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往也有過寫媚兒詢問的紀錄,但有回信的比例並不高,但讓我訝異的是登米的回覆極快,雖是用日文回覆但清楚明確,不但告知閉館時間還建議該搭幾點的車班較適合。這讓我對登米有了好印象,不是因為他回覆得快而是因為他直接用日文回覆了。

 

 

也許是因為自己不管是英文或日文都是半調子吧,所以我總覺得英文不會用日文就好啦,像我們第一天在仙台要換JR PASS,都是因為櫃檯的兩個大男生擠不出英文又不肯說日文才搞得一頭霧水。不過這大概是我這樣的半調子才會有的任性與傲慢吧。

 


 

常有朋友說自助旅行是不是就是「深度之旅」?我自己的答案是否定的,想起到登米的前兩天晚上,和櫻花珍兩人餓著肚子在仙台車站前的四個路口上上下下找著往登米的站牌就累,因為這是很花時間的,而且又不知道找不找得到!這樣的場景說是冒險嗎?也許,不過當這種「冒險」開始變成焦躁就不好玩了,所以自助旅行對我來說不是深度之旅,是修行之旅的原因在此。

 

 

等到真正抵達登米,發現這裡好迷你與安靜。一下車就看到物產中心,那是回覆媚兒給我的地方,我們進入裡面立刻到櫃檯買票並詢問森舞台的地點,招呼我們的是個年輕小女生,聲音可愛的像卡通人物,她雖立刻知道我們是外國人,但還是用日文加上地圖的指示,緩慢而清楚的告知我們如何前往森舞台,對我來說這是最棒的服務。

 


 

我很喜歡東北,因為這裡的人開朗而爽朗。離開森舞台慢慢散步回物產中心,剛好碰上小學校放學。這裡沒有家長騎著機車、開著汽車堵在校門口接小孩,所有的小朋友排好路隊自個兒走路回家。早上下了雨,好多小朋友穿著雨鞋,迎面走來還會元氣十足的跟巫婆說:「こんにちわ!」紅紅的臉頰、大方自然的態度讓我好喜歡!

 





 

途中經過的高中有著彷彿《情書》裡的停車場,走過的小學校古老的木頭校舍讓我想起《情書》裡的圖書館。回到物產中心,賣票給我們的小女生連忙偷偷跑到巫婆身邊問說:「有找到森舞台嗎?」看到巫婆笑著和她點頭才放心的去做自己的事。


 

這樣和人們的短短接觸是跟團旅行體會不到的,仍然我會說我的自助旅行絕對不深度,但這樣旅行中小小的溫暖接觸卻是最讓我著迷的,也是最讓我驚喜的,雖然日常不過,但卻是我想持續這樣旅行的最大動力啊!

 

 




 

巫婆姊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李屏賓-一個我完‧完‧全‧全陌生的名字。

對我來說外國的月亮永遠比較圓(不是說外國的東西比較好而是對我來說比較有趣),我總是把這種偏執的想法歸咎到我的星盤:太陽、金星、水星與土星都在第九宮-又稱為遷移宮,顧名思義,此宮與長途旅行、國外事務有關。第九宮的核心意義在於高層次的探索與追尋,因此也代表宗教、哲學、理想、高等教育、法律等領域。

所以從小我對經典文學的定義是《基督山恩仇記》、《快樂王子》而非《紅樓夢》或者《三國演義》;現代文學我看的是賈西亞‧馬奎斯、卡爾維諾、米蘭昆德拉而非沈從文、魯迅;電影想得起《一曲相思情未了》、《妙麗的春宵》、《悄悄告訴他》,反正不會是《戲夢人生》、《戀戀風塵》或者《心動》。

 

這樣對國片全然空白的人來看《乘著光影旅行》的故事這本書會不會太勉強?我想不會,因為這本書的主角雖然是我不認識的攝影師,從事的工作是我陌生的電影工業,仍然不管是作者或主角那種對於工作的執著、對生命的豁達、對生活的投入依舊深深感動了我。


 

