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加諾湖雖是屬於瑞士不過仍充滿義大利風情


這座主教堂混合了羅馬式與巴洛克式的建築

也許就是因為沒有任何期待吧,所以當巫婆看到這座教堂時著實吃了一驚,這可真是座美麗的教堂呢!


這個圓頂是十八世紀由杜林著名的巴洛克建築師朱瓦拉所建造

 

回台灣後查了資料發現科摩的主教堂其實挺有名(好像在義大利可以叫Duomo的教堂都有點來頭)。科摩主教堂建於十四世紀,教堂外的精美浮雕則是十五、十六世紀完成的。這是座羅馬式的教堂,有很漂亮的玫瑰窗,而我們進教堂參觀時剛好有人在彈管風琴,悠揚的琴音迴盪在整個教堂裡,感覺真的很舒服(這時候就覺得教堂蓋那麼高可真是有特殊作用的)。

 

除了美麗的玫瑰窗和浮雕讓我印象深刻外,科摩主教堂最讓我驚艷的是教堂的彩繪玻璃。也許大家都說米蘭大教堂的彩繪玻璃才是經典,但可惜我在米蘭大教堂時真的沒能好好看那彩繪玻璃,因為當時教堂裡正在做彌撒。

科摩主教堂的彩繪玻璃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他的用色很特別,不像一般常看到的都是很鮮豔的藍、綠、紅等色彩,他的彩繪玻璃有好多幅都有咖啡色,而且比重頗大,加上他的彩繪玻璃都是大幅的圖畫,不似米蘭大教堂的複雜,反而讓我在看的時候一下子就被吸引了。在歐洲教堂裡的彩繪玻璃的主題都是聖經故事的場景,其功能是讓不識字的人也可以「讀聖經」,巫婆覺得當初發明這方式的人很厲害,也讓我們在參觀不同教堂時多了許多美麗的回憶。



就這樣,巫婆的科摩湖回憶只有教堂與義大利的藍色天空,至於那因冰河侵蝕作用而成形的美麗湖泊我就無緣一見了。



教堂的玫瑰窗很漂亮



巫婆姊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詹先生的新書《綠光往事》的扉頁有段文字:「他習慣當一個“觀察者”,隨時尋找下一個等待發生的故事。」巫婆想:當一個“觀察者”除了要有好眼力、好腦力之外,還鐵定要有超強記憶力才能如詹先生一樣引領風潮吧?詹先生的超強記憶力在這本《綠光往事》裡可說是發揮的淋漓盡致,讓巫婆這種連昨天做了啥事都記不得的人可是超級崇拜,不過我一向不喜歡看「傳記」,所以這本書吸引我的部分當然還是詹先生談到的書店與咖啡。看到書裡寫的關於詹先生的閱讀經驗,巫婆真是心有戚戚焉呢。

書這種東西對某些人來說是無價之寶,對另一些人來說則可能只是垃圾(巫婆媽最常對我說的一句話就是:「快把你買的那些沒用的書清一清,拿去資源回收。」)大概只有那種閱讀偏執狂才能了解逛書店居然可以逛到某種境界的神秘喜悅感吧?巫婆當然是很羨慕詹先生的書店經驗,不過整本書中最有感想的卻是「文學門縫」這篇文章。這裡詹先生談到他的閱讀經驗,因為讀到不理解的文章所以一步一步踏進文學之門,我覺得這應該是很多人之所以一頭栽進書本世界裡的原因,卻也是現在社會許多人無法喜歡閱讀的原因,怎麼說呢?

