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代日本的醫學界,是位最轟動、最使人震憾的風雲人物。日本人不僅把他當作日本醫學界的英雄,甚至把視他為神化人物,給予他偶像般的崇拜。野口英世曾三度提名諾貝爾醫學獎,而最後一次有機會獲獎,卻因為第一次世界大戰發生,而宣布取消頒獎。只能說是運氣欠佳。」-Wikipedia如此說道。

 





 

「在野口英世享譽日本,甚至登上千元鈔票後,有人指出野口英世在美國是不被認可的,他的研究成果雖然在當時得到讚譽,但是由於他的研究理論裡面充斥着矛盾與混亂,不久後就被宣布為錯誤理論,他本人給人的印象也只不過是個酒鬼和花花公子,他在醫學史上也不像日本人以為的那樣有什麼地位。」-這段敘述的起源也許是來自《生命是最精彩的推理小說:一個生物學家眼中的奇妙世界6》,因為這本書的第一章《紐約大道與六十六街》說的正是野口英世的故事,而那個故事可能不是一般人最容易到手的由東立出版的《野口英世物語》那麼讓人熱血沸騰。

 





 

野口英世的爭議並不是單由福岡伸一(《生命是最精彩的推理小說:一個生物學家眼中的奇妙世界》的作者),渡邊淳一早就花了八年的時間研究野口英世,並寫出了《遙遠的落日:野口英世的傳記小說》一書,書中對於野口英世性格上的缺點也有描寫,只是這樣的事實並沒有造成很大的影響,也許這世上大多數的人都只相信自己想相信的吧?

 


 

 

表面上野口英世性格上的缺陷似乎來自於家貧與手殘,但我覺得更像是天生性格所致。他其實一生受人幫助甚多,但是從很多他的軼事看來,野口英世似乎是個只記得自己悲慘遭遇而忘記他人伸手恩惠的人(當然我不否認他極度聰明,很努力也有膽識,不然不會精通多國語言,還長期在國外做研究,只是越聰明的人走起極端來越不能回頭)。也許是我身邊很多這樣的人吧?看到野口英世的故事,心裡盡是反感(純屬個人觀點)。曾經有個朋友跟我說:「關關難過,老天卻給我關關過。」沒有感恩,沒有想到一路上幫過他的人,只想到悲慘的自己,卻不承認那個困境是自己造成的。更慘的是巫婆身邊這種人還特多,多到我都想唸聲:「阿彌陀佛!」給他遁入空門。

 

 

還好旅行的時候不了解野口英世是如此不得我緣的詐欺男(真的純屬個人觀點喔),還愉快的參觀了他接受手部開刀的會陽醫院。不過我感興趣的還是青春館一樓的哪啡館會津壹番咖啡館,這裡濃濃的咖啡香與厚實的木製桌椅很吸引我,甚至有台超級古老的收銀機喔。只可惜我們的時間真的不多,只能遵循野口英世的名言:「忍耐!」繼續在細雨中前往下一個地點-榮螺堂(さざえ堂)。

 

參考資料

紅色的赤ベコ:http://ja.wikipedia.org/wiki/%E8%B5%A4%E3%81%B9%E3%81%93

飯盛山的白虎隊:http://ja.wikipedia.org/wiki/%E7%99%BD%E8%99%8E%E9%9A%8A

細菌學家野口英世:http://zh.wikipedia.org/zh-hant/%E9%87%8E%E5%8F%A3%E8%8B%B1%E4%B8%96

《遙遠的落日:野口英世的傳記小說》:http://ja.wikipedia.org/wiki/%E9%81%A0%E3%81%8D%E8%90%BD%E6%97%A5

 

生命是最精彩的推理小說:一個生物學家眼中的奇妙世界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494246
 


 

巫婆姊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在會津若松就遇到這樣一群爺爺啦,因為一直記得爺爺們七嘴八舌的樣子,而忘了到底為什麼要去會津若松呢!話說到會津若松的那天下著小雨,因為每次和櫻花珍出門都會有這麼一、兩天,不知道誰是雨女,也就不能埋怨啦,只是一下車還是會發呆,因為得思考接下來的行動策略。