整本書讓我印象深刻的是關於李屏賓的工作態度,他不預設立場,努力達成目標。我覺得那是一個對自己與他人都有充分了解,有深厚底子與自信的人才能做到的事。

巫婆工作的場所最近來了新同事,他總是要求別人照他的「吩咐」做事,而且還會說:「這是為了讓你們工作能簡化,才希望如此進行。」我一向不愛和人計較這些,只是日子一久我總感覺啼笑皆非。他的替你設想其實是方便他自己;要求他人照他步驟做事不過是為了掩飾自己的能力不足(我覺得能從別人不同的做事流程裡找出問題所在才是有本事);說話總是頭頭是道、光彩漂亮,實際上卻是自信不足的反射。

老實說在我們公司的環境裡這樣的人才是紅牌,老早也見怪不怪了,我總戲稱此乃「國之將亡,必有妖孽。」只是偶爾還是會感嘆:安安靜靜累積自己實力、安頓自我生活的人真的永遠低人一等嗎?

然後在這個時刻我遇見了這本書,知道其實很多人都是認真的在自己的工作上努力著,並且真誠的喜愛與珍惜自己的工作,對我來說這樣就夠了,好久沒看完這麼一本能「胸解鬱」的好書了。

 

 

(以上海報來源:開眼電影乘著光影旅行)

 

後記:認真看完書才知道李屏賓是個大師級的攝影師。他的作品有《策馬入林》、《童年往事》、《戀戀風塵》、《魯冰花》、《仙樂飄飄》、《心動》、《花樣年華》、《咖啡時光》、《太陽照常升起》、《空氣人形》、《挪威的森林》……。這位攝影師很願意挑戰自己,但不會突顯自己的風格,我覺得真是很了不起的人哪!

剛看完《謎樣的雙眼》,對於影片裡那種空氣光線的金黃色調十分喜愛,我想攝影師是影片的雙眼,雖然對於專業的部分我完全不懂,看完書的現在,倒很想看看這部紀錄片,還有大師的《空氣人形》、《挪威的森林》兩部作品呢!

   

 

巫婆姊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六月初出發到東北前剛好瀏覽了隈研吾的另一本書《負建築》,我沒仔細讀完,但對這位建築師十分好奇,尤其他1995年的作品「水/ガラス(ゲストハウス)」真是超級吸引我,不過那座建築物在靜岡所以只能捨棄,因此我提出想看「森舞台」的願望,因為這件作品在登米,離仙台不算太遠。

 

 

雖說不遠卻也要來回三小時車程外加2000¥的車資,還好櫻花珍毫不遲疑的答應了,只說了:「自己找路。」這大約是我們的慣例,若是自己想去的地方就把資訊備齊(因為通常巫婆想去的地方旅遊書上的資訊是很少的),才方便排出最佳旅行動線。

 

 

花了大半天時間去看一棟能劇的舞台有什麼樂趣?我說不出來。但很高興自己有了這趟行程,因為如此才會在閱讀《自然的建築》時,更能體會隈研吾想表達的想法。

 

 

 

 

登米是個小地方,但這裡似乎有著深遠的能劇傳統。連展示室裡的婆婆都可以和我說上一大篇的能劇,而且是薪能劇。森舞台的所在位置稱為登米町伝統伝承館,基地的一樓是間展示室,走上樓梯才能看到這個得到1997年日本建築学会賞受賞的小巧作品。

 

 

其實舞台本身並不特別,或者該說這樣的不特別才是他特別的地方。記得我第一眼看到這個作品時感受到的是疑惑,因為那建築的色澤、式樣讓我感覺它彷彿已經在這裡幾百年了,它不該是1996年才建成的啊。

 

 

隈研吾是個很厲害的作者,不像西澤立衛或妹島和世極少有自己的著作,隈研吾是個理論清晰、文筆極優的建築師,透過書寫我可以對於他的建築有更多的理解,但親自到作品的所在地拜訪則是讓理解立體了起來,建築果然要連結場所才能感受其獨一無二的幸福感哪。如果有機會我一定要到靜岡瞧瞧「水/ガラス(ゲストハウス)」!