最近暑假快到尾聲了,巫婆的書店來了一堆趕買暑假作業的「家長」,真的是家長喔,拿著學校一個月前開的書單,匆匆趕來幫寶貝小孩買他早在幾個禮拜前就該買的書,因為都是英文讀本,看到書很多家長忍不住皺眉頭問:「這有沒有中英對照還是中文翻譯的?」告知沒有後竟然有人跟巫婆說:「學校怎麼這麼會找麻煩?沒有中文翻譯我小孩怎麼寫心得?」怎麼寫心得巫婆是不知道啦,不過他口中的小孩可不小耶!已經是高中生了,不只自己不來買書,薄薄的一本英文讀本老爸還擔心他看不了?這些學生讀的可不是所謂「後段班」的學校,看到這樣的家長與學生,再對照詹先生說他在國中時曾因為想多看點英文書,自己寫信給國外的教會索取傳教的小冊子的故事,我只能嘆氣。

我總認為不管是成長或成熟都是需要時間的,我從小喜歡看書,但直到《異鄉人》之前,我並沒有真正知道閱讀的樂趣,因為看不懂《異鄉人》的結局,我那年拼了命在圖書館、書店找了所有和《異鄉人》有關的書,那一年我重新認識蔣勳、林懷民,知道存在主義,從這裡開始我一路讀尼采、叔本華、詹明信、李維史陀…多數都是不懂的,但我總認為不懂是應該的,也許下一本就會懂了-「理解本身是多麼神秘的一件事。你本來不能『理解』的書本與內容,竟然看著看著、想著想著,有一天突然就懂了,而且以後永遠就懂了。」詹先生寫的極是,但這都需要投入與時間,如果自己什麼都不做,是什麼事也不會發生的,偏偏現代人什麼都不缺好像就缺這兩樣。

不只一次我碰到家長和我抱怨:「都是英文,這樣我小孩要查字典!」學英文不用查字典怎麼學?或者應該說不做任何努力怎麼能得到甜美的果實?很多人都讀過一個小朋友幫蝴蝶解開蛹反而害牠不能飛翔的故事,但我每天都會在書店裡碰到那急著幫忙剪蛹的大人。所以我們不能大驚小怪七分可以上大學,那是因為這社會的幫兇太多。

我羨慕詹先生曾經經歷的貧窮年代,雖然貧窮卻充滿希望與能量;成功的定義並不是只有一個:成為有錢人;最重要的是,我們都有一個屬於自己的美麗夢想,可以有時間跌跌撞撞活出自己,那個獨一無二的自己。

巫婆姊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威尼斯的橋只給人走,幾世紀以來不曾改變過

「在水之城艾斯瑪拉達(Esmeralda),運河網和街道網四處伸展,彼此交錯。從一個地方到另一個地方,你總是可以在陸行和船運之間作選擇:在艾斯瑪拉達兩地之間最短的距離並非一直線,而是在彎繞的替選路徑間分歧的曲折路線,因此攤在每位過路客面前的路,絕對不只兩條,而是許多條,如果每一條路交替選用船行與陸運的話,那數目就更多了。


 

所以,艾斯瑪拉達的居民就免於每天走同一條路的厭煩之苦了。事情還不只於此:街道網不是只有一層,而是在階梯、駐腳石、拱橋、傾斜的街道之間上上下下。組合了這些或升高或在地面的不同路線,每位居民每天都可以從一條新路抵達相同地方的樂趣。在艾斯瑪拉達最為固定和冷靜的生活也不會有任何重複。」

這是水上計程車喔


這是間餐廳,充滿拜占庭風格的門與窗

 

這是伊塔羅.卡爾維諾( Italo Calvino)在《看不見的城市》(Invisible Cities)裡的一段文字。《看不見的城市》一直是我很喜歡的一本書,記得有人說過這本書裡所提到的城市其實指的都是威尼斯,只不過卡爾維諾用了許多不同的敘述方式,因為一座城市絕對有千百種不同的風貌。


威尼斯的「水禍」可不是開玩笑的,仔細瞧瞧一樓的顏色都沒啦


以前讀這本書時總是陷入五里霧中,不明白是怎麼樣的城市讓卡爾維諾如此著迷。雖然我不能百分百肯定《看不見的城市》的確說的是威尼斯,但短短停留半天的印象已經可以讓我了解這個城市叫人著迷的矛盾之處。


 

 