 

 

就在車站裡我們遇到一大群要出去玩的爺爺奶奶,因為他們穿著一樣的防雨外套看起來挺不錯,我就在他們後頭鬼鬼祟祟的想拍照,沒想到被爺爺們發現了(大概是我拿著很專業相機可是看起來一點都不專業,所以反而引人注意?),爺爺們開始和我們聊天。依照慣例,不久之後會變成爺爺團-巫婆;奶奶團-櫻花珍,屢試不爽。因為是閒聊所以炒熱氣氛是首要目標,反正我也聽不是很懂,就認真選聽得懂的部份附和就好了,也因為是圍著會津若松的吉祥物「赤牛」展開談話,所以也可以猜出爺爺們的意思,只是說著說著,爺爺們開始說起「愛」這個字,還比了心的形狀,這可難倒我了,完全沒線索,只能猜出與這裡的景點有關。

 

 

終於我們的觀光巴士來了,跟爺爺奶奶說完再見,上了車我忍不住跟櫻花珍說:「那個爺爺一直跟我說『愛』耶!」櫻花珍的反應是立即的:「ㄟˊ,直江兼續!」巫婆:「???」櫻花珍:「直江兼續以前在這裡住過咩。唉呀,妳怎麼沒跟我說咧!」原來如此,真是對不起爺爺們了,巫婆不喜歡歷史,也不看時代劇,最重要的是我們跑來會津若松並沒想到要看那麼熱門的景點,我們想看的是散步地圖裡很小很小只有幾行介紹的-榮螺堂。

 

 

只是特地來也不可能只看一個榮螺堂嘛,所以我們的第一站是七日町的車站咖啡店。一開始研究東北的旅行資料時很訝異於這裡的咖啡店之多與年代之久遠。等到真正踏上這塊土地,與這裡的人接觸後,才發現東北人的豁達大度,以及對新奇未知事物的好奇心與接受度都與我們曾經拜訪的其他地區不同,有種拓荒者的冒險與浪漫的情懷,但又有著某種冷靜自持的節制,所以原本是異質的東西卻在這裡生根,成了日常生活風景的一部份。

 

 

七日町的café就是這樣的地方,這個車站已成無人車站了,但1934年開始的café還是繼續營業著。屋內有色澤厚重沉穩的木頭桌椅,美麗的日式雜貨,日式小點心,還有空氣裡濃濃的咖啡香,這些東西在這個小小的空間裡並列卻一點都不顯突兀。我們點了咖啡加蛋糕的套餐,咖啡非常好喝,蛋糕綿密札實帶著淡淡柑橘香,讓我心情愉快起來,雖然外面還下著雨…

 

 

原本還想這樣的地方多半是觀光客才會來的吧?沒想到完全猜錯,停留的一個小時裡只有巫婆和櫻花珍是道地觀光客。我們到得早,一開始店裡只有我們,但隨後進來的居然是當地的爺爺奶奶,聽他們的談話似乎常在這裡聚會,喝個咖啡,買點伴手禮,待會再一起去走走,好個日常卻又歐夏蕾的生活享受啊。

 


 

我真羨慕擁有這個已經七十幾年的café的東北人啊!

 


 

巫婆姊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感謝時報曼瑄主編提供試讀的機會。

 

總覺得人類好像對於交通工具懷有莫名的好感與幻想。所以有電影《航站情緣》,有電視節目《戀愛巴士》,是因為這樣的物體能帶離我們遠離日常生活,邁向未知的將來,所以讓我們對它傾注了羅曼蒂克情懷嗎?那如果是每天都要搭的電車呢?即將前往的目的地是熟悉的生活場所,每天每天持續的是相同的風景…如此我們也會對這樣的「時間」投注羅曼蒂克情懷嗎?我沒有搭電車通勤的經驗,搭便車的經驗倒是一籮筐。

 

 

 


 