 

 

 

PS:個人覺得《自然的建築》序章的部分實在太棒了,讓我對於建築的理解又多了一個面向,不過關於混凝土變身的部分實在叫我印象太深刻,連在看巫婆英文老師借我的DVD《謎樣的雙眼》都可以想到這本書,因為當我看著電影裡雄偉的建築時都忍不住想:「嗯…這應該只是貼了大理石片而已?不可能整棟都是大理石蓋的吧?」

森舞台網址http://uratti.web.fc2.com/architecture/kuma/moributai.html

 

 

 


 

 

巫婆姊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因為這些模糊又刻板的印象,我原本預期看到的會是杜斯妥也夫斯基式的作品,沒想到完全不同,雖說是不一樣,但在閱讀過程中可以很鮮明的感受到這是俄國作家的作品,因為契訶夫是位堅持現實主義傳統的作家,注重描寫俄國人民的日常生活,塑造具有典型性格的小人物,藉此忠實反映出當時俄國社會現況。


 

契訶夫生於一八六○年,卒於一九○四年,只在這世上停留了四十四個年頭。在世紀交替的時代總是充滿著樂觀的想像,與對新世紀、新生活的莫名渴望。契訶夫生活在仍有貴族但已解放農奴的新時代,但由書中的故事看來,顯然契訶夫認為那樣的改變是不夠的,聰明的俄國人應該可以做的更好。

《帶小狗的女士》總共收錄「帶小狗的女士」,以及「燈火」、「小玩笑」、「某某小姐的故事」、「薇若琪卡」、「阿麗阿德娜」、「未婚妻」等七則短篇故事。每一則都是愛情故事。巫婆早說過自己對愛情故事解讀能力極低、感受方向絕對扭曲,所以我就不談愛情啦,不管是外遇、一夜情、單戀、逃婚,我都覺得人就是愛自找麻煩的傢伙,無論古今中外皆然,所以沒興趣延伸。

我想看完這七則故事讓我印象深刻的應該是契訶夫穿插在故事裡,讓我感覺是作者個人思想的某些段落。

《薇若琪卡》講述一個城市青年到鄉村工作,碰上一位鄉下的女孩的熱烈告白。裡面有一段敘述:「人生中有那麼多機會遇上好人,遺憾的是,相遇之後除了回憶就沒別的留下來。這就像天邊隱約乍現一群野鶴,微風捎來牠們那悲喜交織的叫喊聲,而下一分鐘,不管多麼用力遠眺遠方藍天,都沒法看見任何一個小黑點,也聽不到任何聲音了--人們似乎也是如此,他們的樣貌和話語在生活中忽倏而過,便沉落在我們的過往中,除了無用的回憶痕跡外,什麼也沒留下。」

我是個對過去很少記憶的人,但始終記得小時候一個只有一面之緣的原住民小女生。那是到外公家玩的時候碰到的,已經忘了我們為什麼一起度過那個下午,只記得要回家的時候,那個有著大眼睛的女孩子跟我說:「要想我喔,因為你想到我的時候,我也一定是在想你的。」當我還是個孩子的時候對這樣的話語沒有什麼感覺,現在想來卻覺得好寂寞啊,跟我說這句話的小女孩是不是在分別後曾經想起過我呢?類似的話也曾經有個男孩跟我說過,我天真以為自己不會忘記他,但現在幾乎連「無用的回憶痕跡」也快留不住了呢!

契訶夫的故事裡其實著某種淡淡的無聊,關於生活或生命的部分,有點像卡謬的《異鄉人》,但又不是那麼虛無;有些淡淡的嘲諷,關於愛情或婚姻的部分,但也不是那麼顛覆。在《某某小姐的故事》裡有一段直到今日依然十分適用的描述:「然而現代戀愛裡的男主角,就我了解他們的程度,他們通常太膽小、不積極、懶惰又多疑,他們太輕易像這種想法妥協--認為自己是失敗者或被生活所矇騙;他們不去奮鬥,光只批評這個社會庸俗,卻忘記他們的批評本身也漸漸成了庸俗。」

多麼精采的一段話,難怪經過一百五十年的現在我們依然要讀契訶夫!

 

 

 

巫婆姊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心情特別煩躁的時候我會開始看很難懂的書,或者文字很冷的書(可是同時間音樂就要聽特搖滾的),我書架這類的書特多,現在看的是大江健三郎的《讀書人:讀書講義》和村上春樹的《1Q84》,原本進行中的《龍紋身的女孩》已經放棄了,我是很佩服女主角對那個惹人厭的變態律師採取的終極手段,但是那只會讓我更煩躁無法對哪個我討厭的傢伙如法炮製!