水是成就威尼斯奇蹟的貴人,卻也是毀滅威尼斯的兇手。坐著鳳尾船在河道裡徐徐前行,一面訝異於真的有一個城市就是「家離水邊那麼近」的真實寫照(這些人根本就是住在海裡啊!),另一面也看到大自然嚴酷而無法逆轉的力量,曾經富可敵國的威尼斯商人用盡無數金錢建造的「Palazzo」終究敵不過水的侵蝕,每天一點一點的、無聲無息的衰老,也許終有一天威尼斯真會像卡爾維諾筆下那個馬可波羅記憶裡的城市,成了所有人永遠的記憶,一個不再被看見的城市。


遠遠的那座橋就是有名的Rialto,橋上是市集


大運河兩旁都是Palazzo,不是有錢人是無法在這裡蓋Palazzo的


威尼斯是個懸空的城市,這些房子下是數百萬根橡木樁子

威尼斯是座大理石之城,但滴水穿石,這城市從一開始就注定了頹圮的命運



這裡是旅館與餐廳,巫婆好想有機會可以住在海上喔



巫婆姊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個浮在海上的城市太傳奇、太美麗、太奢迷、太世故,如果不是親自來到這裡,我永遠無法理解威尼斯的致命吸引力。

 

 

曾經迷惑於張耀筆下那頹敗卻又美麗、蒼涼而又世故的威尼斯,我是張耀筆下那傻裡傻氣的一日tourist,「ending where it began」:結束總是回到開始的地方。而非威尼斯骨子裡帶著的traveller,張耀說在牛津字典裡,traveller舉的例子是馬可波羅,而他就是威尼斯人。

 

 

這座石頭造的海市蜃樓建築在一座倒著往海裡長的森林上(威尼斯是沙洲島,底下打了數百萬根木樁當地基),是什麼樣的情感讓威尼斯人在這裡生根?我不知道,但那還是虛無飄渺的世界吧?這裡是港口,從來不會有天長地久的永遠,這座因海而生的城市,終究還是要回到海的懷抱去吧?

 

 

現在的威尼斯有120個島,超過170條的運河,400座以上的橋樑

 

 

但我還是被這座城市迷惑,希望有一天能多些時間停留這裡,不奢望了解這世故的老人(巫婆沒有老靈魂),只希望在這非常美麗,非常寂寞的城市消失前,有多一些與海有關的夢想的城市回憶。

聖米蓋雷教堂

 

巫婆姊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而且最好笑的是我還被顧客疲勞轟炸:「你們訂個書要一個月?我的學生英檢都考完了,還有什麼戲唱?你們這樣會被客人唾棄!」巫婆心裡的OS是:「唾棄?抵制?隨便啦,又不是我不想訂書!」從義大利回來忍了兩個禮拜不訂書,才剛Key了幾本急件補書單就被另一個部門的主管嚷嚷:『你知不知道你們業績怎麼算?』我怎麼不知道,就是知道才補書啊,偏偏巫婆補的書要由另一個部門的人拆貨,那個主管不爽快就來囉唆。

公司流程怪異也不用來為難我這個小店員啊,偏偏每天到公司上班都要上演這種莫名其妙的戲碼,我已經很討厭在教材部門上班了,還要被搞不清楚狀況的主管「騷擾」!這時候重看《書店魂》真是叫巫婆感慨萬千。

巫婆從出社會就和出版結下不解之緣,雖然唸商的卻沒有學以致用(我們學校可是超有名,這次去義大利遇到一個叔叔才說了兩句簡短敘述,他馬上斬釘截鐵的說出巫婆的學校名稱和科系,因為我們學校可以算是北部企業界的金字招牌),從編輯、作者、廠務到書店工作,若不是有極大的興趣是很難熬的(因為薪水少的可憐)。巫婆之所以非常喜愛《書店魂》這本書就是因為作者把書店店員的工作不僅是巨細靡遺的寫下來,更棒的是他真實傳達出一個書店店員的靈魂樣貌。