學生時期就常搭便車了,從沒多想什麼,倒是工作以後偶然和同事聊起,大家全說我真是個怪咖,因為「有點常識的人就不會這麼做,我們又不是外國人」-這是典型的結論。但是我要先聲明,我的搭便車守則是「不麻煩別人,不讓自己危險」,這和新聞報導那種「不花錢環島」的人絕對不同,而且我認為那種人最可恥了。明明自己生活無虞,為什麼要去佔別人這種便宜?搭便車理所當然,拗小吃店請客理直氣壯,對我來說簡直不可思議,至少在我的價值觀裡這樣的行為比乞討還不如。

 


 

為什麼開始搭便車?解釋起來很麻煩,不過對我來說不是太奇怪的事,畢竟我不怕生,連搭車回家都可以鄰座的人聊開,從台北到台南。我不知道曾經和我一起搭過便車的朋友對這樣的回憶有什麼感想,對我來說那些陌生的善意曾在某個難以說明的時間點小小推了我一把,讓我有力氣繼續往前走,就像《阪急電車》裡的翔子,破壞男友婚禮那天,在回程的電車上,陌生婆婆的一句話,竟成了開始新生活的契機。

 



 

最後一次搭便車是在台東,結束一場毫無計畫的環島之旅的最後時刻。那時已經出社會幾年了,工作總不上不下,戀情來來去去,說好聽點是:「我還年輕,心情還不定。」其實自己最清楚,我還是不能避免要變成那個看不到帽子裡的大象的大人了。朋友也該是面臨某種關卡吧?但我們兩個是「心機女」,不想說破的終究沒說(反正就是工作與戀情的進度之爭啦),只是逞強的說:「去宜蘭走走吧。」到了宜蘭住在以前同學家的兩個人彷彿要比賽誰瀟灑似的,說了:「要去花蓮嗎?」而花蓮朋友熱情招待的結果是:「去綠島吧!」

 




 

 

已經忘了那時候朋友怎麼可以一直請假,而我之所以可以如此為所欲為是因為我的前主管拿我沒輒,只要每天起床後打通電話回公司說句:「我可能還要請兩天…」這種沒頭沒尾的話就可以了。那時候的綠島還沒高度開發(不小心洩漏年紀),我們搭的是那種八人座的小飛機(朋友熱心訂票的結果),只去無回,所以回程搭船。老實說當年的行程隨性的不得了,所以在綠島搭上船的兩個人對於下船後如何兵分兩路完全毫無頭緒。

   


 

那天是朋友的deadline了,他得搭飛機趕回台北,而我只能坐火車回台南。台東對我來說陌生極了,只是我神經向來大條,心裡想著下了船再說。那天下著細雨,我站在船邊看著浪,朋友早躲到船艙裡。那時身旁有兩個男孩,不知道為什麼就聊了起來,直到快下船了,男孩們說:「那你們接下來怎麼辦?」我說不曉得反正下船再問人好了。男孩們皺了眉說:「我們有車,要不要讓我們載你們去搭車?」我說會不會麻煩?他們倒是瀟灑:「ok啦反正得回市區。」

   


 

後來旁邊的阿伯驚訝的偷偷跟我說:「小姐,你很好運哪!這裡叫計程車到機場和車站要好幾百耶!」那兩個男孩其實真的很好心(他們也是在環島旅行中),因為他們也不知道機場怎麼走,還是很nice的先趕到機場讓朋友順利搭上飛機,接著又把我送到火車站。其實早超過「順便」的狀況了,而且他們一路擔心我都沒事先買票,不知道能不能有車搭。還好我真的是傻人有傻福,熱門的南迴線竟然給我買到坐票(這是後來和鄰座女生聊天獲得的知識,因為她說她是三天前排隊才買到有座位的票,對我在上車前十幾分鐘買到坐票無法置信)!

 


 

直到現在那兩個男生的擔心我都還印象深刻,覺得自己的魯莽給人家帶來了麻煩,也深深察覺到自己的任性讓很多人擔心,最重要的是那一天,在回程的火車上,心裡有些模模糊糊的體認到我終究得承認:「變成大人」是我逃避不了的責任,如何變成一個看得到帽子裡的大象的大人才是最高境界的叛逆!