 




.巫婆好想買這隻熊貓喔

 

大江健三郎的《讀書人》是本讀書講義,幾年前淳久堂的池袋總店開辦了一個「大江健三郎的書房」的活動。他們在書店大廳裡實際把大江健三郎挑選出來的書全上了架,這間書房開辦半年,大江健三郎則在此演講,談的就是他看過的書、他的讀書方法他的人生經歷……每到這種時候我就特別佩服日本人,也羨慕在這樣書店上班的員工……嗯,感覺我又要開始煩躁了!

 

撇開工作上的不爽快,我很喜歡日本人關於閱讀的一些「設施」,比方說這回東北旅行裡的一處景點:新潮社文學館。新潮社是日本具有代表性的一家大型出版社,創立於1896年,旗下大牌作家超多,我們很熟悉的三島由紀夫賞、山本周五郎賞就是新潮社辦的,再加上小林秀雄賞新ドキュメント賞,則通稱「新潮四賞」。

這間有著悠久歷史的出版社在角館有文學館當然令人好奇,很多人介紹角館時偶爾也會提到這裡,不過都是介紹文學館外的櫻花。對於身為書店人的巫婆和櫻花珍而言,館內的東西才是重點。我們在角館亂轉時巫婆早已忘記新潮社,只是老天有眼沒讓我錯過它,當我們從西宮家繞出來時,冷不防文學館就出現在毫無防備的巫婆眼前!

新潮社文學館之所以坐落於角館是因為新潮社的第一代創辦人佐藤義亮就是角館出身。文學館一如很多東北的公共建築一般是純白色的外觀,牆面上有一本翻開的書,書上的句子是:「国境の長いトンネルを抜けると雪国であった。夜の底が白くなった。信号所に汽車が止まった。」就是川端康成的《雪國》的第一句。在這裡看到這段很有感覺,雖然我不是在冬天來,而且川端康成的雪國也不是東北,但四處可見的大型白色建築(十和田市現代美術館、青森縣立美術館)都讓我很期待能在雪季來到這裡。

 

. 瞧見沒,熊貓吃的是書喔

走進文學館,有位和藹的中年先生招呼我們,好玩的是這裡好像也有編輯部,因為有辦公室,感覺蠻多人在此工作,賣票似乎只是順便!這位先生發現我們不是日本人後,突然有些手忙腳亂起來,買完票我看到新潮社的吉祥物熊貓便厚臉皮的請那位先生拿給我拍照。一家出版社的標誌是熊貓?難道是希望所有人都熬夜看書變成熊貓眼嗎

文學館內的展示會場還蠻大的,有角館出身的作家介紹、新潮社吉祥物熊貓的專區,還蠻像台灣文學館。其中最重要的部分當然是「作家手稿」。新潮社旗下的大牌作家真得很多,手稿自然不容小覷。有川端康成、芥川龍之介、村上春樹等,還有一區是介紹新潮社的100冊選書,看了書單發現很多都看過,蠻好玩的。網址如下:http://100satsu.com/viewer/

 

.我老了以後大概就是以這幅模樣看書  

看完展覽和櫻花珍兩人正打算離開時,辦公室內的小姐叫住了我們,跟我們說可以到圖書館去看看,就在旁邊。我跟她說我們不是日本人應該看不懂,她嚇了一跳,跟我說:「是嗎?可是看不出來啊!」但還是熱情邀請我們去參觀圖書館,所以我就跟她說我們在台灣的工作是書店店員,所以才會想來這裡參觀喔,她很高興的說:「那請務必看看我們的圖書館!」

盛情難卻,我們還是去了圖書館。這裡的圖書館很棒,是角館町的圖書館。空間明亮舒適、書籍又新又乾淨、根本就是一間小型書店,真羨慕住在這裡的人啊!