例如書裡提到的「店員癖」,書店的工作其實是吃力且枯燥的(我這個禮拜大概拆了30箱的貨,每一箱裡大概會裝100本書),而這只是工作的一小部份,所以這位作者提到書店店員應該在枯燥的工作之餘挖掘「熱衷」的事物讓自己充滿活力,其中之一就是找新書、推銷新書。這並不是單純的想增加業績,而是有那種想把自己喜歡的書讓更多人喜歡的味道。還有賣場的活力也是,所謂賣場活力就是希望自己負責的書區能夠熱鬧,如何做呢?像巫婆會觀察客人常問那一類的書、或是那一類型的書賣的好,以此為依據去調整我的書架。所以不同的人即使負責同樣的書架表現出來樣貌絕對是不一樣的,這也是為什麼我很痛恨中央廚房概念的原因(曾經我們公司的高階主管說過:「上架不就是把書擺到書架上就好了嗎?」,這讓我非常失望,怎麼把書上架是一門學問,就如同本書作者說的:「書店店員只要一個做事方法不同,就能決定書本會不會交到讀者手上!」)

我每次看這本書就很羨慕這位作者可以在那個時代在那樣的書店工作,雖然我不會也不可能再遭遇那樣燦爛的年代,但我還是很喜歡作者說:「來書店吧!這真是一個充滿魅力的行業。」的感覺,因為有人了解書店店員的工作,而且從未後悔這樣的選擇。

巫婆姊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早上沒有行程,因為今天要跟著樂旗隊的孩子們到蒙沙練習。

中午十二點半集合上車,蒙沙似乎挺郊區,我們的司機先生走錯了路,還跟一位蹓狗的小姐問了半天的路。

看這群年紀半大不小的孩子們練習其實很享受,認真的演奏、賣力的跳躍,榮譽感讓他們堅持做到最好。

 

 

記得巫婆以前參加任何團體表演或比賽幾乎都是被強迫的,所以從來我的心情都只有抱怨,絕不會因為得獎而雀躍,因為失敗而沮喪,相反的若是不小心得了名次還挺懊惱,因為這表示老師下次還會想到你。

蒙沙的太陽毒得嚇人,有人中暑,臉色蒼白的回到休息區,有家長幫忙刮沙,才感覺他臉色好一點,就聽到迫不及待「可以上場了嗎?」的問句;在看台上看到一位同學被旗子重重的打到了頭,她蹣跚走到場邊,我從看台上跑到場邊想看看是否要緊,卻發現那孩子不見蹤影,場邊的家長說:「又回隊裡去了,她說沒關係。」

 

 

 

一整個下午看他們在烈日下一遍又一遍的走著,每個人的表情是那麼認真,沒有聽到任何人喊累說苦,感覺他們是不一樣的,我看到的是被教練罵時的心焦,受傷時的忍耐,彷彿這一切的磨練是天經地義,因為是自己的選擇所以沒有後悔嗎?

在這個熱天下午,我對這群「小朋友」有的不一樣的想法與感覺,甚至是有些忌妒與羨慕的。因為我發現他們找到一種「燃燒青春」最美麗的方式是我從來沒有想過的。

比賽前一天在Monza的遊街表演

這次的旅行裡我的角色其實有些尷尬,既不是家長也不是師長,當然更不是同學,嚴格來說我只能算是個旁觀者、局外人,對於許多父母經或是師長經我多半是不以為然的。媽媽們擔心孩子受傷、練習辛苦(巫婆說:小孩子就是磨練才會有用);爸爸們認為這會讓功課退步、交女朋友分心(巫婆說:不要自己年輕留白就希望別人步你後塵)。有家長說:「真希望他退團,喜歡音樂以後還有很多機會學習,考大學可是只有一次機會,這個時代沒進入最好的學校還有什麼前途可言?」

老實說我一點都不同意這樣的說法,青春是一去不復返的東西,所有現在的回憶都是無法取代的,我雖未喜歡過團體生活,但總認為他們在這樣的團體裡得到的東西絕對是很珍貴的。

樂隊走的好快 旗隊還是舞得很美麗 厲害

看到這些換上正式服裝準備表演的孩子們,眼裡閃耀著期待與快樂的光芒,那種深信自己是這樂隊裡最閃亮的星星的自信表情,那種要把最完美姿態呈現出來的力量與堅持,我是很羨慕的。