 



 

雖然不像搭便車,但即使在每天都得通勤的固定路線上,應該還是有不同微小變化的風景吧?而這些來來去去、萍水相逢的乘客身上有什麼樣不同的故事,如果沒有機會大概一輩子也不會知道吧?如果把這樣的「時間」當成短暫的旅行,那麼是不是每天就可以有羅曼蒂克的期待?

 


 

有川浩轉型暢銷國民小說作家的作品《阪急電車》就讓我有在旅行的感覺。即使不出國,每天每天我們都參與了其他人的人生,不管是跑龍套還是演主角,每一個緣份都得來不易,都是一個奇蹟。雖然對巫婆扭曲的個性來說這本書有點太歡樂了,但還是忍不住想:「有機會的話,一定要來趟「阪急今津線之旅」啦!」

 

巫婆姊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貓之建築家》是本很漂亮的小書。不過對我來說是本很難理解的書,因為作者是森博嗣。這位作者的作品獨樹一格,被稱為「理科系推理小說」,注重理性、邏輯的推演,說白了就是對巫婆來說就是個遙不可及的推理作家。我本來邏輯力就很差了,加上解謎力特弱,偏偏這位作者是個「看待世界的方法、面對世界建構的邏輯都非常獨特」的推理作家,怎麼會對盤!

 

 

不過看到這風格獨特的插畫,叫我不想看都難。只是這插畫愈看愈迷離,彷彿每次看都有那麼一點不同,搭配森博嗣的讓我頭暈的文字「…『美』究竟是『型態』、『機能』?還是『貓』?興味盎然。」還真的只能用「興味盎然」來形容我的感受呢!

 

 

萬城目學在《鹿乃子與瑪德蓮夫人》書裡已經說過貓咪的日文叫「寢子」是因為貓咪一天到晚都得睡覺才活得下去,基本上我比較相信萬城目學的邏輯。

 

 

 


 

 

貓咪看起來當然聰明伶俐得多,如果可以選擇,我是希望不要有來生,但如果非要有來生,我的第一選擇就是當貓咪。當個貓咪建築師嗎?好像也不錯。

如果每天的貓日子是睡睡覺、四處晃盪、總是思考著「美」的理由。聽起來好像很適合我呢!如果每天還可以喝到好喝的咖啡那就太完美啦。

 

 

圖片來源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507022

巫婆姊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1年的六月我又遇見另一個「清澈動人」的純愛故事。這回是女主角瞳有著聽覺障礙,在無邊無際的網路世界因著一篇讀書心得而與男主角伸相遇。這次不是女主角被男主角深情憂鬱的模樣電到,而是男主角在網路上被女主角率真的文字征服。透過網路兩人被彼此在想法上那種很大部分相似卻又會在微妙地方差異的神秘感吸引,兩個人在虛擬的網路世界裡討論著架空的小說,一切美好直到兩人在現實世界裡見了面,卻忽然之間晴天霹靂。

不可否認人類對於自己不了解的東西總是排斥或懼怕的,於是我們給各種東西貼上標籤並加以說明,好像這樣就可以了解全世界似的,但是我們總是只看到「標籤」卻很少去閱讀說明文字,甚至連同一種物品也會有細微差異這樣的事實都被忽略,物品如此,人也是如此。

「大學教授喔?怎麼還會順手牽羊?」、「在書店上班喔?那一定很輕鬆吧,每天都有書看耶!」諸如此類的標籤一旦貼上,很多人不會去想大學教授也是人,知識有時候給予的是傲慢而非良心;在書店工作還是「工作」,沒有老闆會花錢請人每天看壹周刊打發時間。有身體障礙的人是不是就是麻煩難搞?我覺得還是要回歸到「人」這個點上來說,每個人有不同個性,這性格影響所有的事:如何與人相處、如何思考事情、如何行動、如何解決問題…,所以瞳成為聽障人後所遇到的困難是必然的,因為除了我們這個世界對身障者並不友善外,瞳本身千 金 小姐的個性更加劇了這些。

我很同意男主角伸所說的「不是沒有傷口就代表沒有傷痛」,很多時候顯而易見的傷口反而是容易處理的,被劃在心裡無法結痂的也是無法言喻的痛,雖然看不到卻真實存在。有川浩在《雨樹之國》裡想表達的應該也是別急著貼上標籤吧?