 

 

 

新潮社網址http://www.shinchosha.co.jp/index.html

新潮社文學館網址http://www.city.semboku.akita.jp/sightseeing/bungakukan/kaku.html

 

巫婆姊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就像日出日落、花開花謝一樣,有出生就有死亡,這是大自然的規則。只是當人類文明進展到我們自己也開始無法掌握的時候,我們就像當初建造巴別塔的人類一般,以為自己可以超越自然的規律,不再需要思考死亡、衰老、毀滅,直到大自然開始反撲。

 

二○一○年的災難以一月二十日發生於海地太子港的地震揭開序幕,死亡人數達22萬人,接著有智利的8.8級大地震,美國與歐洲遭受世紀大風雪,中國西南百年大乾旱,冰島火山大爆發……,時間最近的則有巴基斯坦的大洪水災民估計竟高達六百萬人,俄羅斯的黑森林大火,中國甘肅的土石流死亡人數破千人,更別提不斷變形的H1N1,或是最近在南亞發現的超級細菌,似乎都在向地球人宣告:「地球末日即將到來!」

如果世界末日真的來臨,我們該怎麼辦?或者說:我們能怎麼辦?東野圭吾在《異變13秒: Paradox 13》裡給了我們很實用的知識、很現實的場景、很實際的理論,還有最最實在的關於人性的試煉!

 

這個故事其實很簡單:在三月十三日十三點十三分十三秒到二十六秒這命運的13秒之間,即將出現無法想像的殘酷世界……那是一個瀕臨毀壞的城市-東京。在這個滿目瘡痍、杳無人煙的超大型廢墟裡,一對警察兄弟檔、一對老夫婦、一對母女、還有建設公司經理和他的司機,以及護士、流氓等共十三人在驚恐惶惑之間,慢慢找到彼此,形成一個小團體互相支援。但在暴雨不斷、地震頻仍,物資不斷減少的情勢之下,衝突、裂痕和絕望也開始擴大!為什麼這個世界只剩下他們?究竟發生了什麼事?他們不但必須找出活下去的方法,更重要的是-找出活下去的理由!

東野圭吾真的是大師,一個說故事的高手。本來我以為末日之類的戲碼會很灑狗血,但是並沒有,反而讓我覺得很真實!比方說避難場所的選擇、尋找食物的方式、還有東京這座現代巴別塔慢慢毀壞的描寫,在真實正確不過的場景更讓人真切的思考起我們人類乃至於生命存在的真實意義為何!

面臨絕望的時候,我們人性能有多高尚、善良或者會有多邪惡、冷血?面臨絕境的時刻,我們該犧牲自己拯救他人或者遵循自然法則汰弱留強?面對如神明一般的強悍大自然,我們該俯首認罪放棄一切或者堅持到底頑強抵抗?面對一個善惡已無界線的新世界,如果我們是那倒楣的十三人之一,你會怎麼做?

闔上書的當下,我的心中沒有任何答案。我想人性是幽微陰暗、深不可測的,只能說謝謝東野圭吾給了我一個這麼好的故事。楊照說好的故事帶領我們離開世俗,找回素樸的童心,喚起共同的感受。重拾對故事的好奇心,就是重新認識自己,與世界對話。也許小說和故事不同,但對我來說每部精采的小說就是一面鏡子,照出自己、照出他人、照出世界,也讓我找出自己與世界的相對位置,發現自己與這個世界通聯的道路,這就是我不斷成長的養分,至於世界末日嗎?那就交給かみさま去決定好了。

 

巫婆姊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紅點、綠點、黃點,是草間彌生的創作標誌,這三色圓點同時代表了地球、太陽、月亮。

 


 

水玉是日文みつたま的漢字,水玉是指polka dot,水玉是指圓點的圖案。而草間彌生在十和田市現代美術館特展的名稱就叫《水玉強迫》,老實說這些ㄧ直重複出現的圓點,真是切切實實讓我充分了解到水玉強迫的威力。

 

 


‧這個展很大連十和田市的商店街都全力配合長滿紅色的水玉

 

一九二九年出生的草間彌生長年為精神疾病所苦,大約十歲時就依自己所見的幻覺創作,為了逃離重覆襲來的幻覺與幻聽,開始描繪紀錄那些幻覺幻聽的畫面。所以她的水玉開始無限擴張不斷增殖了七十年。



 