曾經是小孩子的我們一旦變成大人就不會再記得孩子時期的單純快樂。任何一段生活都是獨一無二的,只要自己選擇就可以無悔付出,綻放最美的花火。看著休息空檔在草地上拿著鞋子當足球踢的男孩子們,或是做著跳耀動作想拍出美美照片的女孩子們,我可以感覺他們很享受自己的選擇,無論辛苦與否,這是他們肯定自我存在價值的一種方式,很美、很鮮活、色彩繽紛,像極他們表演時的服裝、樂旗與美麗的隊形變化。

遊行的終點是個小學 接著是定點的表演 原本玩國旗玩的很高興的小朋友 在表演開始後專心的叫人感動

這是個小粉絲 一路從小學又跟回我們上車的地方捨不得離去 拿國旗給他 高興的不得了 跟他說幫他拍照害羞又快樂的點頭 給了巫婆一個可愛無比的笑容

後記

在紀錄上面的文字時真的沒想到最後這些厲害的傢伙真的拿了第一名。也沒想到這個第一名會引起那麼多的「報導」,我說過我只能算是個尷尬的旁觀者,聽到扯出的風風雨雨後有些替這些小朋友感到生氣。我對於這些大人們演出這樣「便宜行事」與「爭功諉過」的戲碼實在有些不能接受(這純粹是我個人感受,對於這件事是否真有「是非曲直」我想也不該是由我來說什麼),但是我很想說,別因為大人世界的干擾讓孩子們應該享有的榮耀蒙上陰影。


原本我有些遲疑該不該把在義大利就寫下的文字拿出來,但後來想想這是我義大利之行的原點,是一個有   的美好回憶,為什麼我要因為「大人世界的有色眼光」來讓我的回憶變色?




一開始 巫婆還真擔心名次會很糟 因為參賽隊伍陣容真的太堅強 你看 光 '' 汗草 '' 就這麼



我想我會永遠記得這群孩子的確在這場比賽裡作了一個完美零缺點的演出,沒有人掉旗、沒有人走位、隊形變化行雲流水叫人不敢眨眼,音樂美麗激昂叫人想流淚,我也會記得這些孩子們耀眼的笑容,我相信美好的榮耀與回憶都屬於自己,沒人能奪走這樣美麗的燃燒青春的方式。






附註 : 偶然看到一篇文章完全說出了我對這場比賽後續發展的想法與態度 既然有人寫 大家可以看看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syshiu/3/1308951874/20080716125035/

巫婆姊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聽領隊說比賽的時候整個廣場會鋪上幾公尺厚的木屑,參加祭典的人被圍在廣場中間,沿著廣場會圈出一個圓形跑道,以馬跑三圈最快抵達終點者為勝,至於騎士有沒有和馬一起抵達倒不是很重要,因為是無鞍馬難度高,所以那厚厚的木屑也是為了保護騎士摔落馬時不至於受太重的傷。

這是建於十三世紀的共和國宮與賈曼塔,現在是市政廳,聽說無鞍馬大賽時賈曼塔上的大笨鐘會響個不停,感覺頗有熱鬧的節慶氣氛

巫婆向來不愛人多的時候更何況這活動和動物有關,想到要在大熱天裡擠在一堆高個子的中間,不見天日也就算了還可能被薰昏,所以即使拜訪這個中古世紀城市的時刻祭典剛過不久,巫婆一點也不覺得可惜。

共和國宮的窗戶是哥德式,而且是Siena特有的型式,三個小尖拱在一個大尖拱中

 

Piazza del Campo的譯名很多-扇形廣場、貝殼廣場、康波廣場、空地廣場…這可是義大利屈指可數的美麗廣場。對於連拿尺畫直線都會畫歪的巫婆來說,這廣場上扇形均分的九等分真是個美麗的奇蹟,沒有賽馬才好,巫婆才可以欣賞到這廣場優雅美麗的原貌。