《雨樹之國》應該還是純愛小說吧?畢竟書腰帶上清楚寫著「今年春天最清澈動人的純愛物語」,只是巫婆資質魯鈍實在無法體會「純愛」的部份,我的感想是「戀愛絕對是自找麻煩的事」,連吵架都甜蜜這樣的感想不在我的range裡。不過戀愛談的好表示EQ高,是這樣嗎?對巫婆來說合乎邏輯,因為談戀愛無時不刻都在negotiations啊!

巫婆姊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津輕鐵道是日本最北的私鐵,老實說出發之前巫婆一點概念沒有,這裡是櫻花珍的指定地點…嗯,應該說是指定路線吧。旅行回來後櫻花珍才把她的珍藏《津輕鐵道四季物語》這本漫畫借我看,看了之後頗有「原來如此」的味道,怎麼說呢?其實津輕鐵道真的蠻特別的,特別的地方並不是鐵道本身,而是經營鐵道的「人」。

 

 

日本的私鐵大致上來說應該都不是很容易經營,津輕鐵道當然也不會例外。《津輕鐵道四季物語》其實就是非常嚴重的「置入式行銷」,藉由漫畫來宣傳,但為什麼效果好又不使人反感?因為在這條路線上的工作者都像是漫畫裡的人們一樣,為生活努力,為工作盡心,平凡又自然的存在就像津輕鐵道兩旁的風景一樣美麗。

 

 

從津輕五所川原站到津輕中里,這條鐵道一共十二站,其中只有起站五所川原、終點站津輕中里與我們下車的金木是有站員的車站,其餘皆是無人車站, 二十公里 的距離來回就得花費二小時,載客人次不多,但是津輕鐵道以創意與服務成就了她的獨特性。

 


 

還記得我們從JR五所川原站奔跑到津輕五所川原站時的慌張(因為兩班車的時間差只有10分鐘,而我們還得跑上天橋再下到另一座月台),而且在這裡還得買票!不過當我們急急忙忙抵達月台時,津輕鐵道的 車掌 小姐與站務人員親切的態度立刻讓我們的呼吸緩慢下來。這裡的車票很有趣,長長的紙條上有不同的站名與數字,在站名上打洞代表出發與目的地,後又在「十」、「百」的數字上打洞以計算出車資(例如在「2」和「百」剪洞代表票價200日元),搞得我眼花撩亂但也很有趣!

 

 

一上車就看到車廂內的手繪海報,以路線的方式介紹各站的景點,太宰治當然是重點,車上還有小小的活動書車擺著許多太宰治的書。津輕列車在夏天有「風鈴列車」-夏季開始時會在車上掛滿風鈴,我想是南部鐵器的風鈴吧,這回買了一個南部鐵器的風鈴當伴手禮,鈴聲悠揚徐緩,很符合津輕列車給我的感覺。冬季則是「暖爐列車」-還可以在車上烤魷魚乾!可惜我們旅行的時間總是不上不下,有機會我倒很想搭暖爐列車到終點呢!