二戰期間糧食缺乏,南瓜是日本人每天主要的食物,所以日本人對南瓜有特
別的感情;在草間彌生的眼中,每個南瓜的條及形狀均不盡相同,其千變萬化的特點,也成了她的作品主題概念。

 

 




※草間彌生的官網http://www.yayoi-kusama.jp/

巫婆姊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例如第一個展館的作品是Ron Mueck的黑衣老太婆,Ron Mueck的作品都很大而且超級寫實,第一次看到鐵定會被震懾住,我和櫻花珍因為在直島看過他的作品所以還好,可是在純白的空間裡,他的作品看起來更嚇人,這是在直島沒有的感覺,不過最好玩的是館方的擺設方法,他們利用建築的視覺死角,讓這件巨大作品得進到展場才看得到,幾乎無一例外,每個人都被嚇了一跳,看大家的被嚇到的表情反而比作品更有趣。

 

 

還有個作品我印象也很深刻,是利用影像變化傳達對時間流逝的恐懼與傷感。現在的電腦科技發達,影像處理已經到了虛實不分的地步,而這類媒體的存在對於現在的人們來說已經是像呼吸般自然的東西。我記得十多年前在紐約的MoMA看到的影像媒體展完全不同,那時候看過的一個展覽是在地下室的小房間有臺電視不斷的播著重複的畫面,那個年代對於「影像媒體」是極度批判的,認為電視是人們疏離的元兇。想想真得很有趣,不過幾年光景,我們看事物的角度竟有如此巨大的改變。

 

 

不過十和田市現代美術館的魔力可不只於此,這裡的作品就像恩田陸在《禁忌的樂園》裡寫過的,不只看得到、摸得到還聞的到!有個展示空間就是如此,展場裡只是幾株參天古木,但一走進房間聞到的是森林的味道、土的味道、樹的味道,真得很特別。

這裡的蜘蛛人讓我想起直島的天空

最可怕的是看完所有的展覽,我感覺不是第一次看到這些作品,偏偏櫻花珍說他是第一次(除了黑衣婆婆),可我對每件作品都有似曾相識之感,但想不起來哪看過……只能說大概是《禁忌的樂園》給我的閱讀記憶太強烈了,所以搞不清楚哪些作品是真的看過,哪些作品是在書裡看過。

 

 

 

館裡有個地方跟台灣有點關係,那就是禮品部兼小小餐廳,什十和田市現代美術館麼樣的關係呢?這裡的地板是台灣設計師的作品喔,這裡的餐點雖然簡單但十分美味,大片玻璃窗可舒服的享受陽光,是很棒的歇腳處。只是我們拜訪的時候恰好是草間彌生的特展,於是乎享受美食的當下得一直被草間彌生可怕的呻吟聲與恐怖的紅水玉攻擊-因為這裡不斷播放著這位前衛老太太的影片!

 

 


.所有作品照片來自十和田市現代美術館的網站http://www.city.towada.lg.jp/artstowada/artist/index.html
 

巫婆姊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個盒子裡是一個展覽室

不知道為什麼每次我想去的地方都很難找到「滿滿」的資訊,明明十和田湖在每本旅遊書都寫的囉哩吧嗦,我卻連十和田市怎麼到都找不到,還好網路萬能,在十和田市現代美術館的網站上找到了以下的交通方式:「十和田観光電鉄十和田市駅より徒歩20分、タクシー及び十和田観光電鉄バスで5分」或是「八戸駅東口から十和田観光電鉄バスで約1時間「十和田市中央」下車徒歩5分」或是「八戸駅東口から十和田観光電鉄バスで約1時間「十和田市中央」下車徒歩5分」,但就是沒說到從三澤也可以搭上十和田観光電鉄!