SienaSan Gimignano 一樣,在中世紀時都是繁榮一時的自治都市,但黑死病流行、以及後來佛羅倫斯軍隊的圍城,讓這個以金融、商業為發展起源的城市沉寂,就這麼停留在中世紀的時空中,不再前行。

整個Siena完整的保持了中世紀的模樣,這裡也是聯合國指定的世界文化遺產

除了美麗的康波廣場外,主教堂也是讓巫婆難忘的建築。這座主教堂建於1136年到1382年間,是一座純哥德式的建築(怎麼讓巫婆眼睛為之一亮的教堂好像都是哥德式?)。教堂旁還有一道未完成的牆壁,據說原本這裡的居民想把這座教堂蓋的比聖彼得大教堂還大,但後來因黑死病侵襲而停擺,永遠沒機會完工。

繁榮一時的Siena為了與佛羅倫斯對抗,不只打仗,連在建築與藝術方面都有自己的風格,稱為「Siena的繪畫式樣」

到了義大利被一大堆聖徒像包圍後終於體會「頭上頂著光環」有多麼美麗

這座建於十四世紀的鐘塔非常特別是由黑色與白色大理石建造而成

這就是一直未完成的教堂耳廓的遺跡

義大利在1861年成為統一國家前,一直是有許多城邦或自治城市分立的時代,這座雕像敘述的是羅馬城奠基者Romolo與Remo被母狼撫養長大的故事,雙胞胎的哥哥最後得勝成為羅馬的建城者,而弟弟據說就是逃到Siena而建立了這個城市

我們在進入Siena的主要街區之前還參觀了「聖多明尼各教堂」,這裡是存放著一位義大利聖女聖‧凱薩琳(聽說是聖女貞德的守護神)的頭骨和一節手指頭。這位聖女在義大利的地位崇高,很多人專程來這座教堂朝拜。這教堂外觀有點像穀倉,但教堂內非常漂亮,不過不能照相,巫婆覺得其實也沒錯,想像一堆人拼命拍著聖女的骷髏頭和斷指的畫面就感覺十分荒謬,畢竟不管她是不是聖女,對著死者猛拍總是不禮貌的事,更何況她還是一位生前熱衷行善助人的修女。

聖多明尼加教堂 內有聖女聖凱薩琳的頭骨


義大利人會將衣物曬在窗台 這些襪子的顏色好義大利吧

這是Siena古街上隨處可見的鐵環 是以前用來綁馬韁繩的 我想那時候街上的氣味一定不太好聞

我們在Siena的晚餐是在小巷子裡的一間小小餐館吃的。老闆以為我們是日本人(這次在義大利巫婆被認為是日本人的次數多到爆,直逼在日本旅行時被認為是日本人的次數)害巫婆的日文差點脫口而出。


同行的阿姨一位點了一種口味奇特的餅,裡面是的餡是蔬菜,我不會形容味道,但應該是當地的口味。巫婆阿姨點的是飯類,因為阿姨想吃蔬菜。基本上義大利的食物我都還蠻喜歡吃的,除了「米」,他們的米沒有黏性所以多半會加起司燉煮,我不喜歡那種黏糊糊的口感。我吃的是三明治,有蝦子和鹹鹹的美乃滋,很好吃像極了在西班牙托雷多吃過的三明治。


老闆還很可愛的在阿姨點的咖啡上做出一個笑臉,有時候義大利人還是蠻好玩的。



巫婆姊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Verona的時間已經晚了,所以直接去吃晚餐-義大利披薩。現做現烤的披薩雖然簡單卻美味極了。這裡是用爐火烤的,香香脆脆的口感真是無與倫比,可惜同團的叔叔阿姨一直把這種「道地」的義大利披薩拿來和必勝客比較,真是叫人生氣,台灣必勝客的披薩會比在義大利吃的披薩地道嗎?