 




津輕列車的車上有 車掌 小姐,很像是溫泉旅館的女將,她會跟每位上車的旅客聊天寒喧,但厲害的是我一點都不覺得很公式化,也許是因為這位 車掌 小姐把生活感帶入了工作吧。即使碰到我們兩個外國人, 車掌 小姐還是一口津輕腔慢慢的問著從哪裡來?喜歡這裡嗎?怎麼想到來這裡玩?當我跟她說是因為太宰治的時候,她還很訝異在台灣也可以看到太宰治的小說。櫻花珍說她還看過《津輕鐵道四季物語》, 車掌 小姐立刻邀請我們冬天時來搭暖爐列車。我說不嗎?她說很冷喔!還有地吹雪,可是很漂亮。總記得 車掌 小姐當時的表情,因為她讓我感覺她真心喜愛這片廣闊的大地,我想這就是津輕鐵道的真實魅力所在吧。

 


 

回程時還是這位 車掌 小姐,她的工作其實還蠻繁忙的,記得不知道在哪個無人車站還要下車幫 司機 先生綁布旗,這大概也是搭這種地方線才可以看到的實際生活風景吧。我們上車 後車掌 小姐還是忙裡偷閒的來詢問是否有到達斜陽館,當櫻花珍展示買來的電車胸章時,她還很快樂的跟我們說以前也有來自台灣的訪客,她還詢問她的名字中文怎麼唸,也字正腔圓的唸了一次給我們聽,真的很像溫泉旅館的女將呢。

 

 

如果有機會我還想再搭一次津輕鐵道,在白雪靄靄的時刻,因為 車掌 小姐曾經那麼神采奕奕的跟我說:「雖然很冷,可是真的很漂亮喔!」

 




*還有喔      日本第二短的--紀州鐵道    日本鐵道 : 地面電車篇

 

巫婆姊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太宰治青森縣內少數大地主津島源右衞門與的六男。他有十一個兄弟姐妹,他是第個小孩。父親源右衞門是松木家的入贅女婿,也是縣議員、眾議院議員,經營銀行與鐵路,並因多額納稅而成為貴族院議員,是地方名紳。

 

 

 

只是這樣顯赫的家世並沒有帶給太宰治更多的好運,反而是他沉重的負擔,從二十一歲與銀座啡館女侍投海自殺未遂開始直到三十九歲與與崇拜他的女讀者山崎富榮跳玉川上水自殺身亡為止,太宰治似乎一直過的是「人間失格」的生活-膽小鬼連幸福都怕,碰到棉花都會受傷,在女人、酗酒、自殺的世界裡沉淪。

這棟豪宅不是一直為太宰治家族擁有,它曾經轉手被當成旅館就叫「斜陽館」,直到一九九六年金木町買下這裡,旅館才算走入歷史,斜陽館也才成為「太宰治紀念館」。我想取這個名字應該是因為太宰治的中篇小說《斜陽》的緣故,這篇小說裡所描述的宅邸就是斜陽館。

 


 

斜陽館很大有兩百多坪,不只有金碧輝煌的和式房間,也有雍容華麗的洋式房間,加上米藏(倉庫)與庭園,真是標準的豪宅。我最喜歡的是這裡樓梯的設計,很特別完全是西式的氣派,不知道是不是因為曾經以旅館的形式經營所以改建的。其實斜陽館是間很特別的建築,不完全是西式也不完全是和式,彷彿是依照主人的意志建成的,也難怪太宰治對這裡的情感如此複雜。

 

 

粗淺的看過太宰治的生平事蹟,很難說他是個意志堅強之人。即使家裡的階級讓他苦惱,他也依然無法拒絕家中的金援,直到父親與他斷絕關係。無法處理自身情緒問題而不斷藉助藥物,也許可以說是軟弱性格作祟?「藉口越完美,人生越不完美」套用某本勵志書名一用-這也可說是太宰治的人生寫照吧?

 





諷刺的是對他來說痛苦的根源竟是他除了小說以外留給家鄉最豐厚的遺產,只能說這就是人生吧。

 

 




 

巫婆姊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新井一二三曾說過幾乎所有日本的孩子在青春時期一定會愛上太宰治的書,這我是很相信的,因為三十九歲就自殺身亡,生前又是風風雨雨的過日子,如果我還是文學少女的話,一定會覺得這個歐吉桑真帥!可惜我認識太宰治這個頹廢派作家時已經不是兩眼無神夢幻的少女了,加上我本來就討厭無病呻吟、軟弱又愚蠢的男人,光看到《人間失格》的第一段就整個火冒上來,所以太宰治是我不想也沒興趣了解的作家,但偏偏我呢還是跟他有緣,在他過百年生誕的六月(太宰治生日一九○九六月十九日)造訪了他的生家-斜陽館。