 



區的展覽非常有趣 ,進到屋子裡只看到純白的桌子椅子,研究完畢才發

 現要爬到桌子上的椅子上再踮起腳尖,做什麼?往屋頂的洞鑽進去就可當鼴

。什麼滋味 ?那就得親身體驗才知道囉

十和田市現代美術館是西澤立衞設計的,西澤立衞就是和妹島和世一起成立SANAA建築設計事務所的人,2010SANAA獲得建築界最高榮譽普利茲克獎,這是安藤忠雄也得過的獎項。我倒不是因為西澤立衞得了獎才想看看十和田市現代美術館,而是很久以前偶然在設計雜誌上看到那純白盒子造型的建築,有強烈好奇心,很想知道那樣的建築實際存在感如何,才有此次的旅行。


 

這巨大的水晶吊燈乍看十分美麗,細看則十分可怕,那墜飾全是一個個相

的人,讓我想到芥川龍之介的蜘蛛絲的故事

 

結果十和田市現代美術館讓我驚艷的不是建築本身,而是館內的設計與常設展覽,這和青森縣立美術館的參觀經驗剛好有點相反,實在很有趣。這也是旅行迷人的地方吧?不斷的前進、不斷的驚奇、不斷挑戰自己的慣性……還有不斷期待更多的超乎自己期待的世界!

 


巫婆姊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出版社:皇冠

出版日期:八月

曾經看過一部公路驚悚電影The Hitcher,一個年輕人在路上讓一位男子搭了便車,兩人開始聊天,但年輕人漸漸發現不對勁,因為這位搭車客不斷聊到…他上回如何殺了讓他搭便車的一家人…然後年輕人忽然發現-自己成了這搭車客的獵殺對象!

這類讓我印象深刻的電影幾乎全是美國片,筆直得彷彿沒有盡頭的公路,廣大荒漠般的平原、宛如彗星般一閃而逝的休息站……彷彿自由自在、無拘無束的風景後,其實是無處可求援,人際關係疏離至極的真實世界。

在閱讀《謊言迷宮》的時候腦海裡浮現的就是The Hitcher的風景。《謊言迷宮》是傑佛瑞‧迪佛二○○九年贏得「國際驚悚作家協會獎」的年度最佳驚悚小說的作品,精采刺激自然不在話下。傑佛瑞‧迪佛的作品《人骨拼圖》曾被環球影業公司改拍成電影,這是我唯一熟悉的作品。《人骨拼圖》的鋪陳也很精采,只是就閱讀的體驗來說,我覺得謊言迷宮》更勝一籌。

故事開始於晚間一通報案電話,這通神秘的報案電話只說了一個字「這」就斷了通訊。故事發生的地點是美國的邊陲小鎮,是那種連強盜小偷都不知道要「消滅指紋」的小鎮。警長擔心這通奇怪的電話,請了卜琳-一位工作狂女警前去查看發話地點-坐落於湖邊的偏遠的度假別墅。

 

因為卜琳的執著讓她沒能逃過與歹徒相遇的命運,於是開始了一整夜可怕的逃亡過程。傑佛瑞‧迪佛的故事設計就像俄羅斯娃娃-開了一個還有一個-於是我們跟著卜琳和蜜雪兒-一個神秘美麗的女子-展開一場幾次與死神擦肩而過的驚險逃亡過程。理論上我們當然知道主角不會死,可是怎麼不死法就很重要了,關於逃亡過程的描寫,脫困的方式,傑佛瑞‧迪佛是個讓人捨不得闔上書本的說故事高手。

但是故事的發展如此曲折還是叫人佩服,一個解答帶來的不是喜悅而是另一個陷阱或另一個謎題,不斷顛覆著讀者的猜測。故事裡的每個角色心中都有自己的秘密、黑暗的角落,而這些所有的人、事、物碰觸一起後,就產生了奇妙的化學變化。

比方卜琳和歹徒之一的哈特之間的奇妙情愫跟The Hitcher裡的年輕人與搭車客有些類似,雖然是敵對的雙方卻是本質特性極為相似的人,也因為如此兩人的鬥智才如此扣人心弦。

 

傑佛瑞‧迪佛設計迷團的功夫一流,而人物性格的刻畫也十分生動,卜琳的機智堅毅與偶爾出現的軟弱、哈特的精明沉著與偶爾出現的深情、蜜雪兒的聰明驕縱與偶爾出現的歇斯底里……這些精準的設定不僅增加故事的可讀性,也是故事走向的最佳指引。

謊言迷宮》真是本沒有冷場、處處充滿驚奇讓人捨不得睡覺的大師作品呢!

 

 

 

巫婆姊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