廚師一直不斷往小小的爐子裡送進做好的披薩 然後又用鏟子把披薩鏟出來 很有趣

吃完好吃的披薩(其實巫婆超想配啤酒的,鐵定合),我們就立刻前往「阿雷納競技場」,這是世界第三大的圓形劇場,每年夏季就會在這座有兩千年歷史的古蹟裡舉辦「維洛納歌劇季」。

 

我們看的戲碼是「卡門」,從頭到尾搞不清楚卡門是什麼樣故事的巫婆,在那當下也沒興趣知道(雖然旅行社有幫忙印了卡門的劇情介紹),反正鴨子聽雷的本事巫婆最強,我只是想知道在義大利的夜晚坐在可容納兩萬五千人的鬥獸場裡聽歌劇是啥滋味罷了!

競技場裡的台階高度極陡(明明沒在路上看到巨人高度的義大利人,他們到底怎麼蓋的?)爬到位置時已是氣喘噓噓,不過石頭還有餘溫,坐起來挺舒服,甚至不覺得冷。

 

這齣卡門聲勢浩大,義大利人似乎都是天生的歌手,巫婆雖不懂唱的如何,卻訝異於他們那高亢、清亮有略帶暖度厚實的聲音是那樣好聽,整整三個多小時巫婆可沒打瞌睡(比前年去京都平安神宮看薪能祭的時候進步多了)。

此處看來是超級貴賓席 很好奇從這裡看到的場景是什麼樣子

其實進場時還蠻訝異於會有這麼多人願意花一個晚上來看歌劇,後來發現這應該是他們的休閒生活之一吧,整場演出共有三個中場休息,每次二十分鐘,巫婆發現每到休息時間,這些義大利人就開始起身或者是到場外喝杯咖啡、或者是叫住小販買杯可樂或啤酒,和同伴閒聊,或和身旁的人搭訕。

 

要說義大利人浪漫?懶散?浪費?或是有生活品味?巫婆覺得都是多餘。這不過是另一個國家的人的生活方式,至於有機會參與一晚的巫婆就當是小小脫離原本的生活軌道的一種嚐鮮,我應該不會因此愛上歌劇。

歌劇演完午夜一點。原本以為要回旅館了,沒想到我們領隊還準備了「驚喜禮物」-散步去茱麗葉她家。已經累垮的阿姨對於這份驚喜禮物不太尬意,巫婆倒是覺得挺好玩,畢竟義大利的治安是有目共睹的,若是巫婆自助前來,怕是不敢大半夜還在路上閒晃盪,現在有幾十個大男孩一道走,頗讓人覺得安心。

路上的櫥窗挺有味道 老城裡的書店也很吸引巫婆 好想進去逛逛喔

《羅密歐與茱麗葉》最早出現其實是在一位義大利作家Luigida Porto所寫的詩歌裡,真正聲名大噪自然是因為莎士比亞的劇本。這個故事是真是假眾說紛紜,巫婆倒是挺佩服義大利人撈錢的本事,明明是個糊裡糊塗的愛情傻劇,但到了這裡茱麗葉卻成了讓情侶得到幸福的天使,能不說義大利人厲害嗎?


Casa是義大利語 '' 家 '' 的意思 下面則是茱麗葉的名字 所以這裡就是鼎鼎大名茱麗葉她家囉


夜半的Verona 極安靜,經過易北廣場很快就到茱麗葉她家。夜已深人兒早眠,茱麗葉家的鐵門已經拉下,大夥隔著鐵門猛拍,巫婆訝異於大門乃至於兩旁牆壁上的塗鴉。領隊說這是「愛的塗鴉」,我卻覺得這滿滿塗鴉的古牆在夜裡看來可真是醜陋,甚至是猙獰恐怖的,也許這才是愛的原形?

