻花珍執意要到本店,趕路到了本店看到那古老的木造建築讓我有值得的感受,本來櫻花珍只想嘗嘗味道,因她不愛甜食,但我覺得走的累死了,就豪氣的給她點了兩人份。老店是先結帳然後帶我們進入店內坐在禢禢米上後,等服務人員端來托盤,一人份是一杯熱茶和一皿三個赤福。這第一口就叫我瞪大眼睛,真的非‧常‧好‧吃!綿密的外表是層甘甜不膩的豆沙,內餡是又Q又有嚼勁的麻薯。只能說是道讓我現在還依然念念不忘的極品點心。

 



 

先吃完的我拿起相機四處晃晃,一個一直注意我們的歐吉桑很認真的用手示意叫我到後院拍庭院,其實我比較想拍室內,不過還是臉皮不夠厚,所以只能拍櫻花珍啦!

 

 




 

喝了茶出了赤福本店,快速到對面藍染布手藝店,因為我很喜歡日本藍染的東西,所以雖然店內空氣散發要打烊的氣息,我還是選了隻喵咪結帳才依依不捨步出商店。

 

 

買完東西商店也打烊了,兩人乾脆坐在商店外的座椅上吃起松阪牛肉,我們在松阪沒吃松阪牛,在伊勢雖然吃了松阪牛和赤福,卻沒吃到伊勢龍蝦,總之旅行前功課一定作足的兩人,命運是永遠無法執著於一定得吃的食物。

 

 




 

巫婆姊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從來不曾有過「生而為人真好」這樣想法的巫婆自然不會認為:只要長大了就會有好事發生,不過一直當小孩可能更苦惱(看看柯南就知道了)。每個人似乎在某個時期都會感到特別孤單,有人靜靜躲起來,有人瘋狂找朋友,不管是躲起來或是出去瘋,都是自我防衛的機制,因為在那當下我們可能以為人真的會因為寂寞而死去。

但即使我們的人生只能順流而下,我還是覺得人得往前看。《不適合少女的職業》裡有個很特別的「隱喻」,主角因為一本書裡關於原始人的故事而淚流不止,因為她感覺那個原始人就是她自己的化身。故事是原始人因為受到熊的攻擊,妻子死了他於是躲到山洞裡,不吃、不喝、不出聲、不做愛,他想就這麼躲著直到威脅消失。

遇到攻擊先躲起來當然也是選擇之一,可是要就這麼什麼也不做嗎?問題永遠不會自己消失,視而不見只不過讓它慢慢成為怪物,直到我們自己再也無法駕馭。當我們感到寂寞無助的時候,除了躲起來和找朋友這兩種方法外就什麼都不能做了嗎?我想對於我來說至少還有一種方法-挖井。

在《村上春樹去見河合隼雄》這本書裡,兩位對談者說到關於挖井的事。書裡說到夫婦如果想要理解對方,不能光靠理性互相交談,而是得挖掘彼此的「井」。這裡的「井」很難解釋,但那是我們心裡的最需要被了解的部分,不管是希望別人了解自己、接納自己,或是自己想要獲得答案的時候,我想都需要好好的挖井,從本質上了解自己的存在到底是怎麼回事,那樣才有能量繼續順流而下。

我說過雖然不覺得可以成為人類是件好事,長大也不一定會遇見好事(我沒有遇見白馬王子,也沒遇見用不完的白花花鈔票),但偶而還是會有「長大真好」的時刻就像現在-迷迷糊糊渾渾噩噩的走過國中歲月,但現在的我可以用不一樣的角度來看待那段灰色的歲月。雖然辛苦還是選擇「挖井」成為我順流而下的能量,至少現在的我有能力製作武器保護自己。

能平常平安平靜平實的長大還是很幸福的吧。

巫婆姊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青岸渡寺的歷史十分古老,創建於西元313 ~ 399年,本堂為豐臣秀吉所建,是重要的國家文化財。我被本堂古老的模樣吸引而走近,這才知道這裡居然是拍下那智瀑布的重要取景處,凡事有果必有因,當初最早創建青岸渡寺的裸形上人就是因為覺得那智瀑布非常像白衣觀音才在此落腳,因此這裡有那智瀑布的最佳視野也就不足為奇了

 

 


‧很特別的六角形木建築

 

 

走出青岸渡寺總算完成熊野三社的行程,也許是終於達成目標心情輕鬆了些,我們下山回到公車站,居然還有時間在商店中喝咖啡歇息一番。4:25一到,早先幫我們查詢巴士時刻表的老先生特地走過來提醒我們該上車了,真是很感謝他的關心。搭公車回到紀伊勝浦站約五點,感覺還有時間因此想再跑一個地方-古座。當初行前找資料時知道司馬遼太郎曾到過古座,而且好像還有個紀念館是他住過的地方,所以想說有機會的話要去走走。

 

 




 

往古座的車是普通車,正好是下課時間所以都是學生。結果到了古座已過六點,下了車才發現往古座其實還得過一座橋,但時間已晚所以只能在車站附近隨便走走,在橋的這一端眺望對岸,似乎有幾棟老房子,屋頂藍得很美麗,遠遠還有一座跨海的大橋。

 



 

 

走回車站,搭六點半的車到串本,串本最有名的景點是橋杭岩,不過天黑了還來的原因是-這裡可是日本本州最南端的車站喔!為了這有點無聊的原因我們才在這裡下車。兩人下車走了走居然發現書店,當然是非逛不可。出了書店就近找了家餐館吃飯,這家餐館是牛排餐館,我們自然是吃牛排啦!

 



 

 

不過這餐吃得有點心驚膽顫,因為怕趕不上車,幸好出菜快,兩人只用了十五分就把牛排解決,趕上八點半回紀伊勝浦的車。回到紀伊勝浦已經九點,雖然還是住的是溫泉旅館卻十分沒享受到悠閒的渡假氣氛,這大概是我們貪心的宿命吧?

 

「熊野三社一天完成真是太趕了!」記得當天回旅館時心裡是這麼想的,不過事隔一年的現在回想起來,只是有些遺憾沒弄懂熊野古道,能一天趕完熊野三社也不錯,反正我也只是一知半解,如果花兩天的時間,maybe我反而覺得浪費呢,果然是窮酸心理啊!

 

 

 

 

 

巫婆姊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