 

 

其實我們的主要目標應該是津輕鐵道,這條二十公里長、十二個車站的私鐵其一直很辛苦的在營運著。櫻花珍看了《津輕鐵道四季物語》這部漫畫後,一直期待有機會搭搭這條路線。既然要得找個目的地,在金木的斜陽館就成了我們用不著討論便成共識的目的地了。

 

 

一出金木的車站就可以發現太宰治的光輝,處處是跟太宰治有關的符號,跟著指示方向走,應該十分鐘可到斜陽館,可是我們預計只停留一小時就要趕下班車,因此腳步不由自主急促起來。一向以來都是櫻花珍走前,我在後面慢慢拍照,所以當我看到路旁有個「津島家新座敷」的展示處便立刻停下腳步慢慢拍起照來,雖然我不知道這裡是做什麼的,但鐵定和太宰治脫不了關係,因為兩旁櫥窗全是太宰治。

 


 

拍了幾張,突然屋裡一位年輕男子笑容滿臉,熱切的走出來跟我說了一大串的日文。我約略了解他在跟我做介紹並要我入內參觀,但櫻花珍已走遠,我於是說我要去斜陽館,他很有趣的跟我說斜陽館不遠啊,我可以參觀完這裡再去。啊!這可不行,我又說但我想我看不懂,這位男子很有推銷精神的說不會啦,於是我很認真的說:「我真的看不懂啦,我不是日本人。」男子愣了一下才說:「紅豆泥?但你的日文說的很好耶!」真是太感謝他了,我到現在對於日本人可以把我的日文歸類到「好」的Level依然感覺神奇。

   


 

與這位文學青年道別後立刻看到斜陽館的路標,原來我正走在美樂斯大街上啊,果然很太宰治……

 




 

 

巫婆姊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有川浩的《圖書館戰爭》系列是早就知道的,因為有改編成動畫,而《鹽之街》、《海之底》、《空之中》這個自衛隊三部曲我也曾經動念過,但我最想看的《海之底》是用膠膜封起來的無法翻閱,所以不知不覺有川浩一直在我的閱讀名單之外。

不過有緣還是會相聚啦,一天不小心在他家書局看到《植物圖鑑》,因為封面很像《春宵苦短,少女前進吧!》,就拿起來翻了一下,第一篇雞屎藤的故事就準確無誤的抓住我的目光,更別提作者寫了「分手前告訴男人一朵花的名字吧。花兒年年綻放。但我想那是男人的想法,女孩子不會如此不乾脆。」這種我想拍手叫好的段落。

不知道為什麼,我其實沒有很像一般人說的女孩子(雖然外表看起來就是那種很安靜文雅的女生,但…根本不是這麼回事)。喜歡聽的音樂是rock-and-roll,愛看的電視是CSINCISBones(最近發現的,還好播的時候已經過了吃晚飯的時刻,因為巫婆媽對於在屍體上興奮蹦蹦跳的蛆十分不敢苟同)。

   

 

 

大概因為這樣有川浩的愛情喜劇出乎意料的合我口味。不管是《植物圖鑑》裡完全不煮飯的OL搭配煮的一手好料理的流浪漢,《我的鯨魚男友》裡對工作擁有120%熱情的海自潛艇水手與擅長等待有韌性的小公司女職員,《今昔戀愛物語》裡善拍照卻自信不足沉默寡言的資深士官與活潑執著敢於自我表達菜鳥女軍官,都讓我感覺有趣。

今年不知怎麼地,春天不見了,忽然之間急沖沖報到的是熱力十足的夏天(最近每天都飆破30度耶,不是才五月嗎!)在這麼炎熱的天氣裡,來點不一樣的「甜膩閃光120%的戀愛小說」清涼消暑也不錯喔!