巫婆姊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翡冷翠是托斯卡那省的一個大城市,而San Gimignano則是其中一個很小很小的城市,不過這裡雖小卻十分美麗,挺值得一訪。

 

San Gimignano在十二到十三世紀時因為地利之便(位在羅馬和法國的貿易路線上)是一個很繁榮的城市,但西元1348年的黑死病大流行讓這裡幾乎成了死城,從此以後被人們遺忘,城市發展停滯,像封在時空膠囊裡似的,卻也因此完整保留下中世紀的面貌。

 

這是個石頭城 地形高低起伏 建築古老 十分美麗

小巷子裡的藝廊 放著大片麥田與藍天的畫作 叫人驚艷

水井廣場位於小城中心 主教堂外觀簡樸 但教堂內的壁畫十分美麗 值得參觀

 

San Gimignano還有個別稱-「百塔之都」,城裡抬頭隨時可以看見的高塔都是在西元1199年至西元1399年間建造的,理由是當時皇帝派和教皇派的內亂,簡而言之就是軍事用途。這個極小的城裡(如果走中間的大道應該不用20分鐘就可以從東邊走到西邊)在最盛時期竟然有72座高塔,所以她還有另一個稱呼-「中世紀的曼哈頓」。

 

原本的 72 座高塔如今只剩 12 座但仍十分壯觀讓我很想看看72座擠在一起的模樣 ,應該比曼哈頓厲害吧

 

旅行有趣之處就是書裡的資料會變成立體,當我們沿著蜿蜒的山路前行時,不難想像領隊說的,在中世紀時城外有很多客棧,因為這裡真的是孤立山頭,當城門關起來的時候,城外的確荒野一片;一路看到的葡萄園在城裡就變成了一瓶瓶好喝的葡萄酒;香甜的葡萄酒喝起來有陽光的氣味,讓人感受到那暖暖的溫度、耀眼了綠意…這就是托斯卡那的艷陽魅力囉!


城外發現的噴水池 很特別 有小鳥 蝸牛 還有石龍子 古時候的人真是有太有想像力了





在街上看到一間專賣貓T恤的小店 很漂亮呢 !


這應該是古時候的路燈 很棒吧 超美的

這次BLUE 很少出外景所以最後讓他做Ending 囉

巫婆姊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唐阿姨笑著說:「啊!好像貓咪哪。」我聽著笑了。是啊,這個唐阿姨了解我,不過像貓咪其實也不是件好事,就像 goat jane 說的:「貓咪是種我行我素的動物。」

 

在義大利當了十五天的貓咪其實是很幸福的。啥都不用煩惱的熟睡等 morning call 叫起床,悠悠閒閒吃早餐,到哪裡玩都有人照顧 (跟團的好處),回旅館後洗個香噴噴的澡,然後和 blue 一起躲到棉被裡就又可以呼呼大睡。

為什麼只能在義大利當幸福的貓咪?因為巫婆媽超級討厭我這我行我素(她稱之為自私自利)的貓咪性格。


當巫婆在羅馬市政廳遇見這對新人心裡只有「哇!美!」而沒有羨慕感覺的時候,我忽然驚覺我的幸福貓咪日子要結束了,就像灰姑娘到了十二點就得回家一樣,我也得回家繼續扮演巫婆媽期待的女兒。



 新娘笑的很甜蜜呢

 

巫婆媽始終認為巫婆不結婚是罪大惡極,且錯之在我。所以我在家裡可是不能表現出我的貓咪性格,天曉得!個性是天生的吧?更何況我是牡羊座,天生和顧家的巨蟹合不來(巫婆沒有覺得結婚不好只是沒有想結婚,這在我家可是死罪


所以每年出國當懶惰貓或是放空貓是巫婆生活的價值所在,這回雖沒愛上義大利,但這十五天說實話也不賴,當隻懶惰貓的生活還蠻愜意的。

瞧!每餐不是啤酒就是紅酒,還有好吃的義大利麵。這是在威尼斯吃的墨魚麵。

還有超好喝的義大利咖啡。

到處走走拍照,大小事都有領隊負責。

其實這樣的日子真的也不錯,說沒有愛上義大利好像太對不起這個美麗的國家-不過對於貓咪來說,這裡的人還是太多了點!



 義大利的冰淇淋好吃喔

巫婆姊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