 

有了力氣再來約翰‧康納利的《奪命旅人》與村上龍的《寄物櫃的嬰孩》吧

 

 

巫婆姊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也因為這個原因,這部電影裡讓我印象深刻的幾乎都是西島秀俊與宮崎葵在說著旁白的時刻。片子裡西島秀俊是個大學裡的物理講師,整天躲在研究室裡塗塗寫寫,連歡迎會都不參加的。在故事開始沒多久他就說了一段讓我很有感覺的旁白:「我和他人之間彷彿隔著一條線而生活,從不讓別人受傷而活得輕鬆。這麼說好像不行啊,雖然不知道是什麼時候變成膽小鬼,但偶而也有大膽的時候。也不能說是大膽,到底是什麼時候開始變得這麼沒衝勁呢?這種情緒一直持續下去就該死了,但我一直就是這麼想:就這麼平平淡淡的活著,到死的時候,就小小聲的說:『是的!就是一個人。』」因為這跟現在常常出現在我心裡想法很接近很接近。

 


 

總覺得日本的小品電影好厲害的,《好》的主要演員只有四個,《在海邊》全部的演員應該沒超過十個吧,可是卻好看極了,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劇中許多對白總是剛好踩到我的地雷?西島秀俊其實是想把宮崎葵當妹妹的,因為她是很重要很特別的人。看到這裡我忍不住笑場,因為不知道為什麼我也老是碰到跟我說這種話的男生。跟我說對他而言我是很特別的,會擔心我換工作,不希望我結婚,可是我絕對不會是他的女朋友,甚至連朋友也說不上。已經到了不會為這種話而疑惑的年紀,但還是想不通自己怎麼老是碰到這樣的人?

那個與我在手指相同位置有顆痣的男生也曾露出西島秀俊跟宮崎葵說:「被楓碰一下的話,就好像妳是一個碰到我身體最軟弱地方的女人。」時的表情,在我察覺出他想隱藏的情緒的當下。有時候我覺得我們的關係很像宮崎葵說的另一段旁白:「博士很近又很遠,什麼都可以問,但好像又有不能問的時候,珍惜某人是不言而喻的,可這不是愛情,不是那樣的,而是更深,就像臍帶更緊密相連的感覺。」這是波長頻率太相同會造成的負擔,我是這麼想的。

 


 

也許人類沒有我想像的複雜,所以總可以在這樣富生活感的極短篇風景裡看到屬於自己的心情寫照。西島秀俊跟宮崎葵大概也是調性契合的演員吧?不是轟轟烈烈的表現,但兩段在海邊的對手戲安靜卻讓人無法忘懷,這大概又跟我喜愛那無邊無際叫人既嚮往又恐懼的海有關吧。

很喜歡片尾宮崎葵在海邊朗讀西島秀俊喜愛的哲學家巴斯葛說的「人只是一枝會思考的蘆葦」那一段文章,宮崎葵的聲音真的很適合那樣的表現,西島秀俊接著把文章唸完的聲音也很棒(我果然愛上的是他的聲音啊),用巴斯葛的文章做Ending很有哲學的味道,不過最後西島秀俊的:「我從不說謊,我那個時候只想緊緊抱住她。」話語又把電影的味道轉回微甜的戀愛電影,只能說是我的菜。

 


 

PS很愛聽音樂的我無法不被電影裡的配樂吸引,後來在《在海邊》的官網看到SPITZ的介紹,在SPITZ的官網上《在海邊》是以SPITZSONG MOVIE做介紹,可見份量之重。這個樂團的歌以前看日劇《LOVE STORY》的時候就被主題曲《遙遠》吸引過,沒想到過了這麼多年,我的口味還是沒變!

 



巴斯葛「人只是一枝會思考的蘆葦」:http://www.kingstone.com.tw/book/Book_Page.asp?KmCode=2018760053318&ACTID=A1008CJOWJA

《在海邊》(海でのはなし)http://www.littlemore.co.jp/movies/umidenohanashi/

SPITZ的官網http://spitz.r-s.co.jp/index.html

  

 

巫婆